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樂文摘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惘然.
個人資料
正文

佐證《紅樓夢》並非成書於乾隆年代

(2005-04-30 21:42:38) 下一個

乾隆四臨水西莊--佐證《紅樓夢》並非成書於乾隆年代

隋邦森、隋海鷹

學術研究




天津水西莊位於南運河西岸今芥園一帶。水西莊原是天津蘆鹽巨商查日乾與其子查為仁(康熙三十四年至乾隆十三年,即1695-1749年)營建的園林別墅,動工於雍正元年(1721年),興盛於乾隆時期。當時水木清麗,風景幽雅,是文人雅士吟詩酬唱的佳境。由於園主人愛養名土,交接名流,水西莊曾經人文薈萃,盛極一時。
乾隆十三年(1748)初春,天津北運河上駛來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當朝皇帝乾隆南巡,來天津巡幸並首次駐蹕水西莊。此後乾隆在南巡過程中又先後三次駐蹕水西莊。並以皇帝的名義,佐證了《紅樓夢》乃頂級國寶,但並非成書於他的乾隆年代。
水西莊是天津鹽商查日乾、查為仁父子的私人花園,距天津城僅三裏,便於安全保衛,是皇帝理想的駐蹕之處。
乾隆皇帝能四次駐蹕水西莊,首先是景色優雅,兼有人文勝跡。“運河明珠”水西莊的江南色彩濃烈,文化氣息濃厚,景點命名考究,藕香榭、秋白齋、攬翠軒、枕溪廊、數帆台等,充滿詩情畫意與紅樓意境……園中江南植物茂盛,繡野簃中翠竹數畝,藕香榭中生長著“色香味美”的紅菱,還有梧桐、桂花、梅花、芭蕉等。水西莊吸引大江南北眾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以至“名流宴詠,殆無虛日”。
水西莊的飲食也極盡奢華,直追皇宮大內。據記載,水西莊“集各省之庖人,善一技者必羅致之,故查每宴客,庖丁之待詔者,達二百以上。……下箸萬金,京中禦膳房無其揮霍也。”水西莊製作菜肴以“鮮、嫩、名、貴”為特點,令人歎為觀止。連乾隆皇帝也“自歎弗及”。
水西莊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創建者是津門巨商查日乾、查為仁父子。金庸先生與津門查氏是本家,他香港寓所中懸掛的條幅,就是查為仁的遺墨。
乾隆皇帝下江南,途中四次駐蹕水西莊,對於精美絕倫的飲食讚不絕口。據記載,有128道茶點和菜肴組成的“滿漢全席”,尚有河豚海蟹、蜆蟶鹿脯、黃芽春筍、青蝦銀魚……用料講究、烹製精美,既具有詩情畫意,又有津沽特色,征服了號稱“旅遊皇帝”的乾隆及其皇後。還留下許多逸聞趣事,一次乾隆來到水西莊已值夏季,故意點菜“高麗銀魚”,而高麗銀魚產在冬季,水西莊名廚靈機一動,用目魚做原料,改刀加上黃瓜條掛糊過油炸後,味道如同“高麗銀魚”,乾隆食後稱絕。水西莊的美味如“花糕宴”、“紫蟹宴”、“白蝦宴”、“百魚宴”、“河豚宴”、“野鴨宴”、“紫芥宴”等也使南北文人墨客食之難忘,寫下大量歌詠水西莊的詩篇。
乾隆以“帝王之尊”多次駐蹕鹽商私家園林,還有社會原因。當時的“鹽商”經濟已經具有壟斷性,積聚的巨額錢財甚至能左右地方和中央財政。康熙和雍正時代采取“高壓”政策,強製鹽商交出巨額錢財,加重了各種社會矛盾。乾隆皇帝與鹽商代表人物直接對話,即鹽商將巨額錢財自動交與朝廷,換來若幹特權和保護,使兩淮與天津鹽商成為一個特殊的階層。
第一次駐蹕水西莊——為乾隆十三年(1748)初春,皇帝攜帶著孝賢皇後,農曆二月初四離開通州,乘龍船由北京順運河南下。乾隆乘坐的龍船名“安福艫”,長八丈四尺,寬一丈六尺;孝賢皇後乘船名曰“翔鳳艇”,後麵是一支龐大的宮廷船隊。據《天津縣新誌》記載:“恩恤長蘆鹽商,詔免次年錢糧十分之三,賞賚軍民七十、八十以上者。”為迎接乾隆這次巡幸,水西莊主人查日乾、查為仁父子自乾隆十二年(1747)就開始準備。據查禮《銅鼓書堂遺稿》所記:“天子將幸東魯,天津為鳳艫必經之地,相度地勢,惟水西莊為宜……”這一年水西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修建了園中園“小水西”。第一次駐蹕水西莊適逢紫芥花盛開,因此乾隆親筆為水西莊題名“芥園”。
