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瑞士徒步 (10) 古城盧塞恩(Lucerne)

(2025-08-09 04:24:33) 下一個

盧塞恩(Lucerne)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城市,融合了湖泊、山脈和中世紀建築,到瑞士是必到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必遊景點包括了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 垂死獅子像(Lion Monument)以及可俯瞰盧塞恩湖的皮拉圖斯山(Mount Pilatus)。我們的時間有限,僅能在市內走走看看。廊橋與獅子山兩處都在火車站附近,走路大概半個小時以內。

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又稱教堂橋,是盧塞恩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之一。橋上有中世紀彩繪,始建於1333年,原為盧塞恩的防禦工事,連接老城區與新城區。 橋長約204, 橫跨羅伊斯河(Reuss River)。橋身呈斜角,造型獨特。 橋梁內部裝飾有約12017世紀的曆史畫作,描繪盧塞恩的曆史與傳說。橋中央的石質八角形水塔(Wasserturm)曾用作監獄、金庫和瞭望台。

卡貝爾橋橫跨市中心的羅伊斯河,而這條河流在橋附近設有一套古老而巧妙的水利係統,稱為 Spreuerbrücke水閘係統。 羅伊斯河在盧塞恩市區流速較快,為了防止洪水和調節水位,橋附近設有一係列木製水閘和水輪係統。這些水利設施最早用於驅動磨坊和調節城市水源,已有數百年曆史。如今這些水利設施仍在使用,幫助控製盧塞恩湖與羅伊斯河之間的水位,防止城市洪澇。

卡貝爾橋對麵一帶的建築物,尤其是靠近羅伊斯河的郵政大樓(Swiss Post)和瑞士銀行, 與卡貝爾橋的中世紀風格形成鮮明對比。這些樓盤采用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體現了現代金融與通信的進步,也承載著瑞士國家發展的一段重要曆史。許多建築內部仍保留曆史元素,如老式郵政櫃台、壁畫或拱頂結構。

 

獅子像是為紀念1792年在法國犧牲的瑞士衛兵,被馬克·吐溫稱為“最令人悲傷的石雕” 。由丹麥雕塑家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設計,於1821年落成。 這尊雕像刻在岩壁上,描繪一頭奄奄一息的雄獅,背部插著斷矛,前爪搭在兩麵盾牌上,一麵是法國王室的百合花徽章,一麵是瑞士十字。這象征著瑞士衛兵為法國王室而戰的忠誠與犧牲。雕像上方刻著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為獻給瑞士人的忠誠與勇敢。這個曆史故事, 說的是1792年8月10日,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爆發暴動,民眾攻入杜伊勒裏宮(Palais des Tuileries),試圖推翻國王路易十六。瑞士衛兵約1100名受雇保護法國王室,麵對數千暴民,他們堅守崗位,誓死不退。結局異常慘烈, 約760名瑞士衛兵戰死,幸存的350人中許多人後來也遭處決。因休假而幸存的軍官卡爾·費弗(Karl Pfyffer)後來發起建造紀念碑以悼念戰友。

 說句題外話,瑞士衛兵至今仍是梵蒂岡教皇的專屬護衛。 他們身穿文藝複興風格的製服,手持長戟,既是儀仗隊,也是實質上的安全部隊。 這支衛隊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役軍事單位之一,也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他們的存在既浪漫又莊嚴。雖然瑞士在1874年起禁止國民擔任外國雇傭兵,但對梵蒂岡給予了特殊豁免。這是一種榮譽象征,也體現了教廷對忠誠的最高認可。梵蒂岡之所以隻由瑞士衛兵守衛, 是因為瑞士人長期生活在阿爾卑斯山區,鍛煉出強健體魄和團隊精神。在中世紀,瑞士雇傭兵以紀律嚴明、忠誠勇敢、戰鬥力強而聞名歐洲,是各國王室爭相雇傭的對象。在 1527年羅馬之劫戰亂中,當羅馬帝國軍隊攻入羅馬時,189名瑞士衛兵中有147人陣亡,僅剩42人成功護送教宗克萊孟七世逃亡。 他們的忠誠贏得了教廷的高度信任。

 這尊石獅靜靜地躺在池塘邊,它不僅是盧塞恩的地標,更是一段關於忠誠、犧牲與曆史記憶的沉思。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