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本式通過“往後瞧”的動作,達到了調節髒腑機能,疏理任督二脈的功能。 中醫理論講,七情致病,多涉及髒腑氣機失調、功能活動紊亂而發病。“五勞”,是指人的肝勞、心勞、脾勞、肺勞、腎勞五種勞傷。“七傷”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精神情誌活動的損傷。 七情致病的真正因素在於機體本身。壹般情況下,七情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反應,屬於正常的精神活動範圍。但是,由於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髒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七情致病的因素是導致內傷病的主要原因。 人的七情活動與內髒有著密切關係。因為以五髒精氣作為情誌的物質基礎,隻有作用於機體內髒時,才能表現出情誌的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髒,化五氣,以喜怒悲憂恐。”這指出了情誌活動和相應內髒的密切關係。情誌的異常變化傷及內髒,主要是影響內髒的氣機,使其功能紊亂而發病。如《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習練者長期堅持做“往後瞧”動作,可疏通經絡,強化髒腑功能,排除七情幹擾,促進氣血循環,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精神愉悅,精力充沛。 通過“往後瞧”,上肢伸直外旋、扭轉的靜力牽拉作用,可刺激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五髒和六腑等俞穴。下頦內收,胸腹向前伸展,脊柱微成反弓的活動,可刺激督脈、疏理任脈,使任督二脈在動作導引中不斷受到鬆與緊的交替刺激,從而調動和髒腑器官經絡和氣血運行。“腹為陰,背為陽”,任脈循行於人體腹正中線,總任壹身之陰經,故有“陰脈之海”之稱,刺激任脈可調節人體陰經氣血。督脈循行於脊柱正中線及頭部正中線,能總督壹身之陽經,故有“陽脈之海”之稱,刺激督脈對全身陽經氣血起調節作用。由於任督二脈相對應,所以“往後瞧”的動作導引,可以疏通任督二脈,全身氣機得到發動,從而疏通髒腑經絡,氣血暢流不息,達到穩定情誌、心靜淡泊、青春常駐之目的。髒腑經絡得到疏通,氣血得到正常運行,髒腑功能得到強化,身體各部組織得到精氣的滋養,從而保持七情的正常活動,人體得到健康。 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本式通過“搖頭擺尾”的動作來達到平秘人體陰陽、調理髒腑機能的作用。 “搖頭擺尾去心火”主要通過對脊柱大幅度側屈、環轉及回旋,使頭頸、腰腹及臀部、腿部等多種肌群參與收縮,既增加了頸、腰、髖、下肢的關節靈活性,也增加了肌力。同時,通過搖頭,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為六陽經的匯總點,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起和第壹胸椎棘突起之間),以提升陽氣;擺動尾閭,可刺激脊柱和命門穴,“腰為腎腑,命門貫脊屬腎”,腎在五行中屬水,心在五行中屬火,以水克火,隻有壯腰強腎才能調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門穴,增強腎陰對人體各髒腑器官滋養和儒潤的作用,進而達到去心火的目的。 在操作方麵,本式轉腰的幅度與強度均大大增強:壹方麵強調了動作的輕巧與放鬆;另壹方麵還含有以腰部運動帶動頸部運動之意。在作用方麵由於大幅度的“搖擺”加大了對命門與腎髒的按摩作用,能起到養陰滋水的作用。中醫學認為,心屬火應對自然界之南方,位於人體上焦;腎屬水,應對北方,位於下焦。正常情況下,腎水上濟,以製約心火,使之不至於過旺;心火下降以溫腎。兩髒之間的這種生理關係稱為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當心火過旺為患時,通過補益腎水的方法加以“滅火”,是常用的治療法則之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闡明天地上下陰陽水火之間相互關係。《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已而降,降者為天,降已而升,升者為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從宇宙範圍說明天地之間陰陽水火升降的自然規律,為以後的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奠定理論基礎。