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壇的一個姐妹,老公給買了個LV包包,她嫌太貴自己拿回店裏退掉了. 卻又退的不太甘心, 於是在流壇開了個帖,詢問像她自己中下收入的家庭,買奢侈品是不是太過奢侈。流壇姐妹熱心,回帖無數,我也混跡其中。在流壇潛水過十年,從來隻是觀看,不發言發帖--是屬於愛湊熱鬧,卻又不能站在熱鬧中心的人。前一陣子,開了博克,注冊了網名,於是在別人的話題下,也開始偶爾開開口了。
奢侈品的話題,讓我想到了我們部門的admin,一個香港人的後裔J。J雖然在加出生在加長大,卻是一絲不苟得繼承了香港人對奢侈品的狂熱和崇拜。說來這買奢侈品和收入也是沒有太直接的關係。部門裏admin的工資是最低的,J擁有的奢侈品卻是最多的。有次一下子買了兩個香奈兒的手包,花費上萬加幣, 偷偷摸摸得告訴了我,然後半真半假得歎息道:以後出去吃飯都得算計了. 她的工資,除了吃飯,基本上都花在了奢侈品上, 五百元的圍巾, 上千元的鑽戒和大衣, 數不過來的包包和鞋子。時不時就會大叫破產了,消停一陣子,休養生息, 等緩過勁來,再繼續。
J和我平時關係不錯. 有時候我也會和她討論關於奢侈品的問題. 我說你五千塊錢買個香奈兒, 就高興那麽一下子。 如果這個錢一定要買包的話, 我會買上十個二十個, 可以高興十回二十回, 花一樣的錢買更多的快樂, 豈不是更好? 她說, 讓我買廉價包有什麽快樂而言? 多少都一樣 -- 看來真是不貴不快樂了。
人和人真是不一樣。 消費觀不同, 不能拿別人的往自己身上套, 更不能拿自己的往別人身上套。 我這輩子是不會買幾千元的奢侈包的, 那個價錢已經遠遠超出了購買質量款式的範疇, 買的更多的是名氣了。 現在的經濟能力是可以買, 但是會心疼。 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了那樣的財力,拎上幾個幾千元的包,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時候, 我倒是寧可把那錢捐了。我不喜歡貧窮, 卻也不是一個很物質的人。 錢不用多,舒舒服服,不奢侈地過日子, 夠花就好。 也隻有想到慈善這個字眼的時候, 才會偶爾生出如果我是富人該多好的念頭。
"奢侈品不隻是那個載體代表的一種商品,是商品+‘我有錢’兩種商品的疊加。 表,包,車的價值價格有限,‘我有錢’的價值為零但價格可以無限。你用什麽東西代表了你是什麽人". 萬得福兄 的評語, 一語中的, 明白無誤得揭示了一部分人使用奢侈品的心態. 我想在這裏引用一下, 做一下引伸, 使這篇博文更完整一些. 有些人背奢侈包,用奢侈品要的就是在別人眼裏有錢的感覺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有錢沒錢, 或者準確點兒說在別人眼裏有錢沒錢, 並沒有改變這個人的實體, 你還是你, 高矮胖瘦沒有變, 心靈美醜沒有變, 經濟狀態也沒有變。沒有必要刻意地用奢飾品去營造一種氣氛或狀態. 如果這種狀態是虛假的, 難免會讓人覺得有點可憐; 如果這種狀態是真實的, 就更沒有營造的必要了。 不過話說回來, 人和人不同, 如果奢侈品真能帶給一個人幸福的感覺, 又能負擔得起和喜歡負擔的話, 也不失為一種實用的生活方式。 奢侈品有價,幸福感無價,算起來還是賺了。
人認清楚自己是什麽樣子的人是最重要吧。 什麽樣的人過什麽樣的日子,順其自然,快快樂樂就好--當然得有個不傷害他人的前提。如果你非要和鄧文迪講什麽愛情, 讓她去刻守婚姻的平實和責任, 那豈不是得把她給痛苦死? 鄧文迪順應了她自己的心, 結果成了文迪鄧。 隻是可憐了那些被當作墊腳石的前夫們,結結實實地上了她的當;本以為是撿了個寶, 到頭來卻是親手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 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
想起一篇舊博文, 雖然不是講包包, 其意卻是相通的. 也一起貼在這裏吧.
