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的人,沒有不知道這塊石頭的。但是,要說讀懂了這塊石頭的,也可能並不那麽多。關於石頭在本書中的意義,真是各有各的悟道,不一而足。今天,我也來湊湊這個熱鬧,談談我是怎麽理解這塊石頭的。
中國古典小說的寫法,常常是有個引子的,或以詩歌唱詞開篇,或以一段敘事起講,直挺挺開門見山立見真章的,不多。紅樓也不例外,以這塊大荒山無稽崖下的石頭開篇,倒也沒什麽不好。然而,與眾不同的是,這塊石頭不但開了篇,還一發不可收拾,由一僧一道變成了一塊美玉誕在了富貴溫柔鄉、繁華茂盛地,並隨著主人公寶玉一起經曆夢幻人生,貫穿了整個故事,最後還由它回來作成了奇傳,甚至於書名幹脆就叫石頭記。這就有點奇怪,不可小看了。因為它已不僅僅是個引子的作用,要不然什麽引子不能用,還非要它一用到底貫穿全書呢?
我們來看看這塊石頭。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天石中唯一沒用上的一塊,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嗬,真正好巨大的一塊石頭。當然了,補天石嘛,天那麽大,小石頭如何補得天的?石頭整日唉聲歎氣,怨的就是無材補天。作者要強調的也正是這點。我在別的文中也說過的,無材補天有二方麵的意思,一是沒有機會補天的無奈,二是有沒有能力補天。這塊石頭為什麽這麽大?因為它代表了材,它是一塊有大材的石頭。
紅樓夢寫的什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看來,其實第一回裏就通過石頭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怎麽知道它明白地告訴了我們呢?我把這個闡述理由的過程叫做三段論。三段論是如何論的呢?且聽我細細說來。
第一段:主題叫不服。36500/36501,概率幾乎近於一的補天機會,石頭居然都沒輪上,況且還有大材。直接反應是什麽?是怨歎,是號哭,是慚愧。我空懷一身大材,我的運氣怎麽那麽差啊!後續反應是什麽?是困惑,是費解,是不服。憑什麽不讓我補天?怎麽知道我就補不了天?正因為不服的情緒充盈在懷,怨氣積之於胸。所以,一旦遇上了似高人一般的一僧一道,就想請教,就想舒解一下心中這個不服的怨氣。
第二段:主題叫服不服。一僧一道對石頭的狀況了然於胸,你不服是吧?好,我給你機會,我看你服不服!我就讓你到那富貴溫柔鄉、繁華茂盛地去走一遭,讓你親眼目睹烈火烹油之盛,感受大廈傾倒之悲。什麽意思?就是要讓你去走一遭,看看那些比你更有材的有材之人,在世上是怎樣的遭遇,是怎樣的曆練;那些有材之人,又是如何一個個走向悲慘世界的。這叫現身說法,親自體驗。服不服?這個過程,我叫你自己親自去體會。
第三段:主題叫服了沒有。服了沒有呢?這就是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也是石頭因為不服而體驗生活後,回到大荒山無稽崖所得出的成果。石頭服了沒有?它沒有明確告訴我們,但是,你若是讀懂了它服不服的這個曆練過程,也就是第二段,那麽你就會懂。因為答案都寫在了書裏。
難嗎?其實不算難。就是這麽一個簡單的三段論。所有的問題全由這個不服引起,而所有的故事就是為了反思這個問題。石頭化成美玉成天隨著寶玉,就是為了讓這個大觀園中的洪常青同誌帶著它見證十二釵這些有材人的經曆。而所有結論也將在十二釵的結局和大觀園的毀滅裏得出。
難嗎?其實非常難。因為曹公沒有讓我們窺到全璧,後四十回之蕩然無存,讓我們對十二釵如何結局和大觀園如何毀滅充滿了疑問。雖然有夢曲和判詞給我們定了調子,但不管是F調還是降D大調,那連貫的優美旋律卻永遠地嘎然而止於第八十回了。雖然有人不辭辛苦給接上了,但終究是好多地方都跑了調了。
以石頭作引子,又以石頭來貫穿全書,回頭作結。實在也是小說史上絕無僅有之創舉。曹公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僅此一點,曹公與紅樓之偉大就勿需懷疑。那些將石頭一會兒代表真寶玉,一會兒又是不是代表寶玉的那些說法,在我看來可以不必爭論了。寶玉就站在那裏,石頭化成的美玉就佩在他的脖子上,相得益彰,互相又有什麽指代可言呢?我更相信的是,石頭代表了作者,準確地說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它化身為美玉,為我們牽針引線,為我們指明了如何看本書的一個方向。從這裏也可以印證出,本書不是愛情小說,而是一部社會小說,一部關於大材們的遭遇和反思的社會小說。
好個三段論:不服,服不?服!
不甘, 夢裏去看材盡其用又如何?不甘不足不平已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