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這種習俗是怎麽產生的呢?據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五運曆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在傳統文化的概念裏,宇宙中貫通事物的兩個對立麵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溫柔屬於陰於右。“男左女右”在醫學上的取脈中也有差異,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
其實,“男左女右”源自於道家的陰陽學說,陰陽中,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陰陽學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係。五行相互資生、相互製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而“男左女右”的概念亦為傳統文化陰陽的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