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民日報:理性認識當前中美貿易摩擦 穩定大局 ZT

(2018-08-29 11:21:56) 下一個

人民日報:理性認識當前中美貿易摩擦 穩定大局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1600 次)
 
中美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是今年以來,美國采取單邊主義措施,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今年3月,美國炮製出所謂301調查報告。7月6日,美國不顧多方麵反對,對中國34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25%關稅。8月23日,美國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政府為維護正當權益,及時采取了相應的反製措施。美國單方麵挑起貿易戰,不僅嚴重威脅中美雙邊經貿關係,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負麵影響。如何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如何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中美經貿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雙邊關係全麵發展,經貿合作快速推進,已經形成了優勢互補、利益交融、互利互惠的貿易格局。中美經貿關係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與否,不僅事關中美雙方利益,也事關世界發展。

中美經貿合作具有全麵性。首先,中美互為重要的貨物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最大貨物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國,對美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19%。2017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5837億美元,是1979年兩國建交時的233倍。中國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出口1299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了557%,遠高於美國對全球112%的出口增幅。美國出口的62%的大豆、25%的飛機、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和14%的棉花,都銷到了中國市場。其次,服務貿易在雙邊經貿合作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據美方統計,中美雙邊服務貿易額從2007年的249.4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750.5億美元。其中美對華服務出口額從131.4億美元增至576.3億美元,增長了3.4倍。美國是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夥伴,中國是美國第二大服務出口市場。再次,中美之間投資規模巨大。截至2017年底,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累計超過830億美元,在華美資企業約為6.8萬家。中國對美投資存量約為670億美元。另外,中國大量投資於美國金融資產,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

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惠性。中美經貿合作的互惠性體現在多個方麵。首先,雙邊經貿合作為雙方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雙方企業通過出口或投資,分享了對方的市場機會。中國在中美貨物貿易領域有2700多億美元順差。而美國在中美服務貿易領域有大額順差,2016年美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約為550億美元。還有不少美資企業通過對華投資而非出口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按照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2015年美資企業在華銷售額為4814億美元,比中資企業在美256億美元的銷售額高出4558億美元。因此,從利用對方市場機會的角度看,雙方受益大體平衡。其次,雙邊經貿合作為兩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據美中貿易委員會估算,2015年對華出口和雙向投資支持了美國260萬個就業崗位。另據有關研究,自華進口貨物在美下遊產業鏈創造約400萬個就業崗位。由於中國勞動生產率遠低於美國,對美經貿合作創造的就業崗位更多,據有關研究估算,對美貨物出口為中國創造了大約1750萬個就業崗位。考慮到兩國人口總量差距,雙方在就業崗位方麵的受惠程度基本相當。再次,中美雙邊經貿合作助推兩國產業結構升級,並為兩國消費者提供了性價比更高的商品與服務,增加了消費者福利。

美方把中美貨物貿易失衡歸因於“中方的不公平做法”,據此認為美國在雙邊經貿合作中“吃虧了”。這是片麵的認識。美國儲蓄率過低、政府財政赤字過高,是導致其整體貿易出現逆差的宏觀經濟原因。換言之,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是由其內部經濟結構問題造成的,無論其貿易夥伴中有沒有中國,其整體貿易都必然是逆差。目前的中美雙邊貨物貿易失衡,是雙方比較優勢與國際分工地位的反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美國長期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實行限製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美國產品在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16.7%下降到2016年的8.2%,在中國高達2270億美元的芯片進口中,美國產品僅占4%。再加上美方統計方法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其明顯高估了雙邊貨物貿易失衡程度。實際上,中國並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近年來經常項目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中美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中美兩國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地位不同。盡管雙邊經貿關係中競爭性在上升,但以互補性為主的基本格局並沒有改變。從產業競爭力看,美國服務業競爭力強,在雙邊服務貿易領域有大額順差。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在貨物貿易領域有大額順差。從技術水平上看,美國企業在高技術產業上具有強大競爭力。如果美國政府取消或減少對華高技術出口限製,美國高技術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可能會迅速擴大。中國對美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盡管近年來中國出口結構不斷升級,海關統計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約為1/3,但大多數這類產品在中國的增值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環節。從資源稟賦看,美國地大物博,中國為美國農產品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真正原因

