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65)
2017 (183)
2018 (183)
2019 (216)
2020 (171)
2021 (174)
2022 (205)
2023 (145)
幾個月前,曾經有機會看了一個好電影,名字叫《大地》。(英文名字:The Good Earth). “《大地》是由美國米高梅公司出品,西德尼。富蘭克林,維克多。弗萊明,Gustav Machaty, 山姆。伍德執導,保羅。穆尼,路易絲。頼納,沃爾特。康諾利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37年1月2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賽珍珠同名消說改編,講述了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是如何憑借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
劇情介紹:
”王龍是一個貧窮但勤勞、樂觀的農民。他自幼喪母,在一間茅草屋裏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生活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擊石取火,一年之中,隻洗一回澡。但即便如此,王龍和四周鄰居都精神飽滿,對生活充滿信心。他們耕田種地,用自己的勤勞,謀求生存。他在一次進城迎親中,王龍雖不乏喜氣和活力,但卻一副謙卑、畏縮的模樣,以致大宅院的門房把他誤當小販。王龍的未婚妻阿蘭原是大宅院廚房裏的下人,長年受盡欺淩虧待,王龍的到來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生活的開端。
王龍與阿蘭婚後過著樸素而幸福的生活。夫妻倆勤於農務,不久又喜得貴子。阿蘭自豪地和王龍攜子重返大宅院,在眾仆人和大宅院主人麵前大大榮光了一番。大宅院家運不濟,不得不出賣田地,王龍用多年積攢的銀元購下數畝麥田,一家呈現出興旺的麵貌。但天災卻不期而臨,饑饉遍地,王龍用重金購置的麥田成了顆粒無收的廢地。王龍聽取妻子的話,攜全家老少搭火車南下,尋求活路。
時值辛亥革命暴發,阿蘭在一次眾人對富豪之家的哄搶中,不期撿到一袋珍珠。這筆意外之財使王龍一家有足夠的資本回家,重振家業。回到舊家,王龍大量置地,並購下了現已破落的大宅院。麵對財富,王龍開始萌生非分的念頭。在叔叔的誘使下,王龍娶來一名賣唱女子為妾,並終日懶散不堪,與小妾廝混。麵對這一切,阿蘭則表現出典型中國女子的忍耐和大度,想方設法使王龍改邪歸正。
小兒子與二房偷情使王龍認清了自己的處境。他悔悟過錯,休掉二房,賣掉大宅院,重新回到土地上照料農務。蝗蟲襲擊麥地,王龍在學農的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左鄰右舍,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成功搏擊,使他更深切地認識到一個健康家庭的重要,並愈加珍視自家的田地。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熱愛土地,王龍則深情地告訴阿蘭你就是土地 ”
在觀看《大地》這個電影的過程中,被其中的王龍父子帶領眾鄉親們一起抗擊無數蝗蟲的片段而深深的打動。一方麵表現了農民們為保護莊稼而進行鬥爭的頑強精神,另一方麵在抗擊蝗災的過程中還把王龍父子的恩怨消除了,而孩子們的母親在目睹父子們又恢複了和好的場麵,她終於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當蝗蟲鋪天蓋地如狂雲翻卷而來的時候,農民們幾乎都絕望了。就在這時,王龍的一個兒子挺身而出,提出了水澆,火燒,撲打等辦法去撲殺害蟲的時候,王龍也開始號召大家一起為保護糧食而戰。樸實且善良的農民們,拿出了掃帚和鐵鍬,一麵撲打,一麵挖水坑等,和鋪天蓋地的害蟲進行了一番人蟲大戰。
當時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我被農民們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在心裏禁不住的為農民們喊著:加油,勇敢的農民們,打死害蟲,消滅這些“不稼不穡”的害人蟲。等把整個電影都看完了之後,我忽然覺得好累,原來是為農民們緊張和擔心所致。。。
