春雷起蟄龍
袁 江,生卒年不詳。字文濤,江蘇江都(今揚州)人。雍正年間曾在宮廷作畫,供奉養心殿。他善畫山水、樓閣,是清代界畫能手,亦作花鳥。早年學習仇英,又繼承 了宋代畫院的風格,山水宗閻次平,樓閣宗郭忠恕。所作多青綠山水,工致異常,與其精密的界畫相配合,十分協調。他的界畫在繼承前人基礎上,加強了生活氣息 的描繪,筆法工整,設色豔麗,風格富麗堂皇,在當時被推為第一。但由於清初“四王”畫派風靡一時,所以畫史上對他的記載不多。
此圖是畫家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水界畫作品。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春雷隆隆,風雨欲來的景致。近景斜坡樓台,中景江連巨石,遠景塔院飄渺,天空中墨色濃淡的變 化,似夾雜雷聲的烏雲從遠處飄至。淡粉與青綠的搭配點明了節氣,柳枝隨風飄起,江中水紋泛起漣漪,樓閣中的人們向外張望,漁家正努力搖擼,這一切都仿佛訴 說著這場風雨的突然,更表現出畫家觀察和描繪的細致入微。
風雲起蟄圖
尤求,生卒年不祥,約活動於明嘉靖至萬曆年間。字子求,號鳳山。江蘇蘇州人,移居太倉。尤擅白描,工寫山水,兼人物,學劉鬆年、錢舜舉又擅仕女畫,繼仇英以名世。
此圖山色溟,風雲變幻,天際有神龍顯現,作升空狀。龍首昂然,龍身隱現於雲中,龍爪伸張,姿態勁健,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神秘感。山下橋上,有老丈、童子五 人,仰望雲端神龍現身,氣氛生動。水榭內有三人,臨窗眺望山間風雲,似未發現神龍。構思巧妙,布局上下呼應,頗有生氣。作者於山水、人物、麟龍,均有較深 的功力,故能得心應手。畫麵右上題記“風雲起蟄”,署款“萬曆紀元仲夏望日,長州尤求製”,萬曆紀元即公元1573年,詩堂有王世貞題詩一首,但似為兩紙 拚接,許是後世重裝所為。此作曾經鄧拓收藏,後捐獻國家。
洗象圖
丁雲鵬(1547-1628),字南羽,號聖華居士,休寧(今屬安徽)人。工畫人物、佛像,得吳道子法,白描學李公麟,設色學錢選,以精工見長。兼工山水,亦善花卉,能詩。為明代著名人物畫家。
此作在窄長的豎形構圖中,巧妙的安排了“童子洗象”場景,通過色彩的呼應、動作及神情的暗示性指向,將上下的山石、樹木與中段的洗象、旁觀有機地連綴起 來,整個畫麵疏朗、明潔,透出高古靜穆的氣息。其中,人物與大象均以細謹線描精工勾勒,毫發畢生,且能據不同對象的不同質感運用相應描法,各盡其態,尤以 旁觀菩薩(習慣上大家以其為文殊菩薩,但也有可能是普賢菩薩,因大象為普賢坐騎,待考)與天王最為精彩。菩薩線描輕柔飄動、婉轉有致,天王線描則緊勁古 健,輔以賦色分塊,姿態上一雍容舒展、一威武警立;畫麵山石樹木等配景則以略粗之筆勾寫,淺淡青綠設色遠追錢選,勾寫形態取法文徵明,但不取其細而取其 粗,在裝飾造型中更顯古拙。 以“掃象(洗象)”為主題的作品在晚明頗為流行,但其圖像來源與依據,以及流行的原因等,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晚明有記載指出,“掃象”一題是在玩弄曖昧 的雙關語遊戲:“掃象”意即“洗象”,但同時也有“掃相”之意。此類畫題曾有幾個版本歸屬於錢選名下,在丁氏傳世作品中,也有數幅此類作品,作於1588 年的《掃象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與本幅較為接近,隻是人物更為眾多,洗象與旁觀場景相對集中,相比之下,本幅作品更為文秀古雅,凸現丁氏白描功力之精 湛,難怪董其昌贈“毫生館”印章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