中美經貿合作內容廣,利益交融深,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經貿摩擦,但以往的這類摩擦並沒有影響中美經貿合作大局。近年來,雙方在經貿合作中有各自的關切,中方關切美方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全麵停止使用“替代國”做法)、對華高技術出口限製、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歧視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等問題。美方關切貨物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產能過剩、產業政策等問題。過去,兩國通過談判磋商,回應對方關切,解決經貿摩擦,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向前發展。然而這一次,美方拋棄雙方達成的合作協定,出爾反爾,采取單邊主義措施,悍然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戰,並威脅繼續擴大加稅範圍與幅度。貿易戰沒有贏家,對雙方的出口、就業都會帶來衝擊,也會增加雙方企業和消費者的生產生活成本,還會衝擊全球生產價值鏈正常運行,對多邊貿易體係帶來深遠的負麵影響。那麽,美方明知要付出如此代價,為何還要發動貿易戰?美方發動貿易戰的原因是複雜而深刻的,概括而言有以下三點:

利益敲詐。通過貿易戰或發動貿易戰的威脅,迫使貿易夥伴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是美國的慣用伎倆,以往曾經對多個國家使用過。盡管美國從中美雙邊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經濟利益,但美國政界一些人卻以零和博弈觀點看待雙邊經貿合作,把國內收入差距擴大等內部問題歸咎於“中國搶奪了就業機會”,把由於儲蓄率過低等內部結構性問題導致的貿易逆差歸咎於中國的政策,認為美方“吃虧了”。近年來,美國從倡導“自由貿易”轉向保護主義,無視世界貿易組織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授權原則,曲解“對等開放”,無理地要求各國在每個具體產品的關稅水平和每個行業的投資準入都應與美國完全一樣,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置於非常不利的貿易地位。在解決中美經貿問題方麵,美國更是無視中國表現出的極大誠意,背棄雙方達成的共識,單方麵發起貿易戰,其直接動機就是企圖迫使中國在貿易投資上進一步對美擴大市場準入,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同時對外轉移美國國內矛盾。

戰略遏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國。冷戰結束後,美國以遙遙領先他國的科技、經濟、軍事、金融實力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一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並舉的遏製。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麵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係。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報告還提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就是國家安全。2018年8月13日,美國總統簽署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兩個重要法案:《出口管製改革法案》和《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進一步加強了高技術出口限製和防範外國企業通過投資獲取技術。因此,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製中國的重要手段。美國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領域,反映了美國遏製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

模式打壓。美國從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發展模式橫加指責。美國汙蔑中國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無端指責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強製性技術轉讓要求、中國支持企業“走出去”是獲取先進技術的政府行為、中國政府支持網絡盜取美國商業機密與知識產權,肆意批評中國實行產業政策。其實,美國從建國以來,一直在實質上實行產業政策。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提出了促進製造業發展計劃,是幼稚產業保護政策的始作俑者。近年來,美國政府仍然出台了大量產業政策,如《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2009)、《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2)、《國家製造業創新網絡(NNMI)項目戰略計劃》(2016)等等。在自己推行產業政策的同時,卻對別國正常的產業政策橫加指責,這體現了美國的霸道心理。在國際經濟領域,美國把國內法置於國際法之上,不是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製而是用單邊主義措施處理中美經貿分歧,公然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加征關稅。美國有意阻撓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新法官的任命,影響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常運轉。美國無視中國信守入世承諾、遵守多邊經貿體係規則和倡導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努力,卻稱中國是國際規則的“修正主義”,挑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體係。為此,美國在發動貿易戰時施展出輿論戰、關稅戰、科技戰等組合拳,究其動機,就是要通過輿論戰把中國發展模式汙名化,通過關稅戰、科技戰等逼迫中國改變原有發展模式。

不難看出,美方發動貿易戰的動機是多元的,理由是不正當的,行為是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影響是惡劣而深遠的。

妥善應對中美貿易摩擦

妥善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事關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勠力同心,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化壓力為動力,充分發揮我國的製度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努力維護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

