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景凱旋推薦《弗蘭克?巴約爾《納粹德國的腐敗與反腐》

(2015-10-12 17:51:31) 下一個
景凱旋∶希特勒和習近平同樣反腐敗

作者∶景凱旋(南京)

阿 克頓勳爵有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這已經成為現代政治學的鐵律。無論是君主政體還是民主政體,都會滋生腐敗,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 實。按照這一鐵律,現代極權政體擁有絕對權力,其腐敗程度隻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極權是以民粹為基礎,強調執政清廉,又有極大的執行力,因而曆史學 家與公眾往往更關注其暴力,而忽視其腐敗,甚至認為極權製度至少杜絕了腐敗現像。在這個意義上,德國曆史學家弗蘭克•巴約爾的《納粹德國的腐敗與反腐》可 以說破除了納粹的最後一個神話。

此書以大量證據表明,極權製度是最能滋生腐敗的溫床。納粹是以反魏瑪共和國的腐敗而獲得民眾支持的,但其上台後的腐敗程度卻遠超過魏瑪共和國。這是因為, 納粹政權實質上是一種“將世界觀的信仰與不受任何限製的行為方式結合了起來”的一個利益集團,按照作者的說法,納粹體製是一種“政治上的恩主—門客結 構”,因此“提攜黨羽、任人唯親、裙帶關係和製度化的官官相護成了納粹運動的政治經濟基礎。”這種情況下,納粹政權的腐敗不僅範圍極廣,而且是自上而下的 腐敗,這成為其統治的一個重要標誌。

拿希特勒來說,他控製其領導層不全是靠領袖魅力和意識形態,而是用贈禮和資助等物質刺激。這實質上是一種血酬定律,如希特勒本人占有的名畫就有5000多 幅,是盧浮宮的四倍。同時希特勒也非常重視論gong行賞,將搶奪他人的財產進行再分配,這種對自己人的物質獎賞為領導層之間的私人關係奠定了物質基礎。 例如,戈林就曾將一處國家森林無償饋送施佩爾私人所有。上行下效,權貴們的驕奢淫逸、中飽私囊擴展至下層,尤其表現在占領國和集中營的下層管理人腐敗現 像。

這種全局性腐敗必然會導致國家財政瓦解,民怨沸騰,因此納粹時期也不斷進行反腐運動,還專門設立了帝國反腐中央處,黨衛軍法官摩根就聲稱∶“世界上沒有任 何一個其他政權,能夠像國家社會主義政權這樣,對所有形式的腐敗展開如此徹底和堅決的鬥爭。”但由於沒有製度約束,國會、審計、司法和媒體都失去監督作 用。正如作者所說∶“如果沒有權力監管和分權製衡,沒有針砭時弊的公眾和新聞自由,如果所有的政府機關都不遵守常規的原則,如果沒有獨立的監管機構,所有 的反腐行動都注定要失敗。”

事實上,納粹反腐與民眾無關,而隻與政權穩定有關。作者將納粹的腐敗分為體製腐敗、受到寬容的腐敗和遭到打擊的腐敗。體製腐敗主要是指高層不受約束的特 權,而遭到打擊的腐敗則是那些沒有靠山,對體製無用,或者是權力鬥爭中失敗的官員。希特勒本人曾發布“關於領導幹部的生活方式”,要求高官削減公務消費, 但他本人對反腐並無興趣,他最關心的是追隨者是否忠誠,因而下令法庭不應當“根據正式法律的觀點,而是應當遵照黨的運動的政治需求”進行裁決。在納粹看 來,假如腐敗者有“結黨營私”或“非組織關係聯係”,那罪名就比經濟上的腐敗還要嚴重。

這種政治化反腐的結果是,誰要是在體製內得寵,就會保住一切;誰要是失寵,就會失去一切。“對於腐敗分子,除非他們卷入了體製內部的權力鬥爭,或是在自己 的靠山和保護人眼中失去了所有的利用價值,或是侵吞了黨及其組織的財產,否則就不必害怕自己的腐敗行為受到檢舉控訴。”如在涉及到大量高層官員的批發商內 特林行賄案時,希特勒就以維護國家利益的名義不準深究,那些高官們也將受賄推給自己的妻子,稱自己不知情,最終是內特林在獄中自殺,案件不了了之。無論腐 敗還是反腐,都成了加強統治的工具。

當局偶爾也懲治腐敗官員,但隻是為了安撫一下民眾,絕不會讓反腐動搖體製。許多腐敗案件或是不公開審理,或是通過黨內法庭,以降職、開除黨籍的方式處理。 經濟的成就和反腐的無效,都導致民眾對腐敗的麻木。但無論如何痛恨腐敗,普通德國人仍認為上層是清廉的,不會對整個製度和統治層提出質疑,人們普遍相傳的 話是∶“如果元首知道這事就好了”。而且越是高層腐敗被揭露出來,希特勒的形像就越是偉大。至於民眾批評政府官員腐敗,不是批評製度和意識形態,而是批評 官員們沒有遵從意識形態。實際上,德國民眾已經被納粹的強盜心態感染了,他們“僅僅是在抱怨為什麽自己沒受到照顧”。

由此書可以看出,納粹政權的腐敗與反腐都是出於人治,而非法治。有組織的任人唯親是這個體製的基本特征,因而不可能製度化地反腐。正如作者所言∶“第三帝 國的腐敗不僅是納粹運動的一個結構性特征,同時也是獨裁統治的典型結果。”換言之,正是希特勒領導層係統性地促進了腐敗現像,並利用腐敗來達到統治目的, 才導致腐敗不可遏製地漫延。在權力不受任何製約的情況下,這個製度不可能真正地反腐。

景凱旋推薦《弗蘭克•巴約爾《納粹德國的腐敗與反腐》,陸大鵬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7月

——原載《共識網》;原題∶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

編者注∶本文作者景凱旋博士為南京大學教授。曾翻譯過昆德拉的《玩笑》、《生活在別處》等作品,在《南方都市報》、《現代快報》設有專欄。

2015-08-02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轉載請指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