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賈雨村的墮落及其他
(2006-07-19 20:46:52)
下一個
筱扇
qin5234@chinaren.com
賈雨村這廝占了紅樓夢的第一回目—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那時候他還隻是個落魄的讀書人,如果說紅樓的開頭和進入正題是2顆珍珠的話,那他就是串起珍珠的那根針,雖然故事不是由他敘述而起,但士隱,冷子興以及後麵英蓮如何和賈府也有了瓜葛,確都是他與這些人知情人交談而娓娓道出,及至後麵賈府的衰落他也脫不了幹係的。開篇對賈雨村有大量篇幅的交代。
看看這家夥的出身:“賈雨村原係胡州人氏,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隻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字作文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隻能在廟中安身,賣字作文為生,這一句將他當年的艱難處境如鋪雪浪畫紙般展露開來。想這甄老本不是凡俗,願意與雨村交往並偶爾接濟之,那時的雨村定有不同於酸文人的氣質吧。人以群分嘛,隻是後來的雨村脫離了這個群,此是後話了。果然隨即就有他的正麵描述了,與其他小說不同,往往將小人都寫的尖鼻猴腮,曹公卻將他的外表賦予了正氣:“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麵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從麵相上說這小子倒是一副官相,好皮囊啊。這廝還挺多情,嬌杏不過處於好奇,回頭看了他一眼,就以為別人友情於自己了。此處有句好笑:“雨村見他回了頭,便自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盡,自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真將自己當做千裏馬啊,很自信啊。也將題目點出:風塵懷閨秀,當然這隻是個簡單的理解。單從感情上說他還挺戀舊,後來做了官居然還記得去找嬌杏,娶做偏室,正室過世後,將她扶正,也算一個優點吧,畢竟嬌杏隻是個用人出身。
中秋佳節,士隱請雨村賞月,他正在寺廟院落中感歎那首代表作:“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末了還搔首長歎,高吟一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他倒是時刻將那位自認的知音放在心上,作詩也不忘加上。那副聯道出此人鴻鵠誌向,抱負不淺,頗有窮且意堅,不墜青雲之誌。(此處理解隻是字麵,並不考究釵黛於聯句的關係)士隱聽後讚歎一番便說明來意,這小子並不推辭,倒也落落大方。喝到七八分之時,又毫吟一首,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此句說的好聽點還是勵誌,說難聽點有點自負了,果然酒後可壯膽,雨村說:“若論時尚之學,晚生也或可去充數沽名,隻是目今行囊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者。”後麵有訴苦求助之嫌,士隱真真豪爽,有伯樂精神,當下即命小童進去,速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送與雨村,雨村隻淡淡一謝,並不介意,複吃酒談笑。可見此人有傲氣卻不故作清高,用現在的話說務實。後來進京趕考也未去向士隱告辭,隻留下一話拖人轉告: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麵辭了。行事不俗,還自稱讀書人,卻很有江湖豪氣。這也是他轉型的人格基礎吧。
雨村得了銀兩便翌日起身,趕考去了,讀書人總向往走上仕途的道路,麵對讀書人的有2條路:一條是潛心做學問,做到學者,學問家的地位;一條是做官,說好聽點是治理天下,做難聽點權力欲望強烈,官越做越大,廉者或許能撈個清官的美譽,貪者,貪財貪權貪色,能享樂人生。這小子果然得了意,入了進士,成了當地的知府,還是有讀書人的脾性,侍才侮上,有點和官場格格不入,沒被汙染。不到一年,上司就尋了個空隙,參了他一本,顛倒一下是非黑白,是中國官員做為擅長和拿手的了,何況對付這種愣頭青。果然龍顏大怒,當即革職了。雨村並未長籲短歎,打了牙往肚裏咽,我估計是強顏歡笑,將家眷安排妥當後,自己遊覽天下去了,倒也還存些文人雅客的嗜好。也許是故做姿態也未可知。這次波折也看出中國官場的一個弊病:不同流合汙者,將受到巨大的威脅,輕則降職,革職,重則性命堪憂。也為雨村的墮落埋下伏筆。