從維護國家發展環境的大局出發,應對好中美貿易摩擦。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將發生深刻調整。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合作與競爭是常態,合作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競爭也不意味著全麵開戰。我們既要丟掉幻想,堅定應戰;又要保持理性,努力維護大局穩定。要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摩擦的複雜性,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針對美方單方麵挑起貿易戰的行動,必然要采取對等反製措施,並將美方單邊主義行為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製。不如此,不足以捍衛國家尊嚴和人民利益,不足以捍衛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體製,不足以捍衛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同時,隻要美方放棄挑起貿易戰的錯誤立場和行動,堅持平等相待和信守諾言,中方願意通過平等談判回應彼此關切,挖掘雙邊經貿合作潛力,建立雙邊經貿合作機製性安排,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穩定發展。

綜合施策,妥善應對短期衝擊。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有限可控。據多家機構研究,美對我輸美50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將影響我國GDP增長率0.1個百分點左右。但不利影響可能會通過預期改變向多個領域擴散。因此,要高度重視,綜合施策,妥善應對。一是做好出口受阻企業的救助工作,幫助企業轉向內銷或向其他國家市場出口,加強下崗工人的救助、培訓與轉崗工作。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增加從替代國進口,保證國內市場穩定供應,防止個別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三是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關鍵是不受對方幹擾,保持戰略定力,避免犯顛覆性錯誤。蘇聯在冷戰中被拖入軍備競賽,日本在貿易戰中出現泡沫經濟,殷鑒不遠,教訓深刻。我們必須吸取其他國家的教訓,保持戰略定力,緊緊圍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麵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四是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打造全麵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大力倡導自由貿易,維護多邊貿易體製權威性。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履行與自身實力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大國責任,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貢獻。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9日 07 版)
喜大普奔 發表評論於 
在中國高達2270億美元的芯片進口中,美國產品僅占4%
=========
哦,美國也沒什麽嘛。
天涯不此時 發表評論於 
最善於說謊話的政府,不說自己的愚蠢無能還貌似奸詐,把責任撇得幹幹淨淨。“中美貿易戰”這個名詞哪裏來的?現在又稱之為“貿易摩擦”,想減少對民眾的刺激,看不見他們的真麵目。別忘了,摩擦也能釀成大火!
Ecocitymeng 發表評論於 
貨幣互換中脫鉤美元的中間定價,以關係民生的糧油與能源為主的雙邊物價指數為主要基準進行。
工夫茶 發表評論於 
錯誤全是別人的。
ali88 發表評論於 
“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
早知今日不願打,
悔不當初誓還牙。
厲害國主夢初醒,
大局不穩樓將塌。
 發表評論於 
罵罵咧咧,撒嬌打滾的感覺。。。
無忌哥哥 發表評論於 
你睜開眼睛難道就不是瞎扯淡了
Ecocitymeng 發表評論於 
積極推進金融儲備多元化,在對外貿易中增加貨幣互換與實物交換減少美元結算。
zxhe 發表評論於 
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如下:
1870--1894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後,洋務運動時期。後來,光緒帝與日本打了甲午戰爭。日本是按照協議派兵朝鮮---戰爭前幾年,日本與中國簽的協議,據說是日本一個“陰謀”---但是不知當年大清如何同意了這個帶有日本陰謀的協議?不過,當時世界上沒有人想到大清會輸給“小日本”。
1901--1911年,經過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後,中國對西方大大開放。
1930--1937年。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中國,對日本全麵開戰以前。
1980--201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
Ecocitymeng 發表評論於 
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要特別小心,尤其要謹慎適度發展虛擬經濟,金融與信息產業都事關國家安全,管好錢和大腦中樞神經係統是頭等大事。
zxhe 發表評論於 
我記得2003年,北京雇一個保姆,每月隻需要300元。現在4000元都難!那時中關村的房子時7000元每平米,但是多數人都買不起。

