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女兒抗癌劄記(27)- 前所沒有的幸福

(2013-01-17 09:52:07) 下一個

1-11-2013(星期五)

昨天晚上我夢到了家鄉的電車。

眾所周知香港那地方是出了名的寸金尺土,1千多平方公裏的地麵上,讓海港和荒島占去一半,山地和叢林又占去一半的一半,六百萬人局促在幾個小島裏,再繁忙再重要的通衢大路也受限於環境無法拓展,偏偏香港島還留下馬路中間的電車專線不予拆除,對節奏越來越快的都市交通造成很大的負擔。這電車曾經是香港開埠時期最主要的大眾交通工具,但是隨著巴士和地鐵的普及,電車早就完成其載客的曆史使命,車軌專線和車站加上架空電纜,占去了不少寶貴的路麵空間,早在我初中的時候,就有不少輿論要求廢除電車,但是遲遲不能達成共識。我想,一來電車作為古老的交通工具,穿梭於世界大都會的市中心,有其旅遊觀賞的價值;二來相信有不少中生代香港佬,都像我一樣,對電車都有著說不清的微妙感情。

電車走起來慢慢悠悠的,四麵通風,司機不時敲響它古老的銅鈴喇叭,“叮”“叮”的聲音清脆悅耳,在煩囂的鬧市裏,別有一番醍醐灌頂的警醒。仿佛在提醒世人:放慢一下腳步,不要急著去追逐世界,而是要好好地享受一下這個世界。

在小詩發病這一年來,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享受生活。女兒現在視力和聽力都大打折扣,手足軟麻乏力,已經上不了學,連在家裏走動都要專人服侍,但是我們從她身上卻得到前所未有的喜樂。真是奇怪,她完好無恙的時候,我們要求她學這個學那個,說是為了讓她成龍成鳳,其實我們是要她按照我們的章程活著,而達到我們為她設定的人生目標。或者說,我們把她的一生當成是我們做父母的成績單,她成才我們就覺得成功,她失敗我們就為自己的麵子跟著失落。直到現在她不能再按照我們的意誌活下去的時候,我們才真正地學會去欣賞她作為一位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她的成就----所能帶給我們的快樂。

她小時候我們伺候她吃喝拉撒睡,總覺得是一個難為的責任,連睡覺前的故事時間都是應付差事,巴不得她趕快長大點生活能夠自理。現在她吃飯喝湯常常滴滴答答的滿下巴都是,晚上有時候憋不住尿濕了被子,但是我們在伺候她的時候卻滿心歡喜。看著她滿足地斜躺著,靠在媽媽的胸前聽媽媽給她讀故事書,我們隻感到一股莫名的平安幸福。不是那種“夕陽無限好”的滿帶傷感的幸福,而是不計較回報地付出關愛的幸福。當愛在我們心中流淌出去,就讓我們產生了幸福感。怪不得熱戀中的男女,為對方付出的時候總是感到最幸福的,即使“為誰風雨立中宵”的當口,心裏也是美滋滋地繼續“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當愛情進一步發展下去,開始有權提出要求的時候,埋怨、紛爭、嫉妒、失落、等等的傷感就接踵而來了。現在我們仿佛有點明白那些弱智兒童的父母,怎麽還能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怎麽還能麵對別人異樣的眼光和憐憫的注視?原來,他們的幸福感一點都不比我們少啊。

我們每天把生活盡可能的簡化,晚上吃完飯陪孩子看看電視,就回房間躺床上幫女兒按摩,等她睡著了我們自己看書或者聊天,不再拚命去鑽研、去搜尋地追逐世界的紛紛擾擾,反而有那種從內心裏湧出來的滿足。懂心理學的朋友可以好好幫我們分析一下我們的精神狀態,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感悟。其實滿足的感覺都是一樣的,腰纏萬貫日理萬機的滿足,未必就比老婆孩子熱炕頭來的高超。同樣地,吃饅頭得飽跟吃魚翅得飽,含金量應該也是差不多。當我們降低了生活標準,或許就更容易達到幸福的臨界點。

退一步想,我們服侍她總好過要她來服侍我們;看著她貪婪地吃著我們給她燒的菜,總好過貪婪地看著她來為我們燒菜。我想,這不單止是因為付出愛心的同時我們收獲了幸福,也是因為付出勞動的同時,我們體現了自我的存在價值。種過玫瑰花的朋友的都知道,玫瑰開花之後要盡快把枯萎的花枝剪掉,才會有更多的鮮花從那枝子開出來,剪得越勤開得越多越快。如果守著僅有的玫瑰花繼續戀棧花枝,那麽這一枝子再也開不出鮮花了。可見能量養料是越給越有,給出去的渠道越通暢,補充進來的越慷慨。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個“福”就是指著這內心湧流出來的幸福,和天上湧流進來的祝福。

這一年多以來,我們收到朋友們和兄弟姐妹們的關懷愛心,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承當的,尤其是去年聖誕節前,關心的賀卡和禮物接踵而來,我們客廳的聖誕樹底下的禮物都疊了三層,還是鋪滿了一地。很多禮物和捐款都是匿名的,我們固然無法回報;即使是熟朋友,我們也沒能力一一回禮稱謝,唯有求我們天上的父,為我們敞開天上的窗戶,賜福給那些恩待祂兒女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