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7)
2007 (10)
2014 (1)
2016 (1)
琴音劍影
一直沒想透為什麽十二釵中要有這樣一個來曆不明的出家人?妙玉在故事中究竟有什麽作用不得而知
妙玉其實更多的地方與寶釵更象
把最好的瓷器親自捧給了賈母,而且還是深諳賈母的喜好,獻上的是老君眉。這一個細節跟寶釵過生時特意迎合賈母,點的甜爛之食和熱鬧的戲劇也頗為相似。
黛玉之不俗不在形式,而是心性使然,自然流露;寶釵是不理會俗與不俗,或者她寧肯自己世俗一點,才刻意掩藏自己的不俗。唯一標榜自己不俗的隻有妙玉,而我認為妙玉在這一次實際上倒是很俗氣的。~~但是他卻也脫離了俗氣的圈子~~隻是並未真正進入雅~~
這裏再提一個細節,鳳姐與鴛鴦設局取笑劉姥姥時,唯一沒有寶釵的描寫,她為什麽沒有笑?轉頭在惜春房中,黛玉一句“母蝗蟲”她倒笑得“動不得”了,在寶釵眼裏,先前鳳丫頭的取笑是市井玩笑,不值得回味,也不值得她笑,隻有黛玉用“春秋筆法”提高到雅的層次,她才笑起來,寶釵之清高 也就可見一二。所以我認為,在對劉姥姥的態度上,黛玉還算得上“仁慈”的。妙玉之刻意“不俗”與寶釵之刻意“流俗”都有太多矯情的成分。
再次提到妙玉是蘆雪庵賞雪聯句。寶玉乞紅梅是一個人去的,黛玉明說有人跟著是要不來的,隻有寶玉一個人去才拿得回來,倒不是說妙玉真的孤傲,而是她矯情。換了黛玉,想必是隻要她不想給,是跟不跟人都不要到,願意給的話,跟不跟人她都不會介意,想給誰就給誰,但妙玉不是,跟了人去要不到,一個人去才要的到,而且想必寶玉還費了些口舌,說了不少奉承話她才半推半就地給了,寶玉說“費了我不少精神”大約可以看出妙玉的態度來。稍後妙玉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很主動的“眾生平等”起來,每人送了一枝,這跟她的一慣作為是截然不同的,大約單獨送給寶玉一個人難免不落口舌,連忙人人送到,欲蓋彌彰。這一舉動倒頗象寶釵之“隻愁人人麵前失於應候”。寶釵對人,其實也是分了層次的,但在禮節上卻做的很周全,以她對劉姥姥甚至對鳳姐的態度看,寶釵是瞧不起市井俗人的,自然也看不上趙姨娘和賈環,但送禮的時候她也沒落下他們。妙玉之俗也可窺見一二。
如今他自稱是‘檻外之人’,是自謂蹈於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隻下‘檻內人’,便是合他心了。”看到此段,便覺好笑,原來自命不俗的妙玉其實是喜歡聽奉承話的,不僅如此,還喜歡別人恭維她的“脫俗”,又一次用‘檻外人’來標榜自己不食人間煙火,而實際上卻是身在佛門,心向紅塵。妙玉垂青寶玉是很明顯的,但她的垂青卻與黛玉等人不同,也並不是寶玉說的“因取我是個有些微見識的”,岫煙聽到如此說,“隻顧用眼上下細細打量了半日,”然後才說了一串“怪道”,岫煙不了解寶玉,看到的隻是外表,妙玉也一樣。
不到不得已,寶玉不會去打擾妙玉的。寶玉之敬大約還是妙玉是出家人的成分多,要說知心,未必,要說讚賞,也是未必。再看寶玉對寶釵的態度也有幾分相似
寶釵與妙玉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一個身處繁華地,卻刻意簡樸;一個身在佛門,是奢侈驕傲;一個外熱內冷,一個外冷內熱。寶釵的判詞是“山中高士晶瑩雪”,明明是皇商出身,卻表現得象山中隱者,寶釵之冷也有以出世之心冷對紅塵的意思;而妙玉則是“雲空未必空,欲潔何還潔”,身雖入空門,心卻是紅塵中人,自言脫俗,卻未必免俗。
妙玉的可悲可憐也在於她無奈自己的命運~~她也可憐~~她心理不是出家人~~她內心深處也沒有把自己真正當作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