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緬甸果敢危機衝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2015-02-14 18:09:55) 下一個

· 

http://v.ifeng.com/include/exterior.swf?AutoPlay=false&guid=0145deeb-92ce-452c-8600-6cf7f3725f13· 

果敢自治區

基本信息折疊編輯本段

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2011330日前稱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首府老街。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華族)為主體。果敢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麵積約2700平方公裏,通行果敢語,流通人民幣和緬幣。學校教授為簡體中文和緬文,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

果敢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幹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製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理坐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地勢海拔在450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麵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裏。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注: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猛古地區)。

曆史沿革折疊編輯本段

明代以前

果敢地區在曆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製的邊境地區,崎嶇複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在楊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區未有明確的曆史記載。緬甸 果敢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範圍。元代,其地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

楊氏土司時期

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朝末年,南明政權明昭宗向西南方敗退,許多漢人隨著明軍移入雲南和今日的上緬甸區域而沒有回到家鄉。從清朝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增多,其中有一戶楊姓人家遷入了科幹山,成為地方勢力,並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統治當地的少數民族。1840年,楊國華因為捍衛中國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成為中國認可的漢人土司政權,保持世襲領導權近150年。

很長一段時期,果敢的楊氏土司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中國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範圍。

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於1959年被緬甸所廢除。中華民國雲南省地圖戰亂時期

緬甸政府取消了世襲的土司權力,數年後將原土司楊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族政府軍施行以果製果的政策,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政府軍進占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毒品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校被收歸國有,果敢華人被迫更名為果敢族,華文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占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采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居民遷出,果敢人民四處流亡。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政府軍停戰展開和平談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