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家的路——電影reader觀後感

(2015-06-08 18:54:51) 下一個
關於二戰中對猶太人迫害的電影太多了,這一部的視角與以往不同。更貼近人性,也帶來了更多反省。“辛德勒的名單”裏,英雄可以並不一定是一個具有很高尚情操的人,同樣迫害他人的劊子手也未必就是有著怎樣邪惡的心靈,或是有著怎樣冥頑的信念的人。

鏡頭就聚焦在了這樣一個參與了這場屠殺的普通女性,Hanna,身上。戰後,Hanna過著獨居隱世的生活。她與Michael的相遇起碼證明她不是個很冷漠的人,對於這個生病的15歲少年,她是有常人的惻隱之心。她幫助了他,一段糾葛從此開始。
最初,他們之間的需求很直接。Michael從Hanna這裏得到從未有過的歡愉,他的生命力開始在病愈之後綻放。Hanna的生活也得到了些許慰藉。雖然在這段關係中,他們二人從未平等過。Hanna的年齡還有閱曆讓她在這段糾葛中並未那樣的沉醉,所以也一直處於主導的地位。但是當Michael問道Hanna名字的時候,安娜詫異之後,表情是柔和的,她感受得到他帶來的溫暖。
Hanna開始要求Michael給她念書,這對Hanna來說,要比身體的溫暖重要。Michael給Hanna念過很多書,這裏有愛情,有陰謀,有情欲,有罪惡,有冒險,有快樂,也有對於Hanna來說沉重的戰爭與和平。其中有一本就是“奧德賽”,這本書在電影中反複出現過多次。奧德賽是關於戰後回家的故事。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回家的路是這樣的漫長而艱辛,十年的海上漂泊,與海神九死一生的搏鬥。二戰結束了,受過傷的人,回家了嗎?心理性格都被扭曲了人,回家了嗎?心裏的魔咒隻怕也堪比那海神掀起的巨浪。在海上漂泊的人,你何去何從?我在想,Hanna她理解的了嗎?這個簡單到有點傻氣的女人。這個愛書的女人,愛到執念的女人,你在書裏,都體會到了什麽?

她羞於承認自己不會閱讀。在我看,這裏的羞恥感,源於她對閱讀的熱愛到了執念的地步。說白了,還是她在意著什麽,那個就是她的最後的尊嚴。不了解她的那份執念的人,很難理解她何以願意為此付出這樣大的代價。或許,起因是因為太過在意與它相關的某個人、某件事,所以選擇小心地把它包裹起來,不許任何人包括自己去觸碰,更不用說去拿理性來去解剖,慢慢地就變成的執念。

她對她犯下的罪行遠沒有那麽強的羞恥感,因為她隻是在服從,她隻是在從眾,雖然這樣讓她的雙手沾滿鮮血。她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時候,一臉的茫然。她在接受審判,但那不是她一個人的錯,她身邊的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有罪,她並不羞於承認。

她對閱讀的執念由何而來,我不得而知。她放不下,自有她的理由。在獄中,她開始自己學會認字。從此,她以為可以跨越她心中最大的障礙了。她開始給Michael寫信,卻一直沒得到回複。在最後的幾年裏,她開始變得消沉,最終,她也放開了對讀寫的執著。對於這時的Hanna,Michael的關懷等同於整個世界。出獄之前和Michael見麵,她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照顧,憐憫。可惜,他們的交流是錯位的。Hanna還貪念於那一絲往日的溫情,而Michael需要的是解釋,是懺悔,是解脫。
在我看來,Michael對Hanna有過最初的深切的迷戀;在未能有勇氣為Hanna發聲之後,他有震驚,有愧疚;後來他所做的一切,有彌補、有憐惜,但這些加在一起也不是愛。他沒有想過要走進Hanna的內心世界,他與 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沒有愛,Michael還有勇氣去探求一個比他早上十幾年出生,參與了那場錯誤的戰爭裏的Hanna的內心嗎?那裏有每個德國人都有過的自大、貪婪還有愚昧。Michael還有他的同學,因為置身事外,可以選擇去麵對,也可以選擇遺忘那段曆史。而Hanna呢?Hanna一直的選擇是麻木。大家都做了,為什麽她要去直麵,去反省?

在獄中的漫長歲月裏,Hanna又從書中讀懂了多少,這個可憐的女子。她並未象Michael預期的那樣,去反省她在戰爭中的行為,去尋求心靈的懺悔與解脫。也許,她還是始終未曾意識到她是個獨立的人,雖然為時代所脅迫,她還是有罪的;也許,那樣反省對於她來說太過沉重,即便她可以理解也無法麵對。這一切,未曾經曆過的Michael如何能去理解,這樣的Hanna,Michael又如何能去愛?Hanna輕易地走進了Michael的生活裏,並影響了其一生。但是,他對她始終無能為力。最終Hanna生無可戀,還會有誰會來關心這個女子走過的心的路程?還會有誰來把她當成一個女人,而不是個有罪的人來愛?死亡是作者對她最大的仁慈了。
Michael帶著Hanna最終的遺願來到美國。最後的結果,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是和解,最多算是妥協吧。那樣的傷痛,如何原諒的了。隻有等時光走遠,淡化傷痛,再回望的時候,才可能會有那份平靜。等一切往事如煙,再把所有的曆史,濃縮成一句教訓,那樣我們就回家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錦西 回複 悄悄話 我在北京的家看過這片子,我很喜歡,默默的記錄著人性的理智,和成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