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階段都是在育紅小學度過的. 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 到目前為止,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不是在課堂上的時光, 倒是那些課外活. 那些東西才是構成我們三觀的基礎.
那時侯每年必有的一個活動是清明節掃墓. 我們通常是去烈士陵園. 那裏供奉的大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先烈們. 掃墓過程一般是我們列隊站在紀念碑旁, 先介紹先烈生平事跡, 然後靜默幾分鍾, 然後是新加入的少先隊員被佩戴紅領巾, 宣誓, 最後是大家排隊依次走過墓碑, 將小白花放置在墓碑旁. 即使當時我們都是小學生, 每個人卻都是神情嚴肅的, 發自內心的崇敬.
這種活動, 實際上是給我們灌輸了一種曆史進程, 即我黨我軍, 我們新中國的建立, 發展過程. 這種東西在今天看來是不正確, 或者至少是不全麵的, 但當時, 它確實對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我那時心裏是有所謂的英雄情結的. 隻恨自己沒有出生在戰爭年代, 沒有能親身參加革命. 進而希望自己長大後, 參軍入伍, 同美帝, 蘇修們戰鬥, 解放全人類.
這大概正是領袖人物們心裏希望的, 他的子民們按照他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追隨他的腳步.
我們這一代人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接受的就是這種教育.
那時我們的課外活動還有一項是回收廢舊鋼鐵.
這實在是一件弊遠大於利的錯誤之舉.
我們哪裏分得清什麽是有用的, 什麽是廢棄的呢. 當時為了完成任務, 那是不擇手段. 有人甚至將馬路上的井蓋兒掀走, 運往學校交廢鐵, 有人到廢棄的建築物內拆卸管路, 甚至機器零件.
錯誤的指導思想往往導致了錯誤的行為. 這恐怕是始作蛹者所沒有預料到的吧.
那時課外活動中還有一項就是學農勞動.
我記得我們是在秋季去近郊區幫助收割蔬菜, 有黃瓜和胡蘿卜. 印象最深的不是別的, 而是那天把黃瓜和胡蘿卜吃了個夠, 因為那時供應不足, 常常不能盡興而食.
我覺得當時完全沒有體會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感覺. 倒是聽哥哥姐姐們講他們上山下鄉, 與貧下中農同吃, 同住, 同勞動的故事, 覺得他們才有深刻的領悟.
總之, 我們當時在課堂上沒有學到多少文化, 科學知識. 但是在學校之外, 卻沒有因為是小學生而脫離開那個特殊年代. 與成年人相比, 我們沒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我們認為, 偉大領袖指引的就是正確方向, 我們跟著走, 就能走到共產主義.
社會的影響力往往超過書本. 那才是人生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