中國的人工成本,明顯漲了。同時期,美國對中國的貨幣打壓與否,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貨幣的價值,除非關閉國門,無論政府如何操作,長遠來說是由市場決定的。
筆名已被占用 發表評論於 
回 —— 北美JS “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不願意承認守規矩是做生意的底線 ”
------------------------------------
守規矩?
簽了字的就要算數吧?
你自己數一數看
美國撕毀了多少他自己簽了字的協議???
Ecocitymeng 發表評論於 
做好打貿易持久戰的相應準備,適度保護金融與關係民生產業領域的安全,繼續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充分發揮製度優勢,產業優勢與市場優勢,以發展為貿易戰減震降損,積極調整對美在經貿,技術,金融,市場與國際關係領域的政策,等10年20年後再看這次美中貿易戰的結局。
筆名已被占用 發表評論於 
回 —— zzlbentley 
-------------------
1,“世界上絕大多數和美國站邊的國家的經濟發展曆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回: 證明了什麽?和美國站邊就更好嗎?美國的後院各國幾乎都與美國站邊,哪個國家的經濟好了?海地好了嗎?墨西哥好了嗎?美國的托管地波多黎各好了嗎?………… 還有,亞洲的菲律賓好了嗎?

2,“中國如果不是當年共黨奪取政權中國隻會比現在發展的更快更好,早30年成為亞洲領袖”
回:如果,還是如果,除了假設,還是假設,沒有根據的假設而已。

告訴你一個世人公認的事實,現在的中國就很好,而且是鴉片戰爭以來最好的時期。你的“如果”永遠隻能是“如果”,“如果”不可能改變鐵一樣的事實!
zxhe 發表評論於 
中國目前隻有發展科技,不然競爭不過美國與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當然不希望中國把它們的市場,像太陽能或者中興那樣,做的毫無利潤。所以,限製中國是自然的反應。另外,中國曆史上是一個強硬的國家(不然,其領土上也不會出現那麽多戰爭),鄧小平的政策例外。所以,西方確實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當然,中國的市場,西方的公司是很不願意放棄的。中國唯有打開市場,才可以得到西方的妥協。

所謂美國打壓日本的經濟發展,經不起推敲。日本的電子等強項,最終沒有回到美國,而是去了南韓與台灣,後來也去了中國。汽車行業,日本還是發展很好,美國市場一點也不少。貨幣升值,是早晚的事情---好處是老百姓買進口的物品便宜了,出國旅行便宜了!近十年中國的情況,不一樣嗎?
人民幣雖然表麵上沒有成倍的升,那是因為中國的物價(無論是食品還是住房)在不停的漲(等於人民幣實質在貶值)。這十來年中國的貨幣印的那麽多,而...  查看完整評論
北美JS 發表評論於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不願意承認守規矩是做生意的底線。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就是因為你天天要穩腚寶座,所以才要貿易戰
泰傻 發表評論於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川普每天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腿,
終有坐輪椅癱瘓的那天,我們最終將是是最大的贏家。
守仁老王 發表評論於 
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成為GDP第二,日本就成為了美國的對手,管你是不是盟友,一個廣場協定就把日本打入連續20年的經濟衰退。醒醒吧,當今世界是經濟爭霸的時代了,意識形態早就退居第二了。

zzlbentley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9:31:34
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妥協,而是是其他國家不會成為美國的敵人,也不會成為二戰以來和平的破壞者,最多是競爭者。如果是盟友,多一個強大的朋友沒什麽不好。世界上絕大多數和美國站邊的國家的經濟發展曆史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如果不是當年共黨奪取政權中國隻會比現在發展的更快更好,早30年成為亞洲領袖,更不會有台灣問題。
ali88 發表評論於 
“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
昨天要還牙,
今日不願打。
大局不穩定,
突然要理性。
zzlbentley 發表評論於 
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妥協,而是是其他國家不會成為美國的敵人,也不會成為二戰以來和平的破壞者,最多是競爭者。如果是盟友,多一個強大的朋友沒什麽不好。世界上絕大多數和美國站邊的國家的經濟發展曆史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如果不是當年共黨奪取政權中國隻會比現在發展的更快更好,早30年成為亞洲領袖,更不會有台灣問題。

zxhe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9:22:16
美國情願移至其它國家,也不願意培養中國的產業。那些國家,容易與美國妥協---起碼不會限製google,facebook等美國企業,所以美國容易把錢掙回來。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9:07:33 
===============
不僅川普看到了,俺也早就看出來了,美國人絕大多數都看出來了。隻有土共國還在忽悠自己的缸民。土共醬缸國沒有自己的技術,當然隻能給別人打工,還是一種低級的打工,“利潤太薄了”。所以土共政府要用“中國製造2025”,把美國技術偷過來,搶過來,然後自己獨立發展了。

