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洞生,請不要為了利益汙蔑別人

(2015-03-18 05:18:56) 下一個

張洞生何許人也?稍作查找即可發現,張洞生是博訊“獨來獨往”欄目的常駐“寫手”。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張洞生署名累計發表了超過100篇文章,而該欄目截止到2015年3月12日,總共也才隻有509篇文章。可以毫不客氣的講,張洞生撐起了“獨來獨往”半邊天 。掐指一算,如今的張洞生也是年過古稀之人,一般人能活這個年紀,都已放下塵事、安享晚年,而張老先生卻突然與中共產生不共戴天之仇了,耐人尋味。

網上有人直指,是“名利”讓張洞生老先生喪失了科學家應有的嚴謹、求真精神,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以滿足其內心日益擴張的“名利黑洞”。這並非主觀臆斷。張洞生近年研究黑洞,曾公開發表多篇有關黑洞宇宙學的學術論文,自詡實現了對霍金黑洞理論的新發展,取得了一係列“新的重要貢獻”。而實際情況是,這些都是張老先生的一廂情願。其發表的論文引用率極低,張洞生在大多數研究宇宙、黑洞的學者群體中的影響力也幾乎可以忽略。

對於張洞生這種心態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是“著名學者”,到了垂暮之年也沒有在學術界建立自己的口碑和名聲,眼看黃土已埋到脖子,隻好“另辟蹊徑”讓自己在死前“火一把”。但這樣“火一把”,真的值當嗎?

張洞生曾說過,要用事實揭露罪行和謊言。張老先生真的有用“事實”在揭露“罪行和謊言”嗎?認真的網友可發現,張洞生的文章總是很長,看似深入、專業,實則是一種“障眼法”。文章長的目的在於讓讀者忽略細節——那些造假的細節,而其結論的得出,又往往依靠的就是這些“細枝末節”。這樣的文章,是經不住推敲的。張老先生希冀通過這種方式“火一把”,實則是“引火燒身”一場罷了。

張老,作為一名學者,潛下心來好好作學問不好嗎,為什麽非要為了一些利益作潑別人汙水的事呢,好好作學問作出一些成績來,不是更好嗎,得來的利益不是更舒心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