在《大地》的這個電影裏,通過觀看到農民們抗擊蝗蟲的情節,不由使我還想起了一個有關蝗蟲的故事。在美國曾經有一個為海鷗立塑像的故事。據說:“在1898年春季,摩門教先驅們首次在猶他州種植作物。當作物成熟時,蝗蟲從山穀側降臨整個農場。根據傳說,海鷗吞噬了成群蝗蟲,收獲得救了。此事件,俗稱‘海鷗的奇跡’。後來海鷗紀念碑被認為是第一座專門的鳥類紀念碑。”
所以不論是海鷗驅除害蟲,還是農民們抗擊害蟲的鬥爭的故事,都不會被人們忘記。
曾經在一篇博客裏知道了賽珍珠的名字和簡介,幾個月前通過觀看黑白老電影《大地》之後,對賽珍珠這個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更加深了印象。現把她的簡曆和生平轉摘在這裏。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 [1] 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在鎮江風車山上在她小時候就讀過現在仍然存在的崇實女中內有她的故居。同時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的西牆根下,矗立著一座三層的西式小洋樓。也是賽珍珠居住工作過的地方,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美國女作家,她曾在這裏寫下了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憑借其小說 ,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並在1938年以此獲得美國曆史上第三個諾貝爾文學獎。1934年,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輟,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73年5月6日她鬱鬱中去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 Vermont) [1] 。”)
抱歉,前文有一處錯誤,必須更正。
前文說 賽珍珠是出生於中國,是我的誤解。 她的父母親,的確是在她出生之前就到了中國擔任傳教士,但在她出生那年,又回到美國。 她是在美國的 West Virginia 出生的,在不滿一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來到了中國。
1)賽珍珠想要呈現給觀眾一個在複興中的中國,她的讀者們也期待著這種來自東方的曙光。 但賽珍珠隻能寫她從小熟悉的環境。 那就是她的傳教士家庭所能讓她接觸到的中國人,那些從來沒有遠離農村與土地的,基層的中國農民。 賽珍珠為了存真,沒有對她筆下的人物進行美化。 這些人有著樸實的本性,但也會貪色(如 娶小妾),也偶爾會有些 望發橫財的僥幸心理。 因為她書中描寫的都是中國的普羅大眾。所以當賽珍珠得到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同時也代表了西方國家對剛開始抗戰中的 四萬萬中國人民的默認的關注。
2)在1930年代,還沒有現在的 political correctness. 一般美國人還不能接受一張純粹的東方麵孔擔任電影的主角。 所以好萊塢選用了 Luise Rainer 來演 阿蘭。Rainer 雖是奧地利出生的德國演員,但她有一些猶太血統,所以她的麵相本來也還有些異國風味。演男主角王龍的是 Paul Muni,請注意,他的姓應該發音成 繆(miu)尼,而不是 穆尼。 因為他是波蘭出生的東歐猶太人,他的姓名一貫是按照原來的發音讀成 繆尼的。Muni 之所以會被選上出演中國人,可能也是因為他的 異域風味。很遺憾的,當時好萊塢已經成名的華裔女星 黃柳霜 (Anna May Wong) 沒有能入選擔任主角,雖然 賽珍珠的原意,很想用 中國演員來擔任所有重要的角色。
3)賽珍珠的筆下的中國普羅大眾,不很符合左翼的中國知識分子所體認的 無產階級的刻板印象。 在左翼文人眼中,她是隻能與 林語堂等 語絲派 作家們來往的小資傾向的作家。 所以,當1972年 尼克鬆到中國訪問,開始中美關係的解凍過程的時候,賽珍珠很慎重其事的,穿上了自己珍藏的中國的旗袍(那年她 80歲)到中國代表處去申請簽證,想回到中國去看看。 但不幸的,她被拒絕了。 終她一生,她沒有能回到她的出生地,她居留了四十年,在心裏保留了一塊方寸之地的中國。
4) 當年那些了解中國社會與文化,並且對中國懷著感情的 歐、美人,現在還有他們的繼承人嗎? 他們對中國社會的認知,可能不盡準確,可能依然有些誤解,但他們的感情是誠摯的。 有了更多這樣的人作為橋梁,中外之間的關係會更融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