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陰雲籠罩下的大和民族 (二)不甘處島國之境

(2015-04-22 13:57:42) 下一個
多年潛心研究日本民族及當今國際形勢的宋誌鋒先生,以他敏銳的觀察力指出,“日本深受福島核泄漏、核汙染影響,日本已經是絕地、死地,日本民眾再待下去,日本將麵臨亡國絕種的下場,所以日本必須要走出日本本土,另覓一塊生存的大陸。”
日本民族是一個不斷頑強進取,逐漸強大起來的民族。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研究,第四紀更新世時期,日本群島與亞洲大陸連在一起,直到1萬多年前,由於地殼變動,海麵上升,日本列島才逐漸與大陸隔海相望。此後,在中國的秦朝滅六國時代,大批大陸移民遷往日本,同時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明,促使日本進入農業時代。隋唐時期不斷派送遣使向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13世紀起日本倭寇開始肆虐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元末,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其內戰中的敗將殘兵、武士和浪人海盜商人及破產農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機,屢寇濱海州縣。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這時日本民族狼性初顯,開始四處覓食。
明朝中後期,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開始對海外進行擴張。其主張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萬兩次征伐朝鮮,然出師未捷身先死。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欲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並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大陸政策的思想奠基人、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鬆陰早在1855年就認為,日本暫時不能與英法德俄等西方列強抗衡,而應該把朝鮮和中國作為征服對象。“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北海道的古稱),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台灣、呂宋之島,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江藤新平更是狂妄的主張日本“宜先與俄國提攜,將朝鮮收下,進而將支那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待經營就緒,即驅逐俄國,聖天子遷都北平,從而完成第二次維新之大業”。
大陸政策有其必然性和深刻的社會根源,即不甘處島國之境。甲午戰爭前,日本政治家發表過許多論述。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柳原前光在《朝鮮論稿》中寫道:“皇國乃滄海之一大孤島,此後縱令擁有相應之兵備,而保周圍環海之地於萬世始終,與各國並立,皇張國威,乃最大難事。”而曾任外務卿的副島種臣在《大陸經略論》中說得更為直白:“日本四麵環海,若以海軍進攻,則易攻難守。……永遠難免國防之危機,故在大陸獲得領土實屬必要,……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國與朝鮮。”山縣有朋則將大陸稱為日本的“利益線”,提出維護利益線乃維持國家獨立自衛的必要之策。按照他的理論,隻要日本認為哪裏與其利益有關,就可以出兵到哪裏進行“保衛”。可以看到這時日本的政治家們,深切感受到對於日本位居島國的嚴重不安和對伸張國勢的強烈願望。
19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工業化迅速發展,而貧乏的資源和狹小的國內市場既不能保證足夠的原料供應,也無法容納急劇增長的生產能力,需要打開新的資源渠道,因而中國大陸的潛力日益受到重視。這種情況之下,大陸政策應運而生,並引導日本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早期的構想到了19世紀80年代就具體化並準備實施了。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製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提出“乘彼尚幼稚”,以武力分割中國,“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方案要求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準備,進攻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和台灣。7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個時間表和線路圖發動了甲午戰爭,並幾乎達到全部預期目的。
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進行了精心策劃。1927年7月25日,“東方會議”上,田中義一提出了世界曆史上罕見的侵略計劃“滿蒙積極政策”,世稱《田中奏折》。其主要內容是闡述侵略中國的方針政策。提出日本新大陸政策的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諸島、中小亞細亞以至歐洲。”“大和民族在亞洲大陸顯露身手,掌握滿蒙的權利則為首要關鍵。”“應開拓滿蒙富源,以培養帝國恒久的繁榮。”為此,日本必須千方百計地取得滿蒙的土地商租權、鐵路建築權、礦權、林權、對外貿易、海運、金融權等;日本人自由出入滿蒙;設置日本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和教官;大力獎勵朝鮮移民;派遣軍人潛入蒙古,控製舊王公等。
偽滿洲國(Manchukuo)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扶持前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在中國東北建立的傀儡政權,並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淪為亡國奴。其範圍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以及內蒙古東部與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苦心經營東北若幹年,建立了多條鐵路、工業、廠礦、學校、滿洲國亦然成了日本的國中之國,其不僅僅大量在東北地區移民、殖民、還頗費苦心的建設東北,發展東北,以東北創造大量財富能源,以東北為基地養兵、用兵。滿洲之地位以不亞於日本本國四島,東北這塊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戰略要地,不僅能提供本國所需要的大量資源,也因為滿洲地處亞洲大陸之內,這對於在日本本土島國,具備無限的優勢,即日本島國的“新大陸”。
1939年以後,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為“開拓民”,移民村更名為“開拓團”。從此,日本用“開發滿洲”的名義掩蓋它的侵略行徑,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個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據統計,從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總共移民達30萬人。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開拓團的總數達到了860多個,它們密布東北各地,被用來稀釋中國的人口結構。關東軍給每個開拓團都配備了武器,並要求經常軍訓,這些半軍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為散布在中國人中的日本根據地。
再說說當年關東大地震,其後成為日本侵華戰爭的發端。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西緣,猶如坐在一把搖晃不停的椅子上。所以,日本人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生存,自然造就島國心態:狹隘,但又堅韌不拔,具有擴張性。由於島內資源匱乏,人人都有危機意識。
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裏,日本造成死亡人數在一千人以上的地震就有達十次之多。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不僅造成十萬人死亡,而且改變了日本的曆史,使日本迅速滑向了軍國主義的道路。那麽,八十八年之後,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的8.8級特大地震,又會如何改變日本的曆史,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警惕!
當今的日本人同樣懷著不甘處島國之境,力求走出去,創建新大陸的熱切願望。在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借機擴軍備戰,並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利用美國提供的各種條件和便利,充當美國亞太聯軍的急先鋒。近日日本頻頻在中國東海挑釁,拉攏東南亞各國共同遏製中國;在台灣附近島嶼派駐軍隊、部署導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最後還是宋誌鋒先生的那句話:狼真的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