第二次駐蹕水西莊——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乾隆東巡再次駐蹕水西莊。據《天津縣新誌》記載:乾隆在水西莊主持論證了運河水利工程,“相度芥園運河形勢,停止總督楊廷璋建減水壩之議。”這次駐蹕水西莊,乾隆皇帝對於民間疾苦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於前一年天津地區發生的重大水災,除了減免賦稅,賑撫災民以外,更提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
第三次駐蹕水西莊——為乾隆三十八年(1773)三月,主要目的仍是“閱視河工”,對於海河和南北運河的水利工程十分關切。據《天津縣新誌》記載:“閱駐防兵;召試迎鑾士子,賜顧堃等四人舉人,杜兆荃內閣中書,張虎拜等十四人緞匹;諭緩征長蘆鹽商帶征銀兩;詔免次年錢糧十分之三,賞賚軍民七十、八十以上者,蠲免積逋;減軍流以下罪。” 這次駐蹕乾隆皇帝又留下禦筆詩一首,有句雲“湯揚止沸誠謂是,釜底抽薪竟得他”,仍是以運河防治水災為主要內容。
第四次駐蹕水西莊——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乾隆最後一次駐蹕水西莊。據《天津縣新誌》記載:“恩恤長蘆鹽商,賜九老會詩及珍物;詔免本年錢糧十分之三,蠲免積欠地糧倉穀;廣入學額五名,賞賚軍民七十、八十以上者;減軍流以下罪。” 這次駐蹕時乾隆已經66歲高齡,他看到自己主持製定的天津運河水利工程,心中十分滿意。此次乾隆也留下一首禦筆詩,有句雲“芥園減壩近城池,緝盜開門應戒為”,大意是說前幾年總督楊廷璋準備在芥園附近修建減水壩,皇帝不同意,認為距離天津城池太近,予以否定。
乾隆在水西莊留下三首“禦筆詩”。後人在水西莊立禦製詩碑,並蓋有“禦碑亭”,成為水西莊著名景觀。碑刻的“策馬過天津府城作”,也是第四次巡幸天津時所做。此碑禦筆詩拓片流傳至今。
據記載:南巡船隊,一共400餘隻。“臨幸天津,途中預備彩棚、戲台,並設有采蓮船隻等。”由於皇帝駐蹕,使水西莊“聲名大振”,也使水西莊“把銀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經濟上元氣大傷,在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輝煌以後,一代名園水西莊逐步走向衰敗。道光年後該園逐漸衰敗,庚子之後被戰火所毀,昔日樓台亭榭已蕩然無存。
《沽上題襟集八卷》為查為仁之三弟查學禮所輯,乾隆六年寫刻本,六冊。查學禮,字恂叔,一字儉堂,號鐵橋,原名為禮,又名學禮,乾隆間以道員隨征金川,專司督運,擢四川布政使,升湖南巡撫,未至任卒。工山水花鳥,俱極精致,尤善畫梅。是書集水西莊賓主八人古今體詩六百十四首。卷三查為仁七十三首,附詩七首。卷八查學禮一百三首,附詩六首,集中地反映水西莊賓主早期的唱和活動。《水西莊秋日雨中(四首)》。
其一
西莊辟自信安灣,竹筧茅簷屋數間。
習靜不驚風雨驟,蓼汀深處釣翁閑。
其二
村居幽趣許誰同,不是詩人即畫工。
一抹林巒描未得,亂雲如絮白濛濛。
其三
碧水迢迢漾淺沙,幾叢修竹野人家。
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
其四
拂堤衰柳濕拖煙,漲溢長河浪拍天。
獨坐數帆台上望,群鷗飛過打魚船。
查為仁(1695-1749)一名成蘇,字心榖,號蓮坡,又號花海翁,乃查日乾之子,家豪於財,而性愛讀書。清聖祖康熙五十年(1711)鄉試第一,因被劾考試作弊下獄,數年後得釋,遂絕意仕途。在天津築水西莊於運河邊,有數帆台、攬翠軒誅勝景,圖書、名畫、金石、彝鼎等收藏極多。乾隆皇帝即位後,廣開鴻博科,大江南北來京名流甚多,其道經天津,多至水西莊相聚,致使查為仁有孔北海、鄭南陽之譽。查為仁博學能文,曾自編其稿為《花影庵集》二卷、《無題詩》二卷、《是夢集》一卷、《抱甕集》一卷、《竹邨花塢集》一卷、《山遊集》一卷,及《押廉詞》等,總名之為《蔗糖未定稿》;尚有《賞菊倡和詩》一卷、《花影庵雜記》二卷、《蓮坡詩話》三卷,其妻金含英所著《芸書閣剩稿》編為外集。