英國德國法國乃至西歐各國都有高科技和國際市場上的高科技產品,之所以發達,那是因為它們有硬功夫。它們的高科技產品都是自己研發的不是偷來的搶來的。而天朝土共無知,或者是土共在忽悠缸民,老是炫耀雞的屁。寒摻你兩句,沒想到你倒是順杆子爬了。
 
zxhe 發表評論於 
美國更多是通過政府(包括軍方)的訂單;還有就是扶植大學的研發。互聯網,本來是政府與大學開始才有的。美國的辦法,其實證明是可行的,並且歐洲日本也這樣做。不知中國為何不直接效法?
知我是誰 發表評論於 
都是誤判。
zxhe 發表評論於 
中國希望美國放寬技術設備出口。除了commodities,中國增加從美國的進口的渠道不多。像汽車,因為中國的零件便宜,除中國製造水平不夠的零件(發動機)外,基本都會用中國產的零件。在中國製造的車(包括中國產的外國品牌),還是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這些車的發動機,本來是進口的。

美國估計很難答應放寬對中國的技術設備出口,因為這樣會把更多的產業移至中國。即使自己不做,美國情願移至其它國家,也不願意培養中國的產業。那些國家,容易與美國妥協---起碼不會限製google,facebook等美國企業,所以美國容易把錢掙回來。

所以,中國政府通過政府補貼,也要培養自己的科技企業。像(國企)中興那樣的企業,其業務並不盈利,但是政府給了幾百億人民幣的補貼所以活的好。美國的補貼,沒有這麽直接的。美國更多是通過政府(包括軍方)的訂單;還有就是扶植大學的研發。互聯網,本來是政府與大學開始才有的。美國的辦法,其實證...  查看完整評論
ZoyaWashington 發表評論於 
美國共識:與現今中國合作,是養虎逮患,飲鴆止渴。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還自成一體,太可笑了
ZoyaWashington 發表評論於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就是騙中國老百姓吧。

中國的做事方式,最終就是步朝鮮後塵,閉關鎖國。
不停步的北京爺們 發表評論於 
感覺,中美兩國都在發力,看誰堅持的久一點;
打一打也好,打完了再繼續合作,不至於怎麽著;

拚耐力,美國沒戲;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Near50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36:42
解讀:有些人要下崗;有些進口要漲價;人民幣要貶值。
====================
讓老百姓朝著美國仇恨。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所謂的全球化說的就是世界各國是連在一起的,大家都是利益相關者和合作者。而這個全球化體製正是正是美國當年主導形成的,現在美國自己要打破這個體製才是問題的所在。
別說中國要拉著美國,中國是在對美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進行反擊。同時也會製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完善自己的不足。等到中國真獨立發展自成一體了,那時確實沒你美國啥事了。
----------------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55:01
土共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習包子到缸民,都在讚歎“厲害了,我的國”。按理說,早就可以獨立發展自成一體了,為啥還要拉著美國死死不放? 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瑞士。。。它們遠不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雖然它們都是厲害國,但它們中誰也不是那種離開了美國就不厲害,更不是離開了美國就活不成的國。:-)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過路雲就是典型的意淫,狂叫,真和瘋狗無二樣兒。
河西海龜 發表評論於 
貿易戰沒用,除了熱戰,美國真沒法阻擋中國不久未來在GDP總量上超過美國。
可選項123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所有產品不許進入美國,美國的所有產品不許進入中國…不過如此
可選項123 發表評論於 
最後是貿易禁運
kokuhorose 發表評論於 
不是遏製中國,是遏製中共,是亡共產黨之心從來沒死。
不是打壓中國模式,是打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維護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
可選項123 發表評論於 
中國甩開自由經濟體係,自己幹。美國甩開中國市場,跟中國經濟脫鉤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土共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習包子到缸民,都在讚歎“厲害了,我的國”。按理說,早就可以獨立發展自成一體了,為啥還要拉著美國死死不放? 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瑞士。。。它們遠不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雖然它們都是厲害國,但它們中誰也不是那種離開了美國就不厲害,更不是離開了美國就活不成的國。:-)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有本事擺出你的事實依據,沒本事就隻能裸奔了。
要罵人也是要有底氣的。
就你,嗬嗬。。。。
沒理隻會意淫狂叫的話,和瘋狗狂吠有啥區別呢。
-----------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43:40
過路雲, 你就是個有病的主, 看你喜歡幹的裸奔,一看就是個下三濫兒。嗬嗬
蔣加華 發表評論於 
napoleon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24:58
文章說的太有理了,美國自己這麽多國家發展計劃,卻指責中國的 2025計劃,司馬昭之心。美國國內對電動車的補貼,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是不是國家補貼。自己可以做,不讓別人做,什麽叫流氓,這就是
——————-
美國扶持新能源直接對消費補貼,不問是誰生產的。中國直接對本地廠商補貼,對消費者的電動汽車補貼也要求電池必須是國產的。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人民日報:理性認識當前中美貿易摩擦。。。。”