錦上添花的事
2013-5-25
和老友QQ聊天.
他在那邊抱怨: 哎呀呀, 我混得不好啊. 房子是單位的老房子, 車子是十幾萬的代步車.
我問: 車子性能怎麽樣, 安全嗎?
他說: 安全性能沒有問題.
我又問: 那你想怎麽好呢, 開奔馳寶馬還是發拉利?
他: ...
我: 車子本來就是一個代步的工具, 最重要的就是性能好安全. 這一點有了,目的就基本達到了. 你錢多呢, 又喜歡飆車, 就去買豪車了;錢沒有那麽多, 一個安全性能好的車子來代步足夠了. 當然你可能覺得開十幾萬的車沒有開幾十萬幾百萬的車威風, 可車說到底就是車啊.那威風神氣也是車的基本作用之外的了.
可憐的老友--囉囉唆唆一大堆說完, 心裏對他不禁有點抱歉. 我本來不是一個多話的人, 可是有時侯機緣巧合, 打開了話匣子, 大有停不下之勢, 道理一個接一個, 說教一層又一層, 自己享受著抒發的快感, 卻是往往忽略了對麵那個人. 發燒狀態的我在西方叫傳教士,在中國就應該叫唐僧了吧. 這個人物在周星池大話西遊裏有很突出的性格表現 -- 苦口婆心, 心懷慈悲對著小妖傳經布道, 不見眼淚不罷休. ALLEN喜歡講話,不閉眼睛不停嘴巴, 讓我們給起個外號叫"小唐僧"--看來是從他媽這邊遺傳下來的.
話扯遠了. 既然談到了車, 我想來正正經經得談談我開各種車坐各種車的感受. 我在國內沒有開過車, 這裏談到的車都是對北美市場的車子. 我開車起步晚, 正式摸車在30歲以後, 現在的水平也隻能歸於菜鳥級別, 用白人的話說就是個 "asian mom driver". 因為工作關係, 經常需要租車,加上自家車的更新換代,我開過的車的品種卻是比一般的人要多一些, 大概有二十來種了吧. 再加上坐過的朋友的車, 那就更多了.
開過的坐過的都算上, 大致分一下類:
豪華車類: 奔馳, 寶馬, 淩誌, infiniti.
中級日本車: 本田, 豐田, 三菱, 馬自達.
中級美國車: 福特, 雪弗來, 通用.
中級德國車: 大眾.
開起來輕巧是日本車的特點, 方向盤加油刹車都很靈敏. 本田, 豐田 和 三菱都有這個特點, 馬自達開起來稍微有點澀. 日本車標準車型內部麵版跟美國車標準車型比要精致溫馨一些, 比較討亞洲人喜歡. 日本車再一個主要特點是省油, 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買日本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有陽光就必然有陰影, 省油的另一方麵就是車身輕, 速度高了車的穩定性就相對要差. 尤其是日產的小型越野車, 車身輕, 底盤高. 我本人喜歡小型越野車和吉普, 本來很中意豐田的小越野RAV-4. 但從有一次租車開過之後這車就從我的單子上劃掉了, 車子自身重量不夠, 底盤比轎車高, 開起來很飄, 顛簸得象個塑料車. 三菱的小型越野OUTLANDER開起來好不少, 但速度快了也會飄. 這兩個牌子的大型越野沒開過, 看起來要厚重得多. 本田和馬自達的中大型越野開起來比較穩. 普遍的是大型轎車比小型轎車穩當, 靈活性就差一些了.
和日本車相比, 美國車開起來澀重一些, 在方向盤油門和刹車上都有體現. 大致的概念是美國車比日本車重, 費油, 抗撞--如果出事故的話. 美國 小型轎車開起來也很飄, 我不喜歡. 大型轎車要穩當很多. 三個美國車牌我最喜歡通用 (GMC), 車穩, 開起來不生澀. 曾經開過一款GMC的超大越野, 倒車挑頭竟是出奇的靈活.