《中藏經》提出:“水火相交,陰陽相應,乃為和平”觀點,指出陰陽相交相應才屬正常。在適應病證方麵,主要作用於屬於虛證的勞傷性疾病;本式作用於心火比較明顯的虛實夾雜症候。 第六式 兩手攀足固腎腰 本式通過幅度較大的俯仰腰身來進行“兩手攀足”的動作,從而達到健固腰腎,疏通經脈,調理人體氣血,促進生長發育的功能。 本功法以動為主,習練中要求動作自然伸展,舒縮充分,柔和連貫,鬆緊結合,使肌肉、筋脈充分舒張,從而促使經氣活躍,滑利關節,活血化淤,強筋壯骨。隨著動作流暢展開,要做到意隨形而動,主要集中在動作的部位和過程。練功中的呼吸吐納,要與動作導引相配合,按照“起吸落呼”的規律,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兩掌緩緩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兩掌從腋下後插時吸氣,推摩攀足時呼氣,要求意到氣到,氣到力到。要使動作、意念、呼吸協調配合,必須堅持不懈地長期習練,熟練掌握功法技能,才能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目的。 中醫理論講“腰為腎之府”。《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為生殖發育之源。又主納氣、主水,開竅於耳及兩陰,其華在發。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藏於腎。如《靈樞·本神》說:“生之來,謂之精。”腎精化氣,即為腎氣。因此腎精充足,腎氣就旺盛,腎精不足,腎氣就隨之衰減。腎精屬陰稱腎陰,腎氣屬陽稱腎陽,對人體各個髒腑起著儒潤滋養和溫煦生化作用,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互為轉化,維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就會正常。加強鍛煉,從調節腎陰腎陽著手,做到煉精、保精、充養先天之本,增強腎髒功能。 通過“兩手攀足”運動,脊柱大幅度前屈後伸,可刺激人體先天之本——足少陰腎經。首先,此經起於足掌心湧泉穴,經內踝下方,沿下肢內側後緣上行,貫脊屬腎,絡膀胱。當兩掌沿兩側腰部推按腰、臀、腿、足經脈穴位,對腎、腎上腺、輸尿管有良好的牽拉按撫作用,不但可以疏通眾多的經絡不平之氣,還對相聯絡的器官內髒起到調節作用,達到“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效果。其次,還可刺激脊柱督脈與腹正中線任脈,打通陰陽經氣機,發揮溫補和儒養作用;推摩脊柱上的俞穴、命門、陽關等穴位,有助於調節腎陰,滋助腎陽,生精補髓,可防治生殖泌尿係統方麵的慢性疾病。再次,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脊椎兩旁,聯絡腎,與腎相表裏,按摩經脈八髎、委中、承山等穴,疏通經氣,調和氣血,對潛伏在膀胱經上的疾病,如頭暈腦脹、腰背酸痛、股關節伸屈不靈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總之,人到老年,腎的精氣衰減,生理機能和生殖能力隨之減退,形體也逐漸衰老。在病理上,凡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表現異常,都與腎氣虛衰相關,因此,人們必須重視腎氣的盛衰,調養人體先天之本,以求固腎壯腰,延緩衰老。 第七式 攢拳怒目增氣力 本式通過“攢拳怒目”的動作達到增強氣力之目的。其動作柔和緩慢,圓活連貫,鬆緊結合,動靜相兼,神與形合,氣寓其中。 肝藏血,主疏泄,在體為筋,開竅於目。如《素問·五藏生成》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素問·五髒生成》說:“人臥血歸於肝。”元代醫家朱震亨《格致餘論》提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經,使肝血充盈,肝氣升發。“筋為肝所主”,肝在體合筋,指全身筋的活動都依賴於肝之陰血的儒養及肝氣之升發,《素問·痹論》“筋痹不已,複感於邪,內舍於肝”。通過習練“攢拳”動作導引,左右衝拳,前後拉動手臂筋脈,有助於改善肝藏血和調節血液流量的功能。同時攢拳,兩腿下蹲十趾抓地,雙手攢拳、旋腕,手指逐漸強力抓握等動作,可刺激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的俞穴和督脈“陽脈之海”,從而調暢經脈氣血,使全身肌肉、筋脈受到牽張拉動,達到全身筋肉壯實,氣力增加的效果。 第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http://sports.kaiwind.com/tywh/201411/03/t20141103_205447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