天津作為我國北方的水旱碼頭和拱衛國都的門戶,隨著遼、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南糧北運和海鹽產銷,給天津帶來了商業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昌盛。海內文人和曆代文壇領袖紛至遝來。《天津衛誌》上說:“比閭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
到過天津最傑出的文人首推《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在《射陽先生存稿》中,收有他對天津水鄉風景的繪聲繪色的描寫:
村旗誇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
壯歲驚心頻客路,故鄉回首幾長亭。
春深水暖佳魚味,海的風多健鶴翎;
誰向高樓橫玉笛?落梅愁絕醉中聽。”
明代小說《金瓶梅》作者王世貞也曾到過天津;他的《衛河》(即南運河)詩雲:“河流曲曲轉,十裏還相喚”,對天津河水瀠洄的情景做了傳神的寫照。王世貞究竟是不是《金瓶梅》作者,疑之者說否,信之者說是,至今尚無定論。
明末清初著名曆史學家談遷,在明史《國榷》初稿被竊後曾經傷心大哭,又抱病到北京重新搜集、采寫有關資料,他路經津門,到三岔河口登臨觀海寺。日記中留下對天津的印象:“鎮城百貨交集”,“城中不見井,俱外汲於河”,並寫下了《發天津》與《天津衛》等詩篇。
清初,天津人龍震、張霪與大畫家石濤友誼極深。石濤上人曾幾度到過天津。
康熙時有“江南三布衣”之稱的朱彝尊(竹垞)、薑西溟(宸英)、嚴繩孫(蓀友),留連沽上時都有詩篇留世。朱竹垞為城西鈴鐺閣所寫的重修碑記被收為重要文獻。趙執信(秋穀)、厲鶚(樊榭)、吳雯(蓮洋)、洪升(昉思)與朱竹垞也先後到過天津。
厲鶚住在水西莊。《絕妙好詞箋》是厲鶚同水西莊主人查蓮坡對宋代周密原書的箋注。這部作品被收入由紀曉嵐主編的四庫全書。
《長生殿傳奇》作者洪升,舟過天津,其懷人詩編入《稗畦集》。他的《長生殿傳奇》數易其稿,定稿以前曾經住在今河北區錦衣衛橋附近的張氏“問津園”。
康熙朝曆任兩淮鹽政的曹寅父子與李煦父子,也是水西莊查家的座上客。
《紅樓夢》後四十回編者高鶚的內兄張問陶(船山),在天津寫過“二分煙月小揚州”的名句。後來“小揚州”竟成了天津的雅號。
《研究水西莊引出大觀園》
天津水西莊學會理事劉尚恒先生關於《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就是水西莊的說法,曾經引起紅學界的高度重視。
劉尚恒先生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水西莊,認為水西莊的園林建築、詩集書稿是留給後人的一個寶藏,甚至認為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就是以水西莊為原型的。
著名紅學家鄧雲鄉先生曾說:“大觀園究竟在哪裏?這個問題已經問了二百多年了”。大觀園應該有一所或幾所清初園林花園作為原型。這個原型應具備四個特點:一是規模宏大,“三裏半大”的麵積。二是以水麵取勝、集景式的別墅型。三是與皇帝皇後等巡幸活動有關。四是這座私家園林還必須有可能使曹雪芹熟悉和體驗的機會。
關於大觀園之謎,前人曾提出南京“隨園”說、北京“恭王府”說、海澱“圓明園”說,清朝“皇宮”說。紅學家周汝昌先生還提出“藕香名榭在津門”的著名課題,韓吉辰也認為水西莊和大觀園確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難道“大觀園”真的就在津門嗎?是水西莊造就了《紅樓夢》的大觀園嗎?
