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64)
2017 (57)
2018 (66)
2020 (84)
2021 (85)
2022 (75)
2023 (43)
(三)
Ittipol泰國國內大學本科畢業後, 在國家環境部工作了兩三年, 停職到加拿大上學深造, 誌在汽車尾氣排放控製和空氣汙染預防。 和很多中國留學生稍稍安頓就著手準備移民不同, Ittipol 鐵板釘釘,是要回泰國的。我出國前為國王服務, 讀完書也是要回去繼續為國王效力的, Ittipol說。 說到泰國國王, Ittipol一臉的幸福和敬仰。 在新中國出生長大的我不是很容易理解泰國人民對他們國王的深厚感情, 在我也許是不自覺間被灌輸的概念裏,國王要不就是古代中國封建製度裏的至高專製,再不就是英國式的豪華擺設, 總是或多或少有寄生蟲之嫌的。毋庸置疑的是, 在這個萬裏之外的國度裏, Ittipol臉上眼中的愛戴是真實的由衷的, 我也相信, 任何一種真實的, 不帶有私利和傷害成分的情感都是值得尊敬的。
Ittipol有幾個姐姐, 他排行老末。 我發現在幾個姐姐的包圍圈裏長大的男孩子有做閨蜜的潛質,他們習慣和享受跟女性之間相濡以沫情同手足的關係,這種關係自然流暢不會有違和感。 我這一生中遇到的可以劃分到閨蜜圈子裏的男性朋友有兩個, 一個是Ittipol,另外一個是在中國大學時的同學, 那個同學也是上麵有幾個大他很多歲的姐姐。
Ittipol談論他姐姐的時候很少, 經常提到的是他的媽媽。我跟Ittipol的接觸百分之百發生在校園裏,課堂上圖書館,一起上課一起自習, 到點各回各家, 周末也是各自活動,平時電話幾乎都不通。星期一上課時大家會互相詢問周末幹了什麽, 過得怎麽樣。 我呢一般是回多倫多去跟Bill團聚, 搭順風車,渥太華到多倫多四個多小時車程,匆匆來匆匆去的。Ittipol經常做的事情是跟他媽媽MSN。 記得Ittipol第一次告訴我跟他媽媽MSN時我還很是驚訝的, 要知道2000年初期, 互聯網剛剛盛行不久,就是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很多人對上網通話都不是很習慣。Ittipol的媽媽中年得子, 快七十歲了, 一個七十歲的老太太緊跟網絡流行式, 實在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我問Ittipol, 你和你媽媽MSN都幹什麽?Ittipol說, 有時視頻, 有時打字。我又問你們打字打泰語嗎? Ittipol說有時泰語有時英語。 英語? 這更是讓我吃了一驚。 是啊, 我媽媽是大學教授, 懂英語的。看得出來Ittipol是很為他的媽媽自豪的。出來讀書, Ittipol也是打算要一讀到頂,讀完碩士再讀博士,看來是他家書香門第的傳統。
寫到這裏突然意識到, 我的記憶裏是沒有Ittipol的父親的。 是不在了嗎? 當年肯定也是詢問過的, 結果如何,卻是怎麽都不記得了。
聖誕節前學校放假Bill開車來渥太華接我回多倫多,Ittipol請我倆去吃泰餐。 Ittipol選的泰國餐廳在中國城附近, 據他說是他在渥太華吃過的泰餐中最正宗的, 想念家鄉菜時會來這裏解饞。飯店低調奢華, 門廳處佛像佛龕香氣繚繞, 桌椅是深紅色的實木, 厚重踏實,在黯淡的燈光下泛出神秘的光澤。音樂開得很低, 泰式木琴的音線時有時無,與空氣中隱隱的佛香相輔相和。打開燙金字的菜牌,價格果然不菲。 點了什麽菜不記得了, 隻覺得菜式特別, 跟我以後在多倫多吃過的泰餐不盡相同。有一道菜薑絲切得又細又長, 細長的薑絲自然打卷扭成花朵的形狀, 口感獨特,讓我印象深刻。這一餐我們吃掉了Ittipol一百八十幾元,在當時窮學生的我的眼裏, 真可以稱得上是天價了。
跟Ittipol一共吃過兩次飯,第二次是來年的夏天Ittipol來多倫多會友, 我請他吃韓國飯。在克裏斯提地鐵站會和,我把他帶到了和女友Lea去過的布魯爾街和克裏斯提韓國城的那家韓國餐廳。 不出我所料,Ittipol果然很喜歡韓國泡菜。 我們點了經典的牛肉片菠菜炒韓式紅薯粉一起分享, 我自己要了豬骨土豆湯。Ittipol點了海鮮豆腐煲,配紫色的韓式米飯, 最後吃出一頭汗來,豆腐湯喝得幹幹淨淨見了底。 看他吃得高興,我問還要不要再來一份, 他猶豫一下說不要了, 說是不喜歡浪費。等到後來海鮮豆腐煲成了我到韓國餐廳的必點菜式時, 才發現這個豆腐煲的量可真不算大, 大飯量的吃貨Ittipol那一次很有可能是真的沒有吃飽。
他們對國王的熱愛真是出自內心的啊。
為什麽說我對他大度呢?
你也是,注意啊。 今年夏天真是不太熱。
天氣反複,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