"美方拋棄雙方達成的合作協定,出爾反爾,采取單邊主義措施,悍然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戰,並威脅繼續擴大加稅範圍與幅度。貿易戰沒有贏家,對雙方的出口、就業都會帶來衝擊,也會增加雙方企業和消費者的生產生活成本,還會衝擊全球生產價值鏈正常運行,對多邊貿易體係帶來深遠的負麵影響。那麽,美方明知要付出如此代價,為何還要發動貿易戰?美方發動貿易戰的原因是複雜而深刻的,概括而言有以下三點:1. 利益敲詐; 2. 戰略遏製; 3. 模式打壓。

這就是土共的“理性認識”。:-) 土共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那就看看一年兩年或五年以後,有沒有贏家。:-)
嘟嘟囔囔大總裁 發表評論於 
天朝穩字當頭,川普突破點也是迫穩為危,看雙方哪個堅持時間長。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過路雲, 你就是個有病的主, 看你喜歡幹的裸奔,一看就是個下三濫兒。嗬嗬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你還是先擔心你自己吧。

-----------
Near50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36:42 解讀:有些人要下崗;有些進口要漲價;人民幣要貶值。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嗬嗬,你有本事讓德國,日本,韓國,法國,英國等國撤出中國市場。
沒本事就你一個人裸奔吧。

-------------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32:40
中國會越來越被孤立, 帶著窮兄弟們在一帶羊腸小道上撒幣狂奔,嗬嗬
Near50 發表評論於 
解讀:有些人要下崗;有些進口要漲價;人民幣要貶值。
whatyouknow 發表評論於 
流氓出來聲稱流氓有理是常態。
打哪兒_指哪兒 發表評論於 
中國會越來越被孤立, 帶著窮兄弟們在一帶羊腸小道上撒幣狂奔,嗬嗬
過路雲 發表評論於 
就好比妓女給自己立牌坊,還教育別人要講倫理貞操。

-------------
napoleon 發表評論於 2018-08-29 08:24:58
文章說的太有理了,美國自己這麽多國家發展計劃,卻指責中國的 2025計劃,司馬昭之心。美國國內對電動車的補貼,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是不是國家補貼。自己可以做,不讓別人做,什麽叫流氓,這就是
喜得利 發表評論於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死扛到底,絕不罷休!

頭可斷,血可流,戰到一口氣兒也不留!
napoleon 發表評論於 
文章說的太有理了,美國自己這麽多國家發展計劃,卻指責中國的 2025計劃,司馬昭之心。美國國內對電動車的補貼,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是不是國家補貼。自己可以做,不讓別人做,什麽叫流氓,這就是
shanghai70 發表評論於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意思是繼續保持對中國順差就兩利?
KM2016 發表評論於 
簡言: 投降?
elfen2299 發表評論於 
韭菜們乖乖的繼續當韭菜吧
 
zzlbentley 發表評論於 
支持中共繼續撐下去,沒個3年5年看不出製度優勢,老百姓也不信社會主義的優勢。是騾子是馬,別溜了一半就牽回去了。
MarsFather 發表評論於 
甩開美國,甩開膀子,加油幹,才能穩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