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想寫點什麽,關於我曾住過一年的小屋。轉眼已搬離兩個多月了,其間生活的點滴還曆曆在目。
小屋不大,是個小三半,充其量四十來平。去年夏天登陸時,孩子的學校尚無著落,自然首選經濟實惠的小屋作為自己的落腳點。小屋陽光明媚,窗外遠眺綠意盎然,十分養眼,兒子更是喜歡這個極佳的視野。我對家居一向崇尚清雅,學習桌上擺上個水晶花瓶,牆上掛個造型別致的鐵藝鍾,一切安頓好後便有了我們蒙城蝸居的第一個家。
初來乍到,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在國內,我不太花心思在烹飪上,隻講究營養搭配,我們一家胃口都很好,如果過分專注於吃恐怕體重都會超標。平時想吃什麽不會做的菜,到飯店可以打牙祭補償。麵食之類更是很少觸及,老公是南方人,從小吃米飯長大,對麵食興趣不大,想吃的時候我就到超市買幾個四合麵饅頭。來加拿大後一日三餐全得自己動手,開始時,見我不會做麵食,鄰居有的送來饅頭,有時還能吃上新鮮的烤麵包。漸漸的,烤蛋糕、蒸饅頭做得也像模像樣了,還跟鄰居學做意大利麵條和沙拉等西餐。這是我住小屋以後的最直接收獲。
來加兩個月後,我排上了COFI。由於自己法語底子薄,小屋裏經常留下我挑燈夜讀的身影。兒子不解地問:“媽媽,你為啥把自己搞得這麽累?”我告訴他是為了給他做個榜樣,這確實是我的初衷。有道是“言傳不如身教”,我覺得用這種方式教育兒子遠比說教直觀,兒子也很懂事,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該玩,什麽時候該學。我們到加拿大目的明確,就是為了孩子。兒子一天天在長大,言語也越來越幽默,有時說話一語中的,令人忍俊不禁。兒子的心態也很好,來加國前,我曾對他說過,在加國住的房子可能比咱家的衛生間大不了多少,安頓後他沒什麽明顯的心理落差。老公的心態更是積極,他到加拿大後既學習又工作,他的適應力驚人,與我們同一天登陸的朋友感歎他能上能下,是個典型的實幹派,他的責任心我是深有體會的。閑暇時在小屋裏,我們一起聽聽流行音樂,看看中外電影。父親和兒子下下棋,生活得溫馨而充實。
和我們住同樣小屋的阿兵一家也是新移民,比我們晚兩個多月登陸,這對夫妻非常厚道。阿兵在國內是搞財會的,由於是第一年來加拿大,報稅時他們又請的是專業人員,自然掌握不少相關的知識,盡管學校義工給免費報稅,但阿兵還是用她的專業知識給了我們鼎立的幫助。閑暇時,我們一起在家包餃子,他們的兒子也很陽光,快樂地在穿梭在我們中間,小屋裏洋溢著歡愉的氣氛。阿兵很能幹,還是個理發高手,她每次給兒子理發時都帶上我兒子,十來分鍾搞定,既快又好。生活上我們彼此扶持,不知不覺度過了相對艱苦的最初歲月。阿兵是在大搬家之前搬走的,也是為了孩子,他們的離開讓我頗感失落。但我從心底裏祝福這對善良的夫婦越過越好,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新年那天,我的兩位朋友來到我家,我們一起包餃子歡度新年。朋友一個曾是大學教授,一位是會計主管,說話都非常有見地,那天,我那方寸之地的小屋成了她們的論壇沙龍。麵對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們更多呈現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一切深深地感染著我,真希望她們有機會再次光臨我的小屋。
記得我們剛結婚時,單位分給我們一間三家一廚的小房子,隻有區區八平,但我卻布置得別致浪漫。當時年輕,我把打印出的“愛的小屋——陋室雖小,有情則天地大;創業雖難,有誌乃百事通。”貼在門窗上。盡管後來住上了一百多平的房子,我對那巴掌大的小屋始終難以忘懷。如今時過境遷,我們在步入中年之際,又將自己歸到了零點,沒有了年輕時的血氣方剛,卻多了一份平常心態,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風景和感悟。
http://www.sinomontreal.ca/htdocs/qcpaper_11/2007/11-21/E39C076B-C4B8-D372-378A-DE3199031AA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