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係列的第2完成後,發現在城裏和另一個網站裏的讀者人數明顯增加,看起來還是要適當地走點“標題黨”的路子。
一早兒遛狗前,寫了一篇快文《朝鮮戰爭和中美貿易戰》。趁著天氣好,按領導的指示把家裏的幾顆君子蘭換了土,把發出來的小君子蘭種好。任務完成了,現在可以消消停停地八卦了,不然的話,老婆該八卦咱了。這次八卦得務點虛。
在下是學地質學的,具體的是石油地質學。在中國地質學界流行一句話,“地質是(一門)不是科學的科學”。對,我沒敲錯,您也沒看錯。為什麽這麽說呢?讀者中搞科學的肯定不少,搞不好還有一些真正的大科學家。那麽,什麽是科學呢?科學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1. 提出假說;2. 係統地收集真實的數據和資料;3. 評價/整理數據並驗證假說;4. 修正假說並重複。
例如簡單的牛頓定律,在規定的條件下,你重複一百、一千、一萬次都是同樣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顛撲不破”的真理,那才能成為科學。搞這些學問的人才能成為科學家。
如果有不同意見怎麽辦?那就把實驗數據拿出來,供其他人做重複實驗、驗證啊。如果其他很多人都不能重複你的實驗結果,說明你造假了!開除出科學家隊伍。像前兩年中國的著名“科學家”韓春雨,發表了諾貝爾獎級的文章,也提供了實驗數據,但大家都不能得出同樣的結果,那最起碼現在還不能算是“科學”!
而地質學不是,我們有假說,也有資料和數據,但我們的結論和地質過程雖有規律但並不能完全重複,因此,我們地質不能稱為“科學”,我們也不幹敢稱自己為“科學家”,撐破大天稱自己為“地質師”。
可在近些年的氣候“學(?)”界,則出現了很多“氣候科學家—climate scientist”。他們真是“科學家”嗎?我八卦一下然後您自己下結論。
目前“氣候學”的方法學是:
1. 先提出結論—全球變暖;2. 加工、製造數據以支撐結論—hockey stick 等;3. 宣布世界馬上就要完蛋;4. 堅決不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數據並堅決打擊異見者;5. 堅持認為結論永遠正確,即使實際資料已經證明了其錯誤。
從上麵看,還不如我們地質“學”呢!
比如,上集說到的Mann 教授,別人認為他的數據有問題,他不但不提供數據供大家驗證,為拯救世界和人類做貢獻,相反,他把異見者告上法庭,讓法庭來判斷科學的事?童鞋們,難道你不知道高中裏數理化不好的學生才去學法律等這些文科嗎?讓他們來判斷咱們搞得科學,別搞笑了!
還有,前兩年“氣候門”事件中有名的英國 East Anglia 大學的“氣候科學家”Dr. Phil Jones,當異見者對他的結論和數據提出疑問時,他雖然也是不提供數據供大家驗證,但原因不同。他的數據在辦公室搬家時“弄丟了”!隻是不知道誰這麽運氣好撿到了世界級的數據?還是以為大家都是傻瓜?
這是兩個為“氣候科學”做出了傑出貢獻的“氣候學家”,大家認為他們是科學家嗎?“氣候學”是一門科學嗎?
有一個笑話不知各位聽過沒有。說的是這一家人要搬家,家裏的計算機裏有很多、很多、很多文件和資料,妻子怕丈夫累著,就說:親愛的,你是不是先把那些數據 download 下來再搬計算機啊,要不然那麽多數據,計算機太重了你搬不動!哈哈,想必 Jones 博士的計算機也是太重了,因此,搬家之前download很多數據而且因為這些數據太重了,搬家工人半道給扔了!對了,扣搬家公司錢了嗎?索賠了嗎?
就是這樣來的數據,這樣得出的結論,很多人還天天掛在嘴上,丟人嗎?
今天說起我寫的這些八卦,領導說還可以,就是太長了,我都看不完,建議你每次寫短一點。好吧,聽老婆話跟黨走,多吃肉少喝酒! 老婆正燉牛肉呢,吃飯去了!
何況這要以億萬計人民的生活改變為代價!若幹年後他們可以說:Oooooops,we are wrong! or not even that!
溫室氣體可以引起地球表麵溫度升高是很成熟的理論。它們對不同波長的輻射,吸收特征不同,可以讓短波的太陽輻射自由地達到地麵,而吸收一部分地麵向上的長波輻射,並重新發回地麵,從而造成地麵能量收支的不平衡,溫度升高。工業革命以後大氣中CO2的增加與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是符合這一物理過程的。
地球溫度變化的原因很多,例如若幹年前,Greenland 確實是 green啊!而加拿大西北自治區的一部分當時是熱帶雨林啊,在現在的海冰下麵發現了熱帶雨林的大樹幹啊!
地質曆史時期甚至近代,地球上的CO2 濃度比現在高多了,達到1500PPM左右,是現在的3-4倍,那又是什麽引起的呢?而植物正常生長所需的CO2 濃度下限是150 PPM,我們離光禿禿地球的距離已經不遠了。
因此,以常識來看待氣候變化就可以了!
我想說的是,全球暖化是一個事實,不能因為隻有0.5度、或者目前對人類的影響還不大,就否認它的存在。
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應該是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全球暖化不是說任何時候都是在增溫,而是多年的總的趨勢。一次大的火山爆發,進入大氣中的氣溶膠等影響太陽輻射,就可以在隨後的幾年中使全球的平均溫度降低。
同樣也因為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比較長,它對人類的影響有時候不是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看到的。這也是存在爭議的一個原因。
但有不少事實在表麵全球暖化。比如極地海冰的覆蓋麵積呈顯著下降的趨勢。幾年前去加拿大玩,冰川的位置與80年代的標誌相比,退縮了百米的距離。
說到颶風,有觀察資料分析表明,颶風的發生區域也有向高緯度擴展的趨勢,這也是暖化的結果。很高興你提到颶風,因為我是NOAA颶風季節預報的預報員之一:下麵NOAA FORECASTERS中的第二個人。
https://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outlooks/hurricane.shtml
總之,我個人看法是多用我們的常識而不是那些經過"cooking"的數據。
下麵是我兩年前用不同的全球資料計算的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or global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either anomaly or total)
1. CRU (anomaly with climatological seasonal cycle removed)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CRU-air.gif
2. Japanese data (total with seasonal cycle)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JMA-sst.gif
3. UK data: SST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UK-sst.gif
4. US SST data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US-sst.gif
5. U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USgt.gif
具體數據信息請看
https://ftp.cpc.ncep.noaa.gov/hwang/GMT/1.data_information
I will update the plots to the present when I have a 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