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
第一代華人移民一般比較勤奮求上進。雖說壓力就是動力,焦慮讓人進步。我咋覺得有的人太過焦慮了,也有點太“自憐自艾”了。
比如說有人焦慮進入不了上流社會啊- 不是主流社會哈。 一般討論融入不了主流社會的話題,討論到最後,都顯示出實質是想說進入不了上流社會的話題。這個上流社會不容易進很正常嘛。金字塔尖就那麽一點點地方,要是聰明又勤奮就可以上的話,那多少人都上去了?另外問問自己,如果留在中國不出來,是不是就有很大希望進入中國上流社會?僅僅是因為出了國換了環境才羈絆了你?
還有人自憐自艾, 懷才不遇的,說自己跟人家比能力是很強的,就是不虛偽,不會也不願意拍馬屁,所以才爬不上去。哪裏的社會都是差不多的,不重視soft skills/people skills, 不能言會道, 能說會寫,在國內一樣混不出來。
還有人喜歡同情自己,可憐自己,說第一代移民苦啊,沒有根基啊,沒有家人幫忙啊,沒有老錢啊, 沒有安全感啊。好像普通老美都比我們條件好多了,天生就比我們幸福似的。其實作為移民隻要合法身份解決了,安全感就應該解決了。華人一般家庭收入都是老美平均收入的幾倍,經濟上是完全沒問題的。本土老美唯一比我們有優勢的是,他們家人可以幫忙在周末啊,出差啊或者生病的時候,幫助帶孩子。但也僅限於住在父母家附近的老美,住遠了也幫不上忙。不過華人很多都把父母搬過來幫著帶孩子,解決了這個問題啊。
要說老美父母有老錢留給子女,送給子女的,那怎麽也是中上產或者富裕家庭,有financial sense的少數美國家庭才能做到的(還得是去世前那幾個月幾年,沒把錢折騰光的。)一般老美家庭儲蓄率那麽低,也沒什麽錢留下的。再說美國人的儲蓄觀念比國人差多了,要省錢留給子女的觀念也差多了。總之同類項跟同類項比,你要比自己在國內怎麽也得有中上產或者富裕的父母吧?他們難道錢會比老美少?國內一線城市賣套房子就是一兩百萬美金了,一般城市賣套房子也是幾十萬美金了。羨慕人家有根基有關係網的,也看看自己在中國是不是上流圈子出生的吧,總之同類項跟同類項比。
求上進是好事,求而不得過程中產生痛苦是正常的,難免會發幾句牢騷。但是自憐自艾還是盡量避免吧, 總是消極負能量。總之,如果其他人看上去比華人移民更快樂的話,主要並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擁有得多,而是他們生活的態度不一樣。如果華人移民也能心大些,不那麽焦慮,積極不自憐,就會更快樂。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更多的物質不一定就能保障更多的安全感。獲得安全感的秘密鑰匙,還是在自己心裏吧。
自薦博文
移民必然會產生某種不安全感。對於你來說,這種不安全感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可它確實存在。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就跟失戀一樣,失戀痛苦嗎?當然痛苦。你不能說它不應該痛苦。痛苦自然有痛苦的化解方式。到此吧,謝謝討論。
移民必然會產生某種不安全感。對於你來說,這種不安全感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可它確實存在。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就跟失戀一樣,失戀痛苦嗎?當然痛苦。你不能說它不應該痛苦。痛苦自然有痛苦的化解方式。到此吧,謝謝討論。
你說的第一代移民是多早?我說的第一代移民,意思就是在中國出生長大,青年以後才移民過來的。在美國出生的就是移民第二代了。
“你無論如何也無法真正與這個國家產生真正的共鳴。” – 我想你的意思是,第一代移民在文化意義上,永遠是中國人,因為是在中國文化裏長大的。就算住在美國,跟美國主流文化還是有隔閡,總是不一樣的。這個我也同意,第一代的中國文化烙印是抹不去的。但是,那個真的很重要麽?在這個國家住久了,總有一部分文化是你會熟悉而讚同的,另一部分你永遠不理解也不打算理解的。非要追求大家都一樣一致才有安全感麽?美國本身也就是多種文化存在啊。比如我住中國幾十年,也不懂趙本山的幽默。我的意思是,隻要自己接受這種不同,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不會感覺這是一個問題。
最大的不安全感來自經濟不安全感和歸宿感 - 經濟上華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看看收入統計就知道了 - 還不安全就完全是心理作用了。怎樣算有歸宿感呢?死了願意埋這裏?人對自己的童年和故鄉,都會有無可替代的親切感。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鄉,這是現代人都麵對的現實,也不是海外移民才有的情結。在一個地方生活的年頭多於在故鄉生活的年頭,生根發芽,生兒育女,海外也就是第二故鄉,不是能輕易舍得離開的地方,就是家了。
這個不安全感也不是每個移民都有吧,有些人就更能適應。 有的話,自己慢慢適應也能應對 - 不管哪裏,成人的世界總是不會容易的。我寫這篇主要是因為看見有人喜歡自憐自艾,給人whining baby的感覺, 希望能夠內心強大積極地麵對生活。
所以說,樓主的所謂為自己尋找退路的辦法是膚淺的方法。移民的本身目的就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現在天天想更差的退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增加了不安全感。退而求其次是無奈之舉。或者說,是阿Q精神。消除不安全感的更好辦法是采取積極的措施,比如做好各種預算和投資來保障經濟收入,積極鍛煉身體來保證身體健康,培養興趣愛好豐富生活。這些積極措施對長遠來說,總是有益的。
第一代移民的不安全感是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由移民帶來的碰撞和情感衝擊。理智對待吧。
因為還是會恐懼財富會化為烏有。
人的欲望無止境,而人的生命的承受榮華富貴的能力有限製。如:吃多了,就有3高,會撐死。。。。
在美國,守、不守--安息、安息日
就是:安全 與 不安全--的--分水嶺。
人很脆弱、說倒下--分分鍾的是。
就命的:是造你的--安息日的訓誡者。
個人的經驗、經曆;就是信仰的曆練、力量、支撐。
---上帝是安全感的保障。
現在,英語大大長進,身體病了。年齡過了半百。收入長進了。但支出更多。
--但,倍感安全。
---進入美國,大家都年少。好身體。收入低、英語差。但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的基礎--源於--保障。
經濟、收入--是一定的。
---安安全感---是個因人而人的話題。
---每個移民的解讀不會相同。
~~~~~~~~~~~~~~~~~~~~~~~~~~~~~~~~~~~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人們不會隻滿足於“物質生活達到了一定水平”。 最高的需求是實現自我,這點對大多數移民來說並非易事。其實,才能+勤奮有時是不夠的,要看運氣,焦慮無濟於事。
他們不是“勤奮求上進”。他們是艱難求生存。unders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