德國大眾我沒開過越野. 小型轎車城市高爾夫車速高了覺得飄--這好象是所有小型車的特點. 大轎帕賽特開起來很舒服穩當. 輕巧和厚重介於日車和美車之間.
豪華車中, 隻開過奔馳, 其他的幾種隻是坐過. 超豪華的, 跑車類的沒有開過也沒有坐過. 奔馳開起來輕巧和厚重介於日車和美車之間, 明顯的覺得車體厚重結實, 應該很抗撞. 車的隔音效果好, 車裏安靜噪音小--這些差異和中級車比較其實是很細微的, 隻有一個人安安靜靜開車時才能感覺到, 坐別人的車一邊開車一邊聊天這些差別就沒有了. 在高速時加速快, 比如從120 公裏/小時 加到150 公裏/小時,比普通車要快得多, 歐洲很多國家開車不限上速, 應該實用. 在北美如果你不超速, 那這個優勢就沒有了. 坐過的幾款豪華車, 除了看到車對車主恭維一下, 坐起來沒有覺出和一般車的差別. 這裏想聲明一下, 我提到的幾款豪華車在北美價格沒有中國那麽離譜 (中國的價格是這邊的2.5-3倍). 在北美, 好一點的工薪能負擔得起, 如果你不介意犧牲一些別的方麵的奢侈 -- 比如說減少你的年度度假總開銷等等.
好了, 說了這麽多, 總結一下, 日車靈巧, 美車厚重, 德車介於之間. 美車比日車抗撞, 豪華車撞起來更安全一些. 但話說回來, 沒有人想撞車, 事在預防, 最好的防撞措施是你的開車技巧和安全意識.
豪華車細細靜靜開來有豪華的感受, 更多的卻是心理上的作用, 比如說你覺得威風神氣. 威風神氣, 本來是精神層麵的東西, 如果非要借助奢侈的物質才能發揚光大的話, 那這種東西不要也罷. 而且那威風神氣,還有功名利祿, 本應該是錦上添花的事; 如果讓錦上添花的事影響了你生活的根本, 那就是得不償失的事了.
"貧賤夫妻百事哀", 貧窮讓人難以忍受. 但到了小康, 基本的生活品質有了保障, 生活的幸福與否, 起作用更多的就是你的心理和生活態度了. 小康和大富, 就是那中級車和豪華車; 能開到哪裏和能否安全到達, 也就是你生活的幸福指數, 不在於你開哪種車, 取決於開車技巧 -- 別忘了你自己才是那個司機啊.
謝謝留言.
你一語中的, 背奢侈包,用奢侈品要的就是在別人眼裏有錢的感覺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有錢沒錢, 或者在別人眼裏有錢沒錢, 並沒有改變這個人的實體, 你還是你, 高矮胖瘦沒有變, 心靈美醜沒有變, 經濟狀態也沒有變。沒有必要用奢飾品去營造一種狀態, 如果這種狀態是虛假的, 總讓人覺得有點可憐; 如果這種狀態是真實的, 就更沒有必要了。 不過話說回來, 人和人不同, 如果奢侈品真能帶給一個人幸福的感覺, 又能負擔得起的話, 也不失為一種精神實用的生活方式。
文章寫得不錯。
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物質的欲望那裏有什麽盡頭?其實人在物質上真實的需求真是不多,把它誇大的是人無止盡的欲望。
比如說我們常說中國人勤勞,有了對比,我真是生有體會。 我碰到一個小城市的在community center碰到個賣熱狗的人,那天正是一個賽事,人很多,比賽還沒有開始,6點他就要打烊了,叫我別排隊了。
我問他今天有啥事嗎,為啥著急下班?他說他每天都6點下班。 我說,但是今天有event, 我肯定你要是多呆2-3小時,可以多掙很多錢。
他很奇怪的看著我說,掙那麽多錢幹嘛,錢夠花了就行,6點後就是我的生活時間,我可不想犧牲生活時間來掙錢。
他的話也讓我深思很久。 對他來說,工作到6點,就能保證他的生活品質了。為此,真是看著錢在地上,都不肯彎腰去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