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薄冰上

拿起筆來才發現自己中文生疏,還是決定寫點東西紀錄一下2015
正文

美國行醫2015 (辭職)

(2015-02-15 16:58:06) 下一個

辭職的想法也有兩三個月了。上周把辭職報告交上去了,開始籌備開自己的診所。 有些感慨,決定寫點東西紀錄一下,以感謝關心我的朋友。一直很忙,現在有了時間拿起筆,才發現自己中文生疏。
 
(一)決定,往往源於一個念頭。

在紐約布魯侖八大道這家診所工作了三年多。我的病人主要是華人,每天心裏滿滿地裝著自己的病人,很累卻很滿足。去年底,該成為合夥人了,還挺開心。當初為與我先生團聚,離開了呆了十年的北京H醫院婦產科。在H醫院我一帆風順,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做了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就在考取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馬上就要去英國皇家醫院進修,回來就等著提副教授,教授,一切嘎然而止。我到了美國中西部的Cleveland,一切從頭。一晃又十年,讀PhD,考醫生執照,重做住院醫生。協和精英薈萃,出來的人中,成功者眾多。我當然不算其中之一,卻也是一路辛苦從來沒有回頭。終於快要成合夥人,意味者自己的生活可能從此安穩下來。就在媳婦快熬成婆,生活又一次要從頭開始,有些惶惶卻充滿期待。
 
去年談入夥,於是開始頻頻見會計師,律師和合夥人,一點一點看到在美國行醫不止是看病人,開始理解他們常掛著的一句話 “Medicine is a business”。金錢的得失,利益的計算,往往可以認識一個人。談著談著,我對成為合夥人開始猶豫起來,難道要這樣日複一日,和她去計算?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給一位前輩抱怨。她簡單地回答,“既然你們不合適,為什麽不自己開一家診所?” 
 
有天晚餐,我在洗碗,就將此想法跟老公提起,其實希望他能把我這個念頭打消,還是開心地成為合夥人。果然換來他一通理智的意見--工作強度太大,前兩年病人少不能生存下來,啟動資金也沒有。結論看來是No,No,No!他在那裏自顧自地說著,像以前一樣他會說服我,我在旁邊虛心聽著。說著說著,他的腔調卻不知覺地變了--想想一輩子你有多少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那麽想做,那就做吧。最後,他要我自己拿主意--無論你決定什麽,我都支持。
 
在家裏,我不是喜歡做決定的人,買房子,孩子上學,我都希望他來決定,我來支持。這次他卻讓我自己拿主意。我開始反問他:剛買了房子,還要付房貸,我們哪有錢?他說國內的房子可以賣了;開始沒有病人,怎麽辦?他說正好可以休息一下,還有時間照顧孩子,重新拾起愛好,寫寫東西;我不懂business,怎麽辦?他說他可以幫我。其實我的先生,在醫學院裏做教授,根本不懂什麽business。我就這麽猶豫著。這個念頭卻生了根,一發不可收拾,我開始憧憬--我的診所一定是最好的,可以最好地幫到我的病人。就在簽合同成合夥人前,這念頭再也不能壓製,我決定重新開始。

其實用不著這麽急著辭職。朋友建議我,可以一邊籌備一邊繼續工作,經濟上壓力會小很多。可是我覺得這對合夥人不太公平--雖然我們不能成為朋友,既然決定離開,還是應該早點告訴她,好做安排。在交給她辭職信時,我也不知可以說什麽,輕輕說--很抱歉,希望你能很快找到新的合適合夥人。不知為何,那一刻我如釋重負,盡管前麵是如此未知。她最後要我能留下來再幫她兩個月,我也答應下來。(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xw542 回複 悄悄話 以您的臨床背景,不可能沒有病人。加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