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女兒抗癌劄記(11)

(2012-03-20 10:52:14) 下一個

3-16-2012 (星期)

楊腓Philip Yancy在他的《無語問上帝》一書裏,提到美國的印地安那州鄉下有一個基督教派,特別強調禱告的力量,不管男女老少,凡是有病的一律不準去看醫生,否則就被視為信仰不夠堅定,病人和家屬唯有在家禱告祈盼神靈醫治。結果那個地方的孕婦死亡率是美國平均值的八倍,兒童死亡率也高出平均值三倍多。很多病例其實隻是源於簡單的細菌感染,根本不至於死,但是隻是因為人民的信念,導致悲劇不斷地發生。當地的記者報道這個地方,就直接在地圖上用一個墓碑做標誌。

昨天早上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個美國乳癌患者,眼看著身邊其他乳癌患者被放療化療折磨得死去活來到最後還是難逃一劫,於是她另闢蹊徑,基本摒棄傳統療法,完全靠自己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結果到現在六十五歲了還是活得很健康,網絡上她撰文討論心得,文章的最後不無得意地訕笑宗教和信仰,認為靠神不如靠人,靠人不如靠己。諷刺的是,這位無神論者的最後論點,和印地安那州那些宗教狂熱分子的論點,竟然完全相同。都認為醫生不可信也不可靠,隻不過一個過分強調個人的努力,另一個卻完全不在乎個人的努力。中國人推崇中庸之道,凡事講究不偏不倚的平和常理,所以曆來很少出現極端狂熱(宗教或反宗教)分子,看來小詩的病還是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去找解藥。

這兩個星期裏,小詩依然不願意跟我們配合,吃喝都很少,放療的副作用破壞了她的味覺,吃什麽都變了味。我們除了挖空心思為她準備不同口味的營養飲食,隻能苦口婆心地勸她,也不敢過分強迫她,怕她情緒波動太大反而影響健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飛走卻一籌莫展,夫妻倆隻能半夜裏抱頭痛哭。上星期詩嫂24小時不吃不喝,就匍匐在衣櫥裏絕食禱告,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可惜古人沒有講清楚怎麽樣才叫作“精誠”,否則事情就好辦了,哪怕是砍掉我們陽壽的一半去換女兒一輩子平安,我們也甘之如飴啊。

星期四的清晨,孩子們一如既往地忙著盥洗準備上學,小詩正梳頭的時候,跟媽媽說她在眼前看見星星,詩嫂一時沒會過意來,小詩那邊已經暈倒摔地上了。前後也不過幾秒鍾的時間,小詩醒過來之後就吐,肚子早就空了,也沒什麽可吐的。詩嫂費了牛勁才半拖半抱的把她弄上床,還好這兩星期小詩體重掉了百分之十,不然她隻能在冷磚地上躺著了。小詩靠在床上吃了點麥片粥,又昏睡了半天,精神就顯得好多了。這期間小詩沒有頭痛,也沒有持續嘔吐,所以我們的主治醫生也暈乎,隻囑咐我們繼續密切觀察,概如果是腫瘤複發,情況是要比這個強烈得多的。於是我們隻能幹等著,眼看這一天沒有別的症狀,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了下來。

我們估計小詩暈倒是因為營養不良,她這段日子常常坐著站起來就感覺天地搖晃,臉色青裏發黑,明顯是有一定程度的貧血。不過這咣當一倒也好,把她從逃避中摔回到現實裏麵,小詩開始正麵思考她跟小瘤的關係。

上學路上她問媽媽:“同學們和老師們都對我很好,你說他們是真心呢還是因為我生病了?”

詩嫂不知道她的意思,隨便問道:“既然他們對你好,你又何必追究他們的動機呢?”

小詩是女孩子心性,愛鑽牛角尖:“如果他們隻是因為我病了才對我好,那麽我好了他們就不理我了,我不想讓他們可憐我才對我好。

詩嫂趁機因勢利導:“我們的人生其實都需要經曆一些事情,這樣人性中的美善才有機會表現出來。這次你生病,有許許多多認識和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伯伯嬸嬸,哥哥姐姐,老師同學們都關心體貼著你的狀況。這就是神想要看到的,讓我們都彼此相親相愛,讓愛充滿我們的生活。隻不過這次神是安排讓你這個柔弱的小女生給大家提個醒罷了,其實你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受益最深的。等你長大了,病好了,很自然的你就知道如何去關懷你身邊的人,如何將你現在所得到的回報給身邊的人。時時記得別人的好處就是感恩,懂得感恩就是有福氣的人,這可不是一門容易學的功課啊。”

無奈小詩繼續往下鑽:“但是如果我死了,他們還會記得我嗎?”

詩嫂不願意她呆在牛角尖裏,說道:“要是真有那麽一天的話,你就去天堂了,到時你記不記得他們都還難講呢,你還在乎他們還記不記得你嗎?”

小詩好像懂了,但是還不甘心:“那媽媽你呢,你會記得我嗎?”

。。。

我不記得詩嫂是怎麽說的,自己盡顧著抹眼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