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女兒抗癌劄記(8)

(2012-02-17 06:36:56) 下一個

2-14-2012 (星期二)

今天是情人節。昨天晚上詩嫂和我哄睡了孩子,又加班加點忙到半夜,幫小詩和她弟弟把情人卡都寫好了。全班二三十個同學,我們就要準備二三十份巧克力糖果包,一張張賀卡上寫好他們的名字,粘上精美的貼紙,孩子明天上學好輕輕鬆鬆地當個稱職的情人。另外還要糊好一個大盒子,包上花紙,貼上圖案裝飾,準備接受二三十個“情人”送出來的巧克力糖果包和寫好名字的賀卡。可惜的是,這麽大的功夫花下去,無論多麽精美的賀卡和裝飾,大概也就換來“情人”們幾秒鍾的專注,後麵還有幾十個“情人”排隊等著獻寶呢。

昨天和前天分別去看了兩個中醫,號了脈都說小詩“氣血兩虧”,要補脾胃升血氣,慢慢自然就能把腫瘤化掉。看他們這麽篤定,我們反而倒猶豫了,怕藥性跟放療的射線有衝突,要知道傳統西醫在放療期間,是連維他命都不讓我們吃的。但是身邊的朋友根據自己親身經曆,跟我們說得很直白:醫生的著眼點不一定就是為了小詩的利益最大化。而我們在網上網下收集來的資料,點點滴滴也都在訴說著腫瘤病患對西醫那種難舍難離的無奈,無可否認,西醫對付腫瘤的三道板斧(切、放、化)的確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破壞力,死裏逃生的病人很大程度是在碰運氣。中醫還說小詩不能再吃生冷的東西,連水果都要少吃,在這個普世都認為生吃水果蔬菜是健康之源的時代,我們對健康的傳統認知又受到了挑戰。

當人有了自由選擇的時候,困惑也就隨之而來。信誰呢?信到什麽程度呢?一塊帆布如果隻是用來紮帳篷露營,我們對它的信心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但是如果這塊帆布是用來做降落傘,就要好好地研究研究才敢說有沒有信心了。如果看中醫隻是為了扶正祛邪、強身健體,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如果看中醫就必須是停止西醫慣用的放療或者化療,說出這個“信”字就驚天動地了。看來信心的大小,是根據所付出的代價來衡量的。其實現實生活裏麵也是這麽一回事,付出的代價不高,我們也不會認真看待。怪不得有人打麻將一定要賭錢,哪怕隻是一分錢一注也要用真錢,概非用真錢不能逼出真本事。

說到信心,不能不提到聖經裏麵的“信心之父” 亞伯拉罕,這幾天我腦袋裏