《紅樓夢》中大觀園原型在水西莊的觀點在學術界雖有爭議,但也有人響應。持此觀點的學者從曹、查兩家關係、《紅樓夢》中生活素材來源、大觀園與水西莊中景名的暗合、《紅樓夢》詩詞與水西莊中詩詞的關係等諸多線索進行考證,成為紅學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課題。
有學者稱,《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曾經避難水西莊。雍正年間,在南方居住的查氏家族與當時的曹寅家、佟家、李煦家四大家族顯赫一時,過往甚密。但在雍正初期,四家都被雍正抄了家。曹家被抄時曹雪芹尚幼,舉家赴京時因吉凶難測,遂托付給水西莊查家,水西莊成了曹雪芹的臨時“避難所”。曹雪芹生活在水西莊的日子裏,那豪華生活和豐富藏書文物古玩,以及每日接觸的人、發生的事成了《紅樓夢》部分生活素材,這對創作《紅樓夢》有一定的影響。而水西莊又確有“藕香榭”等著名景觀。
《紅樓夢》中“大觀園”有些軒館、庭院,與水西莊景物名稱相同或相近。水西莊中的“藕香榭”景色幽靜,四麵環水,菱藕香深,荷花盛開,遊船蕩槳,景色迷人。而且池中生產一種江南特產,名叫“紅菱”。據《天津府誌》記載,紅菱原產江南,引種到水西莊,成為北方獨特的美味特產,名聲很大。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海棠詩社中少了史湘雲,賈寶玉以送禮物為由向史湘雲傳遞消息,襲人揭開小攝絲盒子,裝的就是紅菱、雞頭。第六十七回寫襲人見李紈的丫頭素雲捧個洋漆盒子,素雲說:“是我們奶奶給三姑娘送去的菱角雞頭”。韓吉辰認為,與三十七回對比,作者分明指出“紅菱”是園內產,外頭買的是“菱角”。大觀園裏的“紅菱”與水西莊中的“紅菱”都是珍貴的禮品。
瀟湘館酷似水西莊的繡野籍,更令人驚奇。“龍吟細細、鳳尾森森”的瀟湘館,居住著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江北地區,翠竹很難成片生長,私家園林更難栽培。可是在津門水西莊,卻有一處翠竹成林的景點,名叫繡野籍。《津門雜事詩》中:“惹煙籠月影檀欒,繡野籍前竹萬竿”。詩自注:“津門少竹,水西莊繡野籍前後,栽竹數畝,蓊鬱深翠,不減江南”。大觀園與水西莊中,共有十餘處名稱相近或相同的地方,似乎提示曹雪芹的大觀園是依托水西莊撰寫的。
大觀園大約“三裏半大”,與水西莊的麵積基本一樣。《紅樓夢》第十六回,賈璉從南方回到榮國府,恰逢興建大觀園。賈蓉說:“老爺們已經議定了,從東邊一帶,借著東府裏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裏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而水西莊私家園林的麵積恰恰是159畝,符合“三裏半大”的規模。
水西莊留下了兩幅圖畫,著名畫家朱岷的彩色“秋莊夜雨讀書圖”,真實再現了水西莊的麵貌,仿佛一個小圓明園,據說水西莊的設計者參加過北京圓明園的建造。此圖現存天津曆史博物館。
水西莊是康乾盛世的產物,至光緒年間,一代名園,蕩然無存!隻留下水西莊(芥園)這個地名。水西莊的文物流傳下來的已經很少:一對石獅,查氏詩詞文稿,兩幅圖畫,查氏家譜及祖像,以及一些日常用品。水西莊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內外,金庸(查良鏞)先生在香港住所的客廳裏,至今懸掛著查為仁的一幅對聯條幅。
水西莊學會名譽理事長周汝昌先生多次撰文,介紹水西莊的曆史地位和現實意義,並為“水西莊研究專輯”題詩一首:“千年古戎鎮燕垣,宋塞元屯明衛尊,誰識水西人物美,風流文采映津門。”