之所以前麵羅嗦這麽多,是想清楚看到這個人並非一開始就心存奸邪,還是挺有李風,他的墮落也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墮落的一個代表了,也是中國官吏墮落的代表,有許多相同之處,容後麵慢慢道來
這雨村遊曆天下也要有物質基礎,生存是第一要著,遊蕩到淮揚地麵,聞得了林如海給女兒找家教,便托人推薦,林如海自己是探花出身,竟也相中了他,可見其還是有一定文化資本的。這廝居然給黛玉做起了老師,何其幸也!黛玉5歲就開始讀書,真早。有天這家夥在外麵遊蕩,遇上了冷子興,和他閑聊賈府家事下酒,其中冷子興說到寶玉,講賈政對寶玉的定論是將來酒色之徒耳,這小子立馬嚴肅了,說了一大通關於人大仁大惡的分類以及如何分類。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壓根沒耐性仔細看,後來才發現雨村對運勢,對人性還頗有研究。這家夥心中還是有些溝壑。
當得知都中奏準起複舊員,他腆著臉央如海寫信給賈政引薦下自己。這是在經曆了起浮後拋棄了文人的傲骨,隻要有一線機會就不放過,他已經完全沉迷權勢了。如海承應下來,並且修書明白,雨村暗暗得意,臉上裝的很謙遜。可巧黛玉要投奔外婆,於是一路同行。
見了賈政少不得裝裝孫子,書中雖然隻一筆代過但應該可以想象的出,雨村怎樣的一副嘴臉,斷沒有當初的灑脫了。
接下來就是他審理薛傻子打死人一案了,剛聽馮淵家的用人說完經過,還大喝了聲:還有這等放屁的事。(不知道林妹妹的那句“放屁”是不是和老師學的)旁邊多事門子使眼色給他,於是休庭了,回內室商量。那門子就是當年葫蘆廟的小沙彌,認出了故人,還拿出一張蜚聲四海的護官符,雨村一見其實就明白改怎麽處理了,還故做天真的問門子,門子交了他用扶乩糊弄馮淵家的人,再給點銀子就完事。他口內說道不妥,其實第二天還是這樣辦的案,扶乩就是請筆仙,明清的時候流行於士大夫間。他利用百姓的迷信,自己倒一點都不迷信,他才是反封建的鬥士。這裏最令人氣憤的是,那被拐賣的女子正是士隱之女。士隱在他當年落魄的時候接濟他,他曾經說過日後定會報答,現在真成了放屁的話。英蓮的苦,雨村有很大的責任,本可以救人與水火,現在卻為了自己的官位充耳不聞。這是中國官員的共性。做了官什麽最重要?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手裏的權利,這是官員看的比命還重的。怎樣做能維護自己的權利,能保住自己的權利就怎樣做,其餘的都要自認倒黴。很顯然,在士隱和賈政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因為賈政對他還有用處,還能幫助自己升職。即使是受過點滴之恩又怎樣,對雨村來說,士隱已經沒有了絲毫的價值,所以無須浪費自己的權利去挽救一個無價值故人的女兒。可以想象,日後賈政對他也沒有價值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的一腳踹開他。因為那個時候雨村的關係網肯定比現在要大的多了。中國現在很多人對待所謂的朋友也是如此的,誰有價值就和誰在一起。
此時的雨村已經徹底成了貪官,貪圖權利,他不能放棄這得來不易的機會,這是他東山再起的機會,他已經不年輕了。文人的良知也丟棄了,他隻是一個貪官了。也是雨村墮落的人性的原因。貪官通常也有群眾基礎的,這裏的門子就充當了一個基礎的角色,有點像狗頭軍師,所幸未有好報,雨村尋了他一個不是,遠遠的充軍發配了才爽,中國的官員都不喜歡自己的老底有人知道,並且還在自己身邊,心裏始終是懸的,所以很多人上台後都把自己的故人做了。
在了結此案後,他忙不迭的給賈政去了封信,告訴他內侄的事情已經辦妥,你就別操心了。貪官在朋友的圈子裏看起來是義氣的。因為他不講公德。由此看賈政也是故做清高而已,難道他不知道這事情的真相,揣著明白裝糊塗。雨村先報了推薦之恩,日後賈政自然很欣賞他。古語說;官官相護。官場的人情網既大又厚密,你要是不接受這個規則,你就會被淘汰,雨村已經被淘汰一次了,再殺回來就報定了要好好混的念頭。這就是行政製度的問題了,自古如此,中國所有的製度都是基於人性是善的,都把清廉的希望寄托於讀書人的忠孝賢良,寄托在官員本身,寄托於君王的英明決斷,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人性是惡的,人性有貪欲的。再善良的人放在這樣的體製下,很會變,變的貪婪。比如平日裏常聽百姓罵貪官,但有朝一日他自己能與貪官攀上關係,或者自己也成了官員,會怎樣?10年前我偶然看到一句詩,印象太深刻了:既罷牢騷須自醒,此間風氣染來無?發完牢騷得想想,你是真的鄙視這種行為還是自己沒機會去享有這種權利?
