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老師講到降低成本的話題,他問:“如何可以降低住家成本?”
同學們爭先恐後:
“住到父母家。”
“隨手關燈。”
“躲開高峰用電收費時間段。”
“把家裏的鍋爐關了。”
老師:“那冬天凍著啊? Oh. Husband! Husband給供暖!”
哈-------- 哄堂大笑。
我好容易找到空隙插話,就給他們講了兩天前的見聞。
那是周日下午兩點多,陽光明媚地照耀著,淹沒了秋色。我望著窗外的燦爛,盤算著是不是該出去walking鍛煉身體別辜負了這大好時光。正在“網上耗著”還是“太陽下走著”思想鬥爭時,突然電話響了。
已退休了的老年朋友K說他要到他的朋友Joe新搬船的碼頭看看,問我要不要也跟著去一看。
很明顯這就給“太陽下走著”的選項加了一分,我就說容我想想啊。I will think it over.
我拿捏著:“要呆多久啊?到時候你們一喝紅酒,還不得喝到晚上?”
“不會的,就去看下這個碼頭,看看我的朋友Joe搬到的這個新marina如何, 看看是否明年我的船也搬過來。 就半個小時。”
K雖是個百萬富翁,卻從不買房,且從來沒這個打算。他一輩子租公寓住著,近好幾年來夏天住船上,冬天就到加勒比的島國住著,更在那兒投資產業,公寓幾乎總是空著,因而有不少船友,這位Joe就是其中一個。
五、六年前,我曾和孩子到K的有8個床位的船上住了一夜,感覺那種在船邦呆著看天看水看船的時光實在無聊至極,坐著看時光慢逝,就好像在看著自己哀哀變老。我從此跟船及其碼頭永別,幾年來決絕地再也不看一眼。
所以這次K聽我有去的意向,竟然說會think it over, 簡直不敢相信他自己的耳朵。連問:“我沒聽錯吧?你說你可能跟車去?去看看?”
車到了碼頭,Joe早已在marina的大門外等候張望著。
他看上去60歲的樣子,握緊我的手,說很高興見到我,bla bla。
這時,一條大黑狗熱情地奔過來,圍著我興奮地轉著:它是另一個船民Flora的狗狗。
有的人,從來沒見過,卻一見如故。Joe就屬這類,不認生,仿佛是我小時候的某個鄰家大叔。
把鞋脫在pier, 一進Joe的船,他立馬從冰箱裏取出啤酒,大家一起喝、聊。
我是個好聽眾,總是聽到好些故事:Joe原籍波蘭,已來加拿大40多年。這艘船是他後來從波蘭運過來的!因為它原本在波蘭時就屬他。
Joe的船雖然比K的小些,但船結實的木料被Joe打理得油光發亮,船內冰箱、烤箱、爐子、衣櫃、客廳、餐廳、衛生間…..應有盡有,而且幹淨整齊、有條有理。Joe說他已經在這個船上生活了23年,春夏秋冬!
我不由得問起了目前這個剛搬來的marina的費用,結果是停船費、管理費、保險、供水供電費、再加吃喝的花費,冬季6個月,$2400足夠啦!也就說每個月隻需花費 $400!
我憤憤地: “可我每個月要付%#x*個刀呢。”
“這樣子,傻貓,你住那間,免費。”Joe笑指著空著的那間臥室床說。
“下次來,我當廚師,請你們吃飯!”Joe指著烤箱。
他說從不買處理過的食品,全部原汁原味。Pizza, 他自己發麵,加各種topping烤。
“很容易,很快的。”他說。
我這總買frozen pizza烤的人,真是自愧不如。
住船上除了可以看水看天舉步呼吸新鮮空氣之外,另一大好處被我剛剛發現:船主們團結互助,人與人之間親切得就像一家子。
Joe和Flora都是剛搬到這個marina不久,因為原來那個marina業主突然宣布冬天不開了,所以這倆把各自的船開了過來。沒想到這個marina更新、更好,收費更合理。
這天,好幾個人的船要換個停船位,為過冬安船紮水。船兒們排排靠,吃果果。隻聽一聲吆喝:Vincent的大船先挪。
船主把船發動起來,噗噗噗地排著水。大夥兒立刻過去幫著解纜繩、看水路,直到船威武地整齊靠航。
“下一個Joe!” Next, Joe!