紅學家馮驥才、楊大辛、周驥良、張仲、郭鳳歧、羅澍偉、郭鴻林等對水西莊的研究也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查氏後人主動提供了“曹雪芹避難水西莊”的口碑資料,這些都有力推動了水西莊與紅樓夢關係的研究。
水西莊的飲食對於天津菜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一些名菜比如“高麗目魚條”流傳下來,成為“津菜”的代表菜品之一。有學者認為曾在水西莊避難的曹雪芹,將水西莊優美景點和豪華生活都寫入了書中。比如大觀園瀟湘館中有大片竹林,還有鮮嫩的竹筍可以做菜,“寄語錦繃來歲脫,莫忘燒筍鬥春盤。”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提出“藕香名榭在津門”,紅學家韓吉辰發現水西莊和大觀園確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難道“大觀園”真的就在津門嗎?
雕梁畫棟、水榭亭台,巧笑倩影的少女、多情風雅的公子……曹雪芹筆下的江南園林、皇家建築、人情風物,數百年來一直為世人魂牽夢繞。或許,天津衛建成了號稱直逼皇宮大內的“水西莊”,之後才有了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才有了一部曠世奇書《紅樓夢》。
周汝昌先生曾作《台城路·過水西莊吊津詞人查蓮坡先生故園》一詞,勾畫了上世紀40年代水西莊的凋零與作者心中的感慨:“茫茫何處尋詩酒?西莊市聲喧亂。藤架正香,竹軒攬翠,華屋山丘都換。漫憑指點,歎豆葉瓜苗,是曾開宴。綠到河門,垂揚不見信安遠。東南一派曼衍,滄波放眼,但雲氣三山,年華一箭。斷瓦同銷,斜陽耕廢畎。”
《水西莊興建於雍正元年—1723年》
水西莊是查日乾於清雍正元年(1723)興建,座落在城西芥園。圖為清代名畫家朱岷所繪《秋莊夜雨讀書圖》,寫查日乾之子查禮在水西莊秋雨夜讀情景。
清代名畫家朱岷所繪《秋莊夜雨讀書圖》,寫查日乾之子查禮在水西莊秋雨夜讀情景。有堂有亭有樓有台有橋有舟北國“江南大觀園”園林文化精品。
水西莊自然環境幽雅精致,“麵向衛水,背枕郊野”,憑河造景,巧奪天工。周汝昌先生說水西莊“不僅僅是花木亭台的風光,而且更蘊涵著巨大的曆史文化的丘壑。”
天津曆史博物館珍藏的《秋莊夜雨讀書圖》、《水西莊修楔圖》,繪出了二百多年前這一古園林的奇姿風韻,堪稱園林文化的精品。其流風所被,影響茲深,騷人墨客,人才輩出,從而將“椎魯不文”的天津從軍衛魚鹽之鄉推上了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查家祖籍安徽,後其祖上移居浙江海寧,販鹽致富。明朝建都北京後,海寧查家的鹽務拓展至京津一帶,並在商務與仕途上兼有發展,客居宛平,成為京城豪富,後遷居天津,遂顯赫一時。在清代著名的“維民所止”文字獄中,查家亦遭大禍,但案後仍營鹽務,其富不減。
查日乾、查為仁父子“賈而好儒”,為當時文化名人。被收入《四庫全書》的《絕妙好詞箋》和編入《清詩話》中的《蓮坡詩話》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均出自查氏之手。
據考證,水西莊於雍正元年開始選址營造,查日乾的兒子查為仁在《蔗塘未定稿·抱甕集》中雲:“天津城西五裏有地一區,廣可百畝,三麵環抱大河,南距孔道半裏許。其間榆槐檉柳之蔚鬱。暇時,侍家大人過此,樂其水樹之勝,因構為小園,壘石為山,疏土為池,斧白木以為屋,周遭繚以短垣因地布置,不加丹堊,有堂有亭,有樓有台,有橋有舟,其間姹花女弱竹,延榮接姿,曆春綿冬,頗宜觴詠。營建即成,以在衛河之西也,名曰水西莊。”
水西莊的麵積為159.145畝。從現存各種史料記載及當時人們對水西莊的詩歌吟詠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私家園林,其規模在當時已屬罕見。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將天津查氏的水西莊和“揚州馬氏秋玉之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公幹之小山堂”相提並論,並稱為清代三大私家園林。
