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挺愛看嚴歌苓的作品,像少女小漁。還有幾部,都描寫人性的純和美。我滿喜歡。直到後來看一個女人的史詩。我覺得她刻畫了一個爛好人。沒有自尊,沒有自我,對一個男人無條件的付出,最終打動了對方,獲得了晚年幸福。這種人和人的交往方式是我不喜歡的。在我內心,我的那個他和我是平等,彼此友善而開明並且有建設性地交往。我希望我愛他,而他也愛我。可是,我覺得嚴太愛誇大善了,而失去了原則。從此以後,我對她的作品就失去了興趣。這次看簡介,又是一個爛好人劉峰,我就抗拒不打算看了。可是,幾個朋友都在推薦,我想推薦一定有他的道理,還是看看吧。一看竟然吸引住了,不知道是嚴比以前深刻了,還是馮小剛讓這個作品出彩了,總之,是個值得看的作品。
我很欣賞馮小剛的處理,裏邊沒有大奸大惡之人來增加戲劇性。故事就是純白描寫實,沒有給觀眾強加個人的道德評判。這部電影有那麽多不同的影評聲音,應該也是因為,他隻是講故事,沒有誘導觀眾,甚至沒有煽情。
劉峰是好人無疑,但他也有那個時代的烙印。他除了本能以外,還對自己有做好人的要求。那個要求有那個年代的局限性。他的好甚至讓他沒有自我。這在我的眼裏是不人道的,不可取的。甚至是罪過,因為那是在養懶人,慣別人不勞而獲。但我喜歡他本能的善良,身上那種正氣,那種擔當。還有那份男子氣。最後他伸胳膊把何小萍攬入懷中的那份深沉,淡定,自如,很迷人。也很打動人。
我們開始學英語時就會遇見一個現象,說謝謝,對方會回答應該的。翻成英語,It is my duty。 但英語沒這個說法,英語的回答是,It is my pleasure。那個年代對人的要求高大上,這反而讓受益人不知道感恩,以為別人做雷鋒,那是他追求進步的表現。延續到現在,那就演變成,占了便宜覺得得意慶幸,不懂感激甚至覺得別人吃了虧那是活該。但自己吃了虧那會覺得憤憤不平。缺少同情心,同理心。沒有了是非觀念的人,總是在傷害與被傷害之間變換著角色。何小萍不同,她知道劉峰是好人,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她願意對他好。這樣進入的是一個良性循環。劉峰這樣的人就是為何小萍這樣的人生的。
不過能過吧戰爭的殘酷表現出來,退伍軍人的失落困苦表現出來,在中國那樣的環境下也是第一次了。當局推遲了芳華的開播時間,據說就是要維護19大的勝利召開,防止複原軍人們鬧事。
據說國內的芳華比國外的剪了12分鍾。
唯一的遺憾是黃軒長的太帥,太文藝,有點讓我出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