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雨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雪後入林 The Road Not Taken

(2022-01-09 18:33:41) 下一個

周五下了今冬第一場大雪。足有8 inches. 周六窩在家裏。今天被老公提溜著出門散步。這冰天雪地的,哪有地方散步呀。那些堅持在車道上跑步的人很是危險呢。我可不敢。他把車開上西去的路。這是要去郊外呀。他這人有個毛病。一天不出門,在家能給憋出毛病。昨天他自己已經開車出門轉了一圈。當然沒下車。就是在馬路上開開看看。

現在去人多的室內活動幾乎不可能了。連泳池也關了。車一直開到一個過去春夏秋三季常去的一個state park。以前去那裏走路和觀鳥。去年沒去。因為我最近聽說麻州有一種眼病。Lyme disease 。是林子裏的某種微小殼蟲引起的。是個地方病。而這種蟲子在加州就沒有。原因是加州有一種動物專門吃這種蟲子。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去最安全。

park入口處停了兩輛車。試著走了幾步。不太自信。決定換地方。第二個林子小一些。路也平坦不少。雖然與往常比,車子不多。還是有不少人走路。幾乎每個人都拎著一兩條狗。我們選了一條walk trail. 小心翼翼的走進去。林子裏空氣新鮮。今天有42F氣溫。一個小時的運動。非常享受。

1 林子裏是這樣的。

2  遇到第一個岔路口。不知道怎麽老公就觸景生情了。朗誦起了一首詩。The Road Not Taken. 作者是Robert Frost. 我好像以前聽說過這首詩。但是印象不深。既然他說很有名。一定有中文翻譯。我就查了一下。《未選擇的路》。我也隨口用中文朗讀了一遍。

英文版: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1]

就是下麵這個路口,給我一個學習詩人的機會。

中文版:網上有很多譯本。隨便選一個

深黃的林子裏有兩條岔開的路,很遺憾,我,一個過路人,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佇立好久,我向一條路遠遠望去,直到它打彎,視線被灌木叢擋住。

於是我選了另一條,不比那條差,也許我還能說出更好的理由,因為它綠草茸茸,等待人去踐踏——其實講到留下了來往的足跡,兩條路,說不上差別有多大。

那天早晨,有兩條路,相差無幾,都埋在還沒被踩過的落葉底下。啊,我把那第一條路留給另一天!可我知道,一條路又接上另一條,將來能否重回舊地,這就難言。

隔了多少歲月,流逝了多少時光,我將歎一口氣,提起當年的舊事:林子裏有兩條路,朝著兩個方向,而我——我走上一條更少人跡的路,於是帶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我還看到楊絳對這首詩寫了讀後感。那一定是一首很著名了。詩人長很帥。

順便把詩人的簡曆也貼過來。有時間好好學習一番詩人的其他著作。

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曾當過新英格蘭的鞋匠、教師和農場主,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曾四次獲得普利策獎,被稱為“美國文學的桂冠詩人”,出版了十幾本詩集。他的詩常寫自然風光和鄉村風尚,蘊含著深刻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哲理。代表作有《詩歌選集》《一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林間空地》和詩劇《理智的假麵具》《慈悲的假麵具》《詩歌全集》《未選擇的路》。

 

詩人出生於聖弗朗西斯科一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他對詩歌的興趣在中學時代就已顯露,曾在校刊上發表過幾首詩。19歲時,他在文學周刊《獨立》上發表詩歌《我的蝴蝶:一首哀歌》而收到第一筆稿費。接下來的近二十年時間裏,他一邊教書、管理農場,一邊繼續自己的詩歌創作。但在此期間,他的詩歌一直得不到當時美國詩界的承認,為此,他感到痛苦和憂慮。1912年,弗羅斯特已經38歲,為了讓心愛的詩歌能發表,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他在一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靜、安穩的生活,遠渡重洋,來到了英國倫敦。當時,對於詩人來說,教書可能是一條平坦通暢的生活道路,而寫詩的道路則可以說充滿了幽寂荒涼。但是,詩人堅定而執著地選擇了詩歌創作的道路。弗羅斯特的詩歌之路就像他在《未選擇的路》中寫的那樣,人生的岔路不可能兩條都選,明知其中一條可能走起來更艱難,卻還是選擇了它。在英國,他很快結識了很多知名的作家和出版商。1913年,他的第一部詩集《孩子的心願》出版後,立刻引起了轟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也因感受到了詩人作品振奮人心的力量而極力推崇弗羅斯特的詩作。次年,他的《波士頓以北》 相繼問世。也正是這條寫詩的道路改變了詩人的命運,使他成為最受人喜愛的美國詩人之一。從此,一切都變得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一詩中,寫出了現實生活中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難以抉擇的心情。在詩中,詩人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布滿荊棘的道路,在作出抉擇後,同時又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隻有在多年以後的回憶中輕歎遺憾。

 

3 林子裏基本就是鬆樹和這些還沒落葉的小樹。

4 途中看到這個。圖騰柱

5 遠遠的一座橋。據說上麵跑火車。

6 我們選擇右邊的岔路。遇到一片水。如果選擇了左邊那條。就一直在林子裏。

7 突然想起那年夏天去訪問Amherest College. 就問老公,我們在Amherest 看到那個雕像是不是就是這個Robbert Frost 呀。回答是的。難怪我對他有印象。

8 說是走在林子裏。也都是常有人走的traile。 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鹿們。雪天不知道它們都藏到哪裏去了。

無論走哪一條路。今天都很享受。難得呀。這大雪天的跑道林子裏。下次再走另一條。人生沒有回頭路,但是走路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清逸齋主 回複 悄悄話 情景交融,恰如其分,喜歡!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拍的照片,還有那座孔洞橋。 哈哈,老公的詩情正配你的畫意。 美妙。
雨女 回複 悄悄話 你們那裏也下雪? 我不文藝。但旁邊有個文藝的。就跟著忽悠一把。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有深度,文藝範的好文。

冬天,出不太去,覺得挺難熬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