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高地往事之三
2016-12-05 敬華 小巢阿木
2016-05-05 原創小巢阿木 (一個老航天人的回憶)
首發於2006/12/19 (傻根)原創馮敬華
記憶裏,東高地的七一一醫院建設的要比東高地九棟還晚些。
當時我的母親從城裏搬來就在老二棟的衛生室上班,那是七一一醫院的前身,條件很簡陋的。我上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因和同學玩遊戲把手戳傷骨折了,是鄰居把我送到老二棟醫務室的,我的母親急壞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處理不了的,馬上就用車給我送到市裏的同仁醫院了。
現在的七一一醫院多氣派啊!
那次意外,從各方麵都影響了我。……東高地連同那次意外事故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了。
使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全班的同學們,在事故發生後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
……
在東高地經曆的風風雨雨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一本動人的故事。
據說,向東高地那樣的老樓房由前蘇聯專家參與設計的老建築在北京已經不多了。東高地半個世紀的曆史,記錄了建國後航天創業的曆史,抗日牌、建國牌、解放牌的老一代航天人展現了可歌可泣的風姿。他們大多數是無名英雄啊!!!!!難到不應該給他們建立一座紀念碑嗎?
東高地現在更象一個“圍城”了,裏麵的人總想出來,外麵的人總想方設法的鑽進去。
創業初期,其實東高地的居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為了那個崇高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所以,在我家從城裏搬來東高地那時起,我的老北京概念就淡化了許多,因為在東高地的圈子裏,在你的周圍都是“外地”的口音(不是北京普通話),江西的、南京的、上海的、東北的、山東的、河北的、還有廣東那邊的(兩航起義)……。
記憶裏,作為航天職工的子弟校,當時僅有的東高地一小,東高地一中。我的同學就有許多老家是南方的,但我們的班集體卻都十分團結,一直到初中畢業,九年我們班都是全校的優秀班集體,同學和老師有著很深的感情。這是我們三十年後相聚的基礎。
記憶裏,東高地的航天人應是最早支援西部開發的,即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從此開啟了中國航天的全麵發展和創業曆史。論條件,在六十年代經曆了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後,條件是十分艱苦的,一些家庭是要全遷的,我的父親算是最早的一批吧,記得那時我還在東北的軍墾,是收到父親的信後才知道的。
以後1971年,我也去了。是軍墾集體調去的。在從軍墾經過北京暫短的停留幾天裏,我母親告訴我,父親是在從“牛棚”的學習班裏直接調三線的。當時都在東高地文化園前集合,一批一批的人很多。東高地航天大院各個單位是做了充分動員的。……三線建設,東高地當時被稱作“前方”,而三線的單位則稱為“後方”,前方廠要包建到底,從技術到人員的培訓,直到出產品。所以是母子廠的關係。可真是“獻了終身,獻子孫啊”!!
在東高地的曆史上那是重要的一部分!!!!
至今,東高地的後代在西南,在祖國的各地,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青春和奮鬥著,猶如根係健壯的蒼天大樹,譜寫著,繼續譜寫著輝煌的曆史篇章。
在我們那裏,三線企業的同事們,同樣來自五湖四海,這老鄉那老鄉的,什麽上海的、山東的、湖北湖南的、河北河南的、江西江蘇的、重慶的、南充達縣的等等。東高地的則稱“北京老鄉”“東高地老鄉”了。(其實經曆幾十年奮鬥發展都早已入鄉隨俗了。)
東高地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個地名了,東高地連著你我他。搞航天離不開東高地,那是中國航天的發源地啊!
而現如今,我這個老北京,回北京卻真的有點找不到北了?我到底是那的人?是南?是北?還是……咳!——就叫“老北京人的北漂一族”吧!!!
上山下鄉,南征北戰,漂了一輩子,也漂慣了,東西南北中,酸甜苦辣鹹,在人生這本書中,回過頭來總是有精彩可看的。那就是我們的擁有。
東高地這座圍城出去的就出去了。可現在是有的人是削尖了腦袋往裏鑽啊!如果在那院子裏、朝裏沒人,您就沒戲!其實也可以理解,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水清則無魚嘛!
……
都說往事如煙,東高地的往事,煙是七彩的。
現如今,東高地的地還是那塊地,可人口多了幾倍。
後來人的往事,將給東高地添加是什麽樣的樂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