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冷戰機密文件曝光:曾擬核爆中俄平民 熱核攻打北京
【環球網綜合報道】香港大公網12月24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日前首次公開一份機密文件,顯示美國空軍在冷戰的最危險時刻,秘密訂下超過1200個動用原子彈轟炸的潛在目標城市,當中包括北京、東柏林、莫斯科等地,除了針對這些城市裏的軍事設施,更直接將“人口”列為打擊對象。
該高度機密文件標題為《1959年原子武器研究要求》、長達800頁,是美國戰略司令部(SAC)於1956年6月製訂,直至本周二才由國家檔案館首次解密公開。
熱核武器攻打北京
據悉,這份機密文件,旨在預定出1956年後的未來三年,若美蘇爆發戰爭,美軍必須摧毀的目標,當中不少為中國、東德、蘇聯、蘇聯衛星國內的空軍設備、工業設施、政府大樓,甚至是“人口”等。這些要被摧毀的設施被稱為爆炸中心點(DGZ)。
SAC又根據每個目標的戰略重要程度,作優先排序,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原稱列寧格勒)分別列於頭號及二號目標,各有179及145個DGZ。
中國作為蘇聯的重要盟國,北京被視作在戰略意義上排名第13的目標城市,共有23個DGZ,其中包括兩個空軍指揮中心、兩個空軍倉庫,以及一個“人口”目標。密件指,不論中國是否參戰,SAC都將北京視作蘇聯的勢力範圍。若真的爆發戰爭,初期美軍計劃用熱核武器攻打這些目標。相當於用“4000顆廣島原子彈”摧毀目標包括殺死平民SAC亦提出摧毀戰略目標的行動建議,列明每個目標所需要的核武種類及數量。SAC建議在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的空軍目標投下170萬至900萬公噸爆炸當量的核彈,將目標摧毀,包括殺死平民。
根據這個計劃,若戰爭爆發,SAC要針對這些空中力量目標,可能需要170到900萬噸核炸彈。SAC還認為,要達到威懾效果,還需要儲存6000萬噸炸藥,若蘇聯突襲,這些炸藥將起到關鍵作用。100萬噸炸藥的威力,將比摧毀廣島的那顆核彈的“爆炸當量”多出70倍;6000萬噸的威力,則相當於4000顆廣島原子彈。
雖然當年並未爆發戰爭,所幸北京也免於美國的核武摧殘,但在1959年,美國的核炸藥儲存量已經達到了20000萬噸,遠遠超出上述密件所建議的“威懾”量。美國核武器曆史學家沃勒斯坦說,在1959年時美國擁有大約20000萬噸的核武器,總統艾森豪威爾力推減少核武,在一兩年後,這個噸數大約減少了一半。“他就是覺得這將導致人類滅絕。”沃勒斯坦說。
“
走到哪炸到哪”:隨時派轟炸機投彈不顧盟國恐遭核浩劫危險由於當年洲際導彈或彈道導彈尚未麵世,要從美國發動核戰爭,隻能靠轟炸機投彈。當年美國軍方力圖在蘇聯周邊建設轟炸機基地包圍圈,若戰爭爆發時,執行“走到哪炸到哪”的策略,隨時派遣轟炸機飛到蘇聯大城市的上空,投下核彈。
另外,由於美軍執行戰略是在蘇聯戰鬥機起飛前就將其消滅,文件亦記載蘇聯及其衛星國超過1100個空軍基地目標,每個目標都附有優先順序,當中以白俄羅斯兩個基地居首。這兩個基地內有當年被北約視為威脅的蘇聯TU-16中程轟炸機。然而,很多空軍基地或者指揮中心都在人口密集區附近,在這些地方投下核彈,將為周邊國家乃至美國盟友造成核浩劫。
美蘇核戰多次“一觸即發”綜合報道:核戰爭的曆史可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說起,當時美國擔心納粹德國可能攻下歐洲,最終揮兵美國本土,於是積極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在曼哈頓計劃中發展出原子彈。不過,人類曆史上,核武器實際在戰爭上使用,隻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二戰之後,最有可能爆發核戰爭的時期,則是冷戰期間。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擁有絕大多數的核武器,讓核戰爭有爆發的可能。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以及間諜報告,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的導彈,這些導彈中射程最大的為4500千米,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包括華盛頓,預警時間隻有五分鍾。此外蘇聯還部署了22架伊留申IL-28輕型轟炸機。美蘇經過大半年的對峙,其間數次險擦槍走火,最終雙方達成以下協議:蘇聯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導彈,美國宣布不再對古巴進行任何入侵行動,並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比起1969年中蘇珍寶島事件的核陰影,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從一場核戰爭的邊緣擦身而過。
此外,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今年10月解密的一份被列為最高機密的美國情報檢討報告指出,1983年9月蘇聯打下一架韓航客機,北約在同年11月舉行核武指揮所演習,當時蘇聯領袖憂心這項演習是用來掩護美國對蘇聯發動真正的核武奇襲,因而引發蘇聯一連串前所未見的備戰,美蘇核戰可能“一觸即發”。
平民人口成目標專家表示很震驚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家檔案館周二公布的這份800頁的文件,是一部標有“絕密”並相當模糊的灰色打印稿。它使得關於空軍力量,以及可能針對平民實施的攻擊等一類爭議,再次成為新聞焦點。美國曾避免轟炸“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拉卡地區的總部,因為該處關押著大量平民囚犯。
密件上最為驚人的是,美軍秘密計劃將這些主要城市的“人口”當做目標,亦即針對攻擊目標範圍內的平民人口,用放射性物質殺死他們,違反了國際間不傷平民的準則。“人口中心竟成為目標,這絕對令人震驚。”美國國家檔案館高級分析師、主力研究核曆史的威廉.波爾表示。
數名軍事曆史學者表示,雖然在一戰之前,國際慣例是戰爭中不以平民為目標,但在現實操作中,軍方經常是見機行事。但在每一場戰爭中,不針對平民經常被拋諸腦後,轟炸城市則曾為必須手段。針對平民經常視作打擊敵軍士氣的重要手段,最終讓對方絕地反擊或投降,大大縮短戰爭時間。
雖然SAC計劃襲擊平民,但這不符合美國空軍領導人一貫的行事準則。襲擊平民違反了國際上的戰爭法律行為準則,這點在1923年《海牙空戰規則》已有明確規定。不過,這種避免傷害平民的戰爭規則,直到1977年《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的公約》在日內瓦簽署才正式施行。
其中針對北京的23處設施中,包括1個焦化廠,1個發電廠,1個政府控製中心,1個機床,2個空軍控製中心,1個陸軍總部,1個空軍總部,1個軍校,2個空軍倉庫,2個空軍及陸軍倉庫,2個陸軍設施,1個生鐵廠,1個人口目標,還有1個鐵路換裝站場;豐台的1個軍校,1個空軍及陸軍倉庫,1個人口目標,1個鐵路換裝站場,1個鐵路設備修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