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這名中國高管還列出了中國將采取的六大戰略,以便中國在不用承擔任何經濟痛苦的情況下,就能削減美大豆用量並找到其他的替代供應品。
路透社報道截圖
這名中國高管是益海嘉裏的首席運營官穆彥魁。他當天在發言時表示,“許多外國政商人士低估了中國人民支持政府的決心”。
路透社在報道中並未透露該會議的具體時間和名稱,據悉在上月底,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SEC)在堪薩斯剛舉辦了年度全球貿易交流大會。
報道稱,此番言論與中國大豆產業、政府內部與日俱增的信心相一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中國,能夠擺脫對美大豆的依賴,這使得維係了36年、去年還價值127億美元的貿易關係將到此為止,而這也將給美國農民帶來巨大損失,並將徹底改變全球大豆貿易的格局。
穆彥魁在當天的會上強調,大幅削減豬飼料中的豆粕含量是戰略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尋找替代蛋白質來源,如油菜籽或棉籽;此外還可以利用過剩的大豆庫存,包括政府儲備和國內種植的大豆;繼續增加從巴西和阿根廷進口大豆等。
據路透社計算顯示,在穆彥魁提出的具體戰略中,削減豬飼料中的豆粕含量這一項若能被廣泛采用的話,就可以抵消中國對美大豆的需求。
中美的行業專家表示,豆粕可以為豬提供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在中國減少食用豆粕會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因為中國農民長期以來所提供的飼料中豆粕含量均高於豬的正常所需量。
若將中國生豬飼料中的大豆含量,從此前的20%降至國際水平12%,就相當於每年減少2700萬噸大豆需求,而這就約為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總量的82%。
報道指出,20%的含量標準是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大豆行業倡導者提出的,當時他們剛剛開放外國投資市場。有專家和學者表示,通過降低豬飼料中的豆粕含量,中國農民就能在不影響豬的成長情況下,削減近一半的大豆用量。
上月,中國大豆進口商代表團參觀美農場(圖自路透社)
“中美緊張的貿易關係,將不可避免地推動這種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學教授尹靖東說。
報道還舉例稱,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旗下的一家飼料加工廠經理表示,他們計劃在10月之前將美國進口大豆從其飼料中剔除。該公司還將用更多的玉米粉和其他蛋白質來源取代大豆進口。
報道稱,穆彥魁在會上的發言,反應出中國政府和國有農業企業目前的普遍思路。
麵對如今的形勢,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玉米和大豆種植戶鮑勃·梅茨(Bob Metz)表示,“這讓我非常緊張”,中國一直是美國大豆的主要買主。
梅茨正計劃明年春天減少大豆的種植麵積,他還提醒了他的種子提供商,可能需要更多的玉米種子,少量的大豆。
來自佐治亞州卡米拉的農民亞當斯(James Lee Adams),曾任美國大豆協會(ASA)會長,同時他也是上世紀80年代為美大豆開辟中國市場努力的人之一。
“長期發展的貿易夥伴關係,你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失去它們”,亞當斯說,“當你開始變成一個不可靠的供應商後,人們就會轉向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