《先有水西莊後有大觀園——還是先有大觀園後有水西莊》
水西莊興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 查嗣庭“維民所止”文字獄與隆科多牽連案發生在雍正四年(1726年),說明水西莊的藕香榭、秋白齋、攬翠軒、枕溪廊、數帆台等與《紅樓夢》重名或雷同的別墅建築與“紅菱”故事在前,查嗣庭案件在後。紅學家“確定”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雍正六年即便真在天津水西莊“避難”,當時隻有十三歲或更小。也在水西莊興建之後。
按新紅學的觀點,應當是“先有水西莊,後有大觀園”了。
但曆史真相恰好相反——事實是“先有大觀園,後有水西莊。”
欽犯查嗣庭字潤木,取意於庭樹。查嗣庭案是雍正朝發生的一個著名的文字獄案。查嗣庭是康熙朝進士,後經隆科多薦舉官至禮部侍郎。雍正繼康熙稱帝後,著手搞掉詳知他上台內幕的隆科多。於是查嗣廷首當其衝地成了借口。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廷以禮部侍郎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 出的試題是“維民所止” 。這句話出於《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裏,維民所止。”意思說,國家廣大的土地,都是百姓所居住的,含有愛護人民之意。那本來是一個很尋常的題目,但有人向雍正皇帝告發,說『維止』 兩字是“雍正”兩字去了頭,出這試題,用意是要殺皇帝的頭 。雍正那時已即帝位,決定對他的“可能的敵人”采取行動,憑『拆字離合』的方法,將查嗣庭全家逮捕嚴辦。雍正對查嗣庭案的處分裁定是從減式區別處理:“查嗣庭著戮屍梟示。伊子查□改為應斬堅候。查嗣庭之胞兄查嗣 □,胞侄查基,俱免死,流三千裏。案內擬給功臣之家為奴各犯,亦著流三千裏。”尤其“查慎行年已老邁,且家居日久,南北相隔路遠,查嗣庭所為惡亂之事,伊實無由得知,著將查慎行父子俱從寬免,釋放回籍。” 查嗣庭被處死,但查家案後仍營鹽務,其富未減。從雍正到乾隆年間,反而愈加興旺了。
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禮部侍郎查嗣庭參與了《紅樓夢》的集體創作活動,但“維民所止”隱射“雍正”兩字去了頭,卻是《紅樓夢》“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與“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的寫法——看來雍正沒有冤枉查嗣庭。
李明鳥先生首先提出《風月寶鑒》作者是查嗣庭前輩查繼佐的觀點,是紅學關於《紅樓夢》作者問題的最大貢獻。
李明鳥先生證實,明朝查繼佐,即查東山,出生於七月四日。查繼佐的學生沈仲方撰的《查東山先生年譜》載:“先生生於萬曆(1601年)辛醜秋七月四日酉時,為神宗二十九年。”
查繼佐是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反清複明的誌士,也是一個參加與孝莊爭天下的須眉英雄。抗清失敗後他終身不事清,心係前明,專修明史。並因康熙年間的明史大案啷鐺入獄,與查嗣庭一樣,卷入文字獄中。
《紅樓夢》中以謎語的形式多處多次點明查繼佐的名字(如左尹)或字(如非人)和號(如東山),並特別點明“漁翁”巧合查繼佐那個“釣叟”的別號。