再延伸些,中國缺乏精神的統一,中國一直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雖說有什麽道教之類,可那些充其量隻是哲學,並不是國家宗教,宗教的三大標誌是:人格神的崇拜與敬仰,完備的宗教儀式,終極關懷的托付。宗教的根本特質是終極關懷,人是什麽,人從何處來,又將歸向何處。中國宗教對這一切閉口不談。孔子的哲學仿佛一直是國人精神的指導,但是那隻是一種道德哲學,一種常識道德,孔子是個實際的世間智者,他那裏隻有一些簡單的,善良的,老練的道德教訓。對於社會的風氣和人的精神,他無法去把握的。所以它容易被現代的金錢社會遺忘。
再到後麵雨村出場就比較少了,32回裏寶玉正和湘雲說的高興,來人說老爺叫二爺去會興隆街的大爺,就是雨村了,寶玉比較厭煩,說每次來都要見我做什麽。可見這家夥還經常來見賈政等,來慷慨揮灑談吐的,官們都會表麵的功夫。那些冠冕堂皇的話,聽了讓人吃不下飯。及至48回才有一段關於雨村的勾當,是平兒找寶釵尋藥。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麽風村,半路途中那裏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今年春天,老爺不知在那個地方看見了幾把舊扇子……立刻叫人各處搜求。誰知就有一個不知死的冤家,混號兒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老爺便叫買他的,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老爺沒法子,天天罵二爺沒能為。已經許了他五百兩,先兌銀子後拿扇子。他隻是不賣,隻說:'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這有什麽法子?誰知雨村那沒天理的聽見了,便設了個法子,訛他拖欠了官銀,拿他到衙門裏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產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作了官價送了來。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認識不到十年,生了許多事情,這雨村也能耐了,仕途上找到感覺了,越發能折騰了。讀書人要是墮落了比其他的貪官更為可怕,因為他更有智慧,想出的招數更狠毒.為了幾把扇子,想了個歹毒法子,果真是要了呆子的命,在官場上混不狠點怎麽行。大約那雨村為了能出人頭地隻記得:無毒不丈夫。為了滿足自己和朋友的私欲,玩弄權術。從這看出,雨村以及貪官們為了往上爬或者或了錢財,心靈的代價最大,人都已經不是人了,說好聽點就是尊嚴喪失了。你說他們放棄這麽多,當官是圖的什麽?錢,權,色而已。當官的成本也很大的,為了維持與眾官員的關係,尤其是上級的關係,總要些花消吧。從哪來呢,靠那可憐的工資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書裏並沒有說雨村貪財,隻是我的一點想象罷了。
後四十回裏雨村的結局是怎樣,我不想多說,高鶚的續本向來不在我研讀之列,但是高所寫的那些事,按照雨村後來的為人是完全可以做的出來的。對於這個讀書人的墮落也許我總結的有些淩亂,總的來說應該有幾個原因:人性,製度,文化,宗教,社會的價值導向,社會的價值導向,究竟一個人的價值是以什麽來衡量的,中國大多時段都是以占有的金錢數量衡量的。(這是貪官貪錢的一個原因了,因為上麵沒涉及財的方麵,所以沒有提及。)這裏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製度了,放任官僚製度,就是默許貪汙。沒有製約沒有真正的監督。其實放在現代社會又何嚐不是呢,所以我有一個大膽的言論,中國一直沒有一個實質的變化。剝開一切美麗的外衣,裏麵都是一樣的.
莫非這是一塊得以'補天'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