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y 花生 我的老鄉曾國藩 (一)

(2016-04-22 15:55:32) 下一個
 
初次在博客裏看到梅子留言的時候,其談吐高闊,氣勢如虹,愚以為是一男士,故而稍有怠慢。數次來往,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女漢子。人稱梅子姐姐。。真是讓我汗顏。。愧疚不已。該死!
 
承蒙謬讚。我來交個作業。才疏誌淺,賜教之言,但講無妨。
 
關於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比較。
 
曾國藩和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並列晚清四大名臣。近世著實興起了一番曾國藩熱,對其人其事大有過譽之詞。實際上,此四人各有所長。非要相提並論,難免有以人之所長比人之所短的嫌疑。有失公允。
 
粗略看來。曾國藩號稱朱熹之後最大的儒家理學傳人。曾國藩是儒生無異議。他的長處是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且舉一例,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且持之以恒,臨終前一天病榻之中仍在寫。論語中第一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國藩對他老祖宗的教誨可謂身體力行,他的日記當中多是對自己的審視鞭撻。且言辭甚為激烈,不乏痛罵之詞,其一生戒傲戒惰,克勤克儉,嚴於律己。就修身來說,不得不承認其一代大儒的身份。他曾說:不是聖賢,既為禽獸。可見他對自己的品格要求是相當嚴格的。
 
但是!
 
我們要是天真的以為曾國藩就是一個道德完人,那就錯了。
 
我把左宗棠扯進來。左大人無功名。曾國藩是與李鴻章的父親是同年進士。左宗棠則屢試不第。沒有從科舉出身,走的幕府之路。在湖南巡撫做幕僚。也許正因為此,他學的卻是正兒八經的經世致用之學。他早年也以諸葛亮自況,自稱“今亮”。warsonwang 早年自詡有道子,暗比畫聖吳道子,便是受了此人的引發。左宗棠才華橫溢,為人激烈,鋒芒畢露,一時間名滿天下。就連一代名臣陶澍也將其目為奇才,引為忘年之交,結為兒女親家。
 
這裏又扯進來一下陶澍,陶澍乃是開創漢臣格局的人。列為知道清朝政府滿漢相爭的傳統,清朝統治吸取曆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教訓,一方麵積極學習我們的瑰麗文化,一方麵防止血統漢化。又有滿漢不通婚的規矩。漢人女子是不能入宮的。隻能去頤和園裏呆著。曾國藩大捷的時候,鹹豐皇帝一時腦熱,封了他湖北巡撫,曾國藩禮貌推辭,鹹豐立即收回成命。及至湘軍破太平天國,朝廷裏對漢人領兵也是虎視眈眈,憂心忡忡的。
 
如今史冊留名如雷貫耳的名臣如林則徐、左宗棠、胡林翼、魏源都受到過陶先生的的栽培舉薦,說他是經世派向洋務派轉型的關鍵人物毫不為過。後同光中興,湖南人才鼎盛,皆起於陶澍。不然也不會有曾國藩的洋務運動了。左宗棠能跟這樣的人結為兒女親家,他的才能不言而喻。
 
左宗棠這個幕僚當得是霸氣側露,巡撫也要讓他三分。無論是張亮基還是後來的駱秉章,對他都言聽計從。曾國藩舉薦他當知府,在別人看來可能是破格,熟料左宗棠還不肯屈尊。他早年跟賀長齡讀書的時候,賀長齡跟他說過一句話,“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這句話左宗棠銘記在心,他當然不會為一個知府自限其成。那後來,左宗棠一輩子都在挑曾國藩的錯,何也?????
 
我喝杯茶水,且慢慢道來。。。這裏就是體現了曾國藩陰暗狠毒的一麵了。。
 
曾國藩返鄉為母親守喪期間,受命辦理團練,剿滅太平軍。但是當時清廷摳門得緊,人戲稱為又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軍餉費用好多都要自籌。曾國藩想了一個十分恐怖主義的辦法:勒捐。就是看誰家有錢,把人家裏值錢的人兒抓了來,讓其家人拿錢贖人。孔子再世,當大呼:是可忍孰不可忍!!讀聖賢書,以仁為本的大儒生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實oa在是(tmd)有辱斯文!
 
