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互聯網和後來的微信流行之後, 告誡大家怎樣“經營感情,婚姻和各類人際關係”的文章隨處可; 這一類文章大家叫做“雞湯,”初一讀, 似乎很有道理, 隨之做起來, 就知道難度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你會覺得“這種情況下, 我怎麽可能那樣去做啊, 那不是我這種人做的出的啊。 ”
問題就出在這兒, 這類文章往往是按照作者本人的個性, 從他/她的理解角度寫出的一種“理想化”狀態的解決問題的教條程式。 而現實生活是複雜的, 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個個性, 有的人天生感性無比,一切行為思考總是帶上情感的色彩, 對他純理性的教誨很少起到作用; 有的人天生理性, 做任何事情,待人接物都是冷靜的思考的結果,不帶情感成分,給人冷酷無情的感覺。 偶爾也有個把比較完善的把感性和理性結合的比較好的個體, 我們稱之為“有情有意”的類型: 他們待人溫暖寬厚, 思考卻能理性冷靜不為情感衝昏頭腦, 是生活中最好的伴略。 總之, 每個人都有自己從娘胎裏帶來的特定因素:是感性的,學不會理性的冷靜經營; 是理性的學不會感性的溫暖貼心, 所以,而雞湯文章試圖要用一些公式化的標準去治愈各種個性帶來的各種困難和困惑,顯而易見是不可能的。
那麽是不是人就應該宿命般的去承受先天個性帶來的各種缺陷呢? 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告訴我, 我們能夠作的是在挫折失敗後, 不斷的反省自己的承受力, 在經驗和經曆中不斷的認清自己的長短處, 然後,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做的那方麵的能力; 同時, 也盡量的去避免那些容易激發自己弱點的情形。用最為簡單的話, 人, 隻能做最好的自己, 要經營,也隻能經營你已經具備的因素; 而不是要自己表現出不具備的個性。
說的再實際些, 再完美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是什麽都可以做而且做成功的, 再會交際的人,也不是會和各種個性的人都能合的來得。 尊重,了解自己, 懂得如何保留,怎樣割舍,是快樂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無冷 你是感性,理性,或是兩者兼容, 在遇到問題是, 盡量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單一的用一些外部的機械答案,比如雞湯書籍, 來解決問題。
我們學會生活中的取舍,過好我們的小日子!
謝謝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