“現在我們來幫Flora!” Let’s help Flora!
Joe的船挪窩時,我就跟Flora在pier上聊。我說你好能幹啊,也像這些guy們一樣,準備冬天住船上。
令我大吃一驚的是:Flora剛剛買了船才幾個星期不說,而且她啥證書都沒有!簡直跟我一樣是個船盲!怪不得剛才看她給靠航的船桅繩打結時不專業,還得Joe過去教。還好,她說已報名,這個冬天主攻證書。
要知道我那老年朋友K可是上了不少課,有好些證書及實際操作經驗呢:潛水證、給船繩打各種結的證,dinghy 航行證,catamaran航行證…… 可人家Flora啥都不懂,看孩子們上了大學了,就賣了耗子, 買了船,帶著狗狗MacKinzie來定居了。從此以後一年四季,船就是家,家就是船。這不,Flora剛剛在朋友的幫助下航行50公裏,從呆了兩周的舊marina搬了過來!
Flora看上去跟我差不多大,我的孩子也上了大學了,我這真正是被她無知無畏的偉大精神而大受鼓舞,恨不得立刻也弄條船,從此以船為家!
Flora的船挪窩時,狗狗MacKinzie就跟我安靜地呆著:她還是有些怕水,還沒有習慣主人的船家生活。借著她怕水跟我親密夥伴的這工夫,我趕緊和她拍了好些照片,有自排的,還有pier上被我任意抓來的人給拍的。
少數民族也不見得不好,我這唯一的東方麵孔,在這些跟船、機械、繩子、帆、碼頭等大東西打交道的人們眼裏,還是個比較受歡迎的新生事物。
相比五年前去過的那個marina, 目前這個很新、很條理,每個船頭前的供水、供電東東也如嶄新一般。
排著的船,並不一定都要來住著過冬的。另一個船,更高更大,船主跟我說他從小在這附近長大,但他成長的日子裏,還沒有這個marina, 這裏當時是個大湖。現在他開過來車程得2小時。而船,也是才新買了幾個星期。”買了,先放這兒,或許每兩周來玩一下。我要把裏邊所有的東西都換成新的:冰箱、爐具……船的名字也要重起、重漆”
我不由得去看各個船的名字。
然後就想起了阿甘Forrest Gump. 他給捕蝦的大船起名叫Jenny。 他對Jenny的愛,那麽純,那麽真,無條件、無世故、無雜念、無市井,驚天地泣鬼神,無與倫比。每次看這個電影都感動得我眼淚汪汪,恨不得自己就是Gump, 自己就是Jenny。
原本說隻來半個小時,看看。結果,我跟狗狗玩著,跟這個那個聊著,竟然到了夕陽西下時分。而我老年朋友K一會兒幫這個alignment, 一會兒跑人家船上領航,不見人影。
期間Joe過來站我身旁,看著船上船下忙碌著準備過冬的人們,對我說:“你看,傻貓,這兒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美麗的陽光下,整齊排列的船隻,波光粼粼,空氣新鮮而濕潤。船主們紛紛地互相幫襯,叫著彼此的名兒,喝著啤酒,招呼著,場景非常溫馨,仿佛我小時候生活過的社會主義大院。 一船挨著一船,隻邁一步就可到鄰船串門,非常人性,適合人類本是social的本性。 我不由得讚同Joe :“是的,這是另一種生活。”
我當然沒給全班講這一大串,否則老師還上不上課了。但我的大致故事和很低的住船成本,還是把老師和同學們震驚了。
所以,想節省住家成本,還可以左鄰右舍吆喝串門聊天的同學們,春夏秋冬在船上生活,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下次還得再來看看。
也祝貓兒全家新春快樂,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