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什麽是修行?這對於不信佛、不信道,沒有明確宗教信仰,也沒住在深山老林,跟仙風道骨更是完全不搭界的我來說,實在回答不上來,也不敢回答,但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人生是一場修行。
修行修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修行注重的是過程,升華的是心靈。古人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難免高低起伏,當你甕牖繩樞、鶉衣鷇食,窮困不得誌時,不但需要“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認知,更要有為“獨善其身”而懸梁刺股,奮發圖強的決心,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強化人品道德,做到樂道安貧、固守靈魂;當你飛黃騰達、錦衣玉食,春風得意馬蹄疾時,不但需要誌高身下,敏事慎言的修為,更要有為“兼濟天下”而敢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懷,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修行修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豁達。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修行就是要提升思想的高度,拓展心胸的寬度,調整正己待人的尺度。人存於世,必須要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會寬容他人、悅納自己,相信善有善因,惡有惡果。很好理解,一個蕙心紈質、光明磊落、好善樂施之人,對人於己都能獲得心的愉悅、情的滿足;很難想象,一個巧言令色、口蜜腹劍、寡廉鮮恥之人能開出仁愛之花,孕育出健康之果。北島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有容、豁達對內自省必須做到:做事進有招退有術,做人心無邊行有度;由外及人必須容忍那些非要舍棄好意贈與的崇高機會,卻要執著追求XX牌坊的人和事。
修行修的是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心態。有人說人生是一個看見、看透、看淡的過程,修行也是如此,看見的是表象,看透的是本質,看淡的是修為。無論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進退去留、起承轉合,都是歲月的痕跡,無需過於牽腸掛肚,學會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為我而生;以感恩心待人,人人皆為我師;以平常心處世,世間無處不是勝境。古人雲: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無論人或事,隻有經曆了,才會成長。經曆本身不是財富,但對經曆的回顧和認真總結反思就是人生的財富。如若秉持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心態,就能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就能更好領會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複雜處藏的精妙。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