從《紅樓夢》時代背景和所寫內容看,查繼佐是作者中曆史學家與文學家集於一身的合適的人選。他處於明朝滅亡而漢族士子又“補天”無力的時代。查繼佐參加過南明魯監國的抗清鬥爭,授任兵部職方司郎中,正是一個無力“補天”的士子。
《石頭記》是部百科全書式的書,涉及的知識麵很廣,其作者當是曆史學家那樣具有百科全書樣知識的人,查繼佐正具備這樣的條件。他的《罪惟錄》也是一部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式的史書。
查繼佐寫過《續西廂》等七種傳奇,具有將曆史故事大眾化的能力。《紅樓夢》特別推崇《西廂記》,恰與查氏寫過《續西廂》成為呼應。
查家所建的西水莊,其軒館名稱與《紅樓夢》大觀園相同和近似,提示建此莊的查家人可能是以《石頭記》書稿中的軒館名稱給水西莊的軒館命名的,因為隻有此書稿的主人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紅樓夢》作者中必然有曆史學家,而查繼佐先生正是修明史的曆史學家。明亡後,他曾參加魯王鄭義興義軍,任兵部職方主事。兵敗還鄉家居,隱姓埋名為“左尹非人”,在杭州開設敬修堂講學寫作,著述豐富,計有《罪惟錄》、《魯春秋》、《東山國語》等史書。《紅樓夢》中有“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的讖語——暗合“左尹非人”的隱號。查繼佐避世而作“東山”之誌,故有“東山”這個別號。《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探春在邀請入詩社帖上就以“直以東山之雅會”作為號召之言。秦可卿死後挽聯中有“敬謹修齋,朝天叩佛”八個字,實際上暗隱著查繼佐的“敬修”字和“興齋”號——李明鳥先生認為“非人”、“東山”、“東山之雅會”、“敬修”、“興齋”等等,出現於《紅樓夢》中,證明賈寶玉就是查繼佐的藝術化身,而《石頭記》就是查繼佐的自傳。這是重蹈了胡適自傳說的覆轍。上述字句,其實是《紅樓夢》作者的自我隱射與對亡明的追悼之情,並非表明《紅樓夢》為查家家世也。查家沒有人在京城出過《秦可卿死封龍禁衛》那樣轟動全國的大規模國葬,就是最好的反證。
查繼佐多才多藝,精通詩賦棋畫,尤工戲曲,妙解音律,特建家庭戲班。查繼佐所著雜劇、傳奇知有七種:《續西廂》,是續王實甫北《西廂》;《三極思》,傳奇,已佚;《非非想》,傳奇,存;《眼前因》,傳奇,已佚;《梅花織》,傳奇;《鳴鴻度》,傳奇,未見;《王緣》,傳奇,為養生而作。查氏作詞曲比其他文字要慎嚴得多。據前人記錄說:“先生凡有著作,雖滿座呶呼,應答不廢,落筆自善,不減閉戶時。若填詞則點燈獨坐,稿長五、六易,一字或竟日思及,鬼神與天通忽湊,先生批筆狂叫,家人不知何故,驚慌亂走。”可見查繼佐深知戲劇及劇本創作手法。而《紅樓夢》的排場真的很象戲劇。——李明鳥先生認為,此乃《紅樓夢》查家家世說的佐證,其實,此乃查繼佐為《紅樓夢》作者之一的佐證也。
“查”姓古稱“柦”姓,是以地名為姓的周封列國之一,真實姓氏是姬姓,與周文王同一姓氏。《紅樓夢》的賈府和賈寶玉的姓氏是賈。賈,古國名,姬姓,亡於晉。《左傳。莊公二十八年》雲:“晉獻公娶於賈,無子。”杜預注:“賈,姬姓國也”。
“假作真時真亦假”——是說假的愛新覺羅福臨當了皇帝(賈寶玉),看起來不是漢族正統皇帝,但實際上順治皇帝是孔子的後裔,他與姬姓周文王的漢族皇室,一脈相連。而真的愛新覺羅後裔,例如“成宗義皇帝”多爾袞,反而成了假皇帝。
賈寶玉與賈探春兄妹談話,表示一尊重“孔子”,二尊重“姬子”——因為賈寶玉順治皇帝是孔子後代孔有德的兒子,而孔子崇尚周公旦,主張“克己複禮”。賈寶玉尊重“姬子”與尊重“孔子”,是“克”滿族的野蠻政策,恢“複”周朝的漢族禮儀也。
死於康熙十五年的查繼佐應當是朱本鉉領導的真正的《風月寶鑒》的第一作者。他沒有寫完全本的《紅樓夢》,隻有初稿。這個隱曆史於小說故事的初稿,難道不是《風月寶鑒》的初稿嗎??
