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女兒抗癌劄記(19)- 盡人事而待天命

(2012-10-12 10:34:45) 下一個

9-5-2012(星期四)

詩嫂昨天又帶著小詩去匹茲堡了,每三個星期一次的例行治療,這已經是第八次了,沒想到不知不覺之間,長達半年的第一個療程就這麽容易過去。回想這大半年來,當初還算醫治及時,放療了才一個星期,幾乎是立杆見影地把腫瘤壓製住了。雖然麵積沒有萎縮,但是密度大大地降低了,不再壓迫腦幹附近的神經,而且幾個月來都是處於平穩期,所以女兒發病以來幾乎沒有受過什麽重大的折磨和痛苦。

現在,放療的效益正在慢慢減退,存在身體裏麵的放射線大概在七月底就應該完全衰退了。所以七月底和九月初這次去匹茲堡複診的時候,當醫生看到MRI的結果,腫瘤還是保持原樣時,都特別地興奮,雖然這不能證明在匹茲堡試驗中的免疫療法有效,但這最起碼給我們買回了寶貴的時間,可以繼續進行試驗。因為這種腫瘤的複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且一旦複發,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大部分兒童的平均存活期是確診之後九個月,到目前為止極少有存活兩年以上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底應該算是最關鍵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放療的效益完全消失,免疫療法還不能證明有效,在這段醫療真空的時期裏,我們是完完全全在乎於上帝的恩典了。

在過去這段時光裏,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恩,每一天的平安度過、每一次女兒的開懷大笑,這些平時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都成了特別值得我們感謝的恩典。是啊,以後的日子我們都沒有辦法預知,明天的事誰也不知道,我們隻有學會享受今天,把握現在。耶穌說,一天的苦難一天當,不要為明天憂愁。摩西說,人要學會數算自己的日子。這些教訓,在聽道的時候常常聽到,但是若不是親曆其境,是絕對體會不了話語背後的重量。

或許這就是神允許苦難降臨的目的之一,好讓人謙卑下來,在苦難中明白到自己的脆弱和無能,然後才能徹底的依靠仰賴神的拯救,並且在等待的過程中,不再被無謂的憂慮所捆綁,完全的享受神“當天”的供應。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事,等待神的作為,並不代表個人什麽事都不做。耶穌在行神跡的時候,常常鼓勵人與祂同工;祂使拉撒路複活之後要“人”推開墓洞口的巨石;祂在把水變成酒之前要“人”把外麵六個水缸裝滿了水;祂讓“人”從清晨到深夜在祂屋門口排著隊等待醫治;祂要等“人”親手摸祂的衣服繐子才得痊愈;巴拉斯坦的癱子何止千萬?但是隻有那個被“人”用褥子從屋頂上垂到到耶穌麵前的才得醫治;五千人一排一排坐在野地裏,隻有那些拿到餅又分給別人的“人”才得以吃飽。可見,等待神做工的同時,人也要盡自己的本分,光有信心等待神的作為是不夠的,唯有等人力到了盡頭才是神的開始,隻不過當人盡力而為的時候,不用再為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力量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罷了。前幾篇引用過中國老祖宗的話:“盡人事(行為)而待天命(信心)”,這跟聖經的智慧不謀而合。

可惜,這中間的“度”很難把握,過去幾個月裏我們和女兒麵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對於信心和行動的理解。女兒認為信靠神就可以什麽都不用做,專心等待神來行祂的奇跡。每一次跟她講道理,都鬧得不歡而散,她哭訴說我們不理解她內心的痛苦,所以她覺得孤獨也很委屈,不願意任何人有任何的舉動---包括慰問和關心----提醒她是個病人。但是她偶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軟弱無力的抱著爸爸媽媽,哭著說“我隻是想活下去(I just want to live

隻不過人的天性都是想走捷徑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不用吃藥打針,不用食療藥療,不用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專心等候耶和華”就行了,這麽便宜的事誰不願意?可是他們忘了,神當初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在曠野白白地賜下糧食“嗎哪”,還得要以色列人每天出去野地裏采擷呢!今天,神讓人類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科學突飛猛進,各種古時候需要依靠神跡的疑難雜症,現在都有醫學上的良丹妙藥,這其實也是神的一種奇妙作為,不一定要看到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才叫看見了神跡。

開學這幾個星期小詩的表現挺好,比較願意配合我們勉力設計的食療菜譜和保健食品,大概是學校小朋友們活動多了,她那樣整天軟綿綿病懨懨地自己也不好受。但是她的食量還是很少,而且挑食的習慣依然很厲害,照這個進度所攝取的抗癌物質,恐怕一百年也累積不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臨界點。況且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十天還是十年?於是我們開始學著把事情交托出去、把自己超脫開來,學著信靠更高層次的主宰,就像小詩信靠我們一樣,不再自己盲目地為明天憂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