而曾國藩綁票的人裏,有一個人叫陶桄,便是名臣陶澍的兒子。左宗棠的學生兼女婿,也就是說曾國藩把左宗棠女婿給綁了。當時陶澍雖死,聲望猶在,整個湖南官場無不駭然。時任湖南巡撫駱秉章親自登門給陶家說情,曾國藩發揚了湖南人六親不認的狠勁兒,硬是讓陶家交了銀子才放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何許人也?從不服硬!從來都是血氣方剛!盛怒之下,聯合湖南士紳把曾國藩驅逐出了長沙。湘軍在長沙呆不下去,隻好移駐衡州。從此二人交惡。
 
有人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有舉薦之恩。但是左宗棠不這麽想。大家想想,左自負今亮,自比諸葛孔明,他會把曾國藩的舉薦記在心上???
 
又有人說,曾國藩儒家將才,為什麽不擁兵自立??曾國藩有四個如狼似虎的弟弟,且一個比一個貪財。曾家後來逐漸成為了湖南首富。湖南人多狠而張揚,曾家幾個兄弟的殘暴不服的大有人在,而湖南老家的官紳因為曾國藩的恐怖敲詐得罪了,他有什麽資本?有什麽群眾基礎來擁兵自立?
 
多年以後,曾國藩還對人說: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勸陶少雲(陶桄)家捐貲,緩頰未允,以致仇隙。”
 
我是湖南人。我太了解湖南人,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曾左的恩怨,絕對不是忠義私利幾個字可以簡單概括的。這是一個地域裏鬥狠的結果。。此種滋味,不是荊楚大地人,怕是難以理解。。
 
綜上,曾國藩有高尚的道德要求,無奈一入紅塵歲月催。。他在日記裏說,對於詆毀,要逆來順受。隻怕也是問心有愧之詞。。
 
再說李鴻章,其人長處是識時務,為人幹練,敢擔當。梁啟超開篇便將其與霍光相提並論,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評價霍光不學無術。霍光在漢武帝時期,謹小慎微,輔佐少主夙夜勞累,不可謂不忠也。然,其不懂得節製,權傾朝野,縱容家人的驕橫跋扈。自己雖能終老,且位入功臣,但是卻導致滅門之災。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啊。。。霍去病17歲領兵800馳騁匈奴,建功立業,為大漢江山立下赫赫功勳,24歲死,已是冠軍侯。我們大中華民族的統一,霍家有功。有功卻得出了一個滿門抄斬的結果。。何也???蓋因:不學無術。不懂得治理自己的家族。這一點,李鴻章和霍光可謂異代同病。
 
晚清的四大幕府,即陶澍、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相傳彼時入此四人幕府,取功名比科舉還要快。尤其曾國藩的幕府,曾與幕僚相處嚴格而不失生趣,其言傳身教,無論是性格還是仕途,潤物細無聲,就好比當今的哈佛,牛津,人才趨之若鶩。。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先是辦團練,但那時候軍事才能很一般,打了幾次敗仗。前麵說了,李鴻章之父跟曾國藩交情匪淺,他們是同年進士。李鴻章便入了曾國藩的幕府,陳給了曾國藩唯一認可的親授弟子。
 
曾國藩評價李鴻章“少荃天資於公牘最相近,所擬奏谘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
 
前麵又說了,曾國藩幕府有個規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飯,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偏愛睡懶覺,甚至裝病偷懶,不去早餐。曾國藩說過,人之失敗有兩個字:一個是傲,一個是惰。他自己從不睡懶覺。他的夫人,一品誥命夫人,紡紗織布,每每至深夜。所以,曾大人很生氣,一定要等他才開飯,好不容易把李鴻章等來了,嚴厲的教訓了他一頓,然後拂袖而去。
 
此後,李鴻章慚愧至極。才有了梁啟超所言,每日五更便起,臨百字。持之以恒,修身養性。
 
今天累了。。。寫了很多。。。改天再來寫。。。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