《紅樓夢》作者是有多人參與的寫作班子。也就是說,《紅樓夢》先有一個原稿,然後在原稿的基礎上經過多人修改、越來越好、不斷添加內容,不停地完美充實。
第一回記述《紅樓夢》一書的創作經過說,“石頭”作《石頭記》,空空道人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值得注意的是“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這句話在甲戌本是正文而非批語。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批語是“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的記載,說“有”而不說“作”,提示這個《風月寶鑒》原就存有,源自“東魯孔梅溪”之作。查繼佐生於明神宗二十九年(1601年),卒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不可能寫出平定三藩(潘三保)、收複台灣(薛寶琴歸附榮國府)、簽定尼布楚條約的事情(晴雯勇補俄羅斯孔雀裘),提示在他之後還有續作者。
目前紅學界提到的《紅樓夢》作者,包括抗清十九年的“韓王朱本鉉”(甄士隱、空空道人、情僧),李明鳥先生提到的查繼佐,潘重現先生提到的吳梅村,《金玉緣》署名的明末清初大文豪袁於令,袁枚《隨園詩話》提到的曹寅或子孫,土默熱先生提到的《長生殿》作者洪升(吳玉峰),與洪升齊名的孔有德族人《桃花扇》作者孔尚仁(東魯孔梅溪),隋邦森先生提出的養心殿太監吳祿(化名“悼紅軒”曹雪芹——“身在曹營心在漢”,“雪芹”為“麻衣重孝”之意)。
所有《紅樓夢》的參與者都沒有為自己或自己家族樹碑立傳的意思,他們都在為多民族的從戰亂走向統一與強大的國家樹碑立傳。他們解決了從南宋以來困擾漢族知識界的正偽問題,華夷問題,多民族兄弟共生共榮問題,國家安寧(寧國府)與繁榮(榮國府)問題,徹底擺脫了大漢族主義與狹隘地方民族主義的桎梏,要在長城內外修建中華民族的最高理想——“大觀園”。
《紅樓夢》比《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三部古典名著在曆史觀點上,有了質的飛躍,具備了名垂千古,嗬護中華民族萬年統一與民族團結的不朽的水平。乾隆皇帝第三次駐蹕天津水西莊,才在“藕香榭”上突然頓悟,徹底讀懂了《紅樓夢》這個頂級國寶,興奮之餘,為子孫後代留下了當時人物完全沒有理解的禦筆詩一首。
“湯揚止沸誠謂是,釜底抽薪竟得他。”——決非說的是運河防治水災的方法。
“湯揚止沸誠謂是,釜底抽薪竟得他。”——化解矛盾搞好民族團結的最佳方案。
乾隆借題發揮,王顧左右而言他的“他”——千古絕唱《紅樓夢》也。
《紅樓夢》為康乾盛世登上曆史舞台,做好了最充分的輿論準備。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輝煌騰達,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美麗的回光返照。
不是雍正元年興建的“水西莊”造就了美輪美奐的《紅樓夢》“大觀園”。
而是康熙時代“大觀園”的曙光在天津“水西莊”投射了一個零散的倩影。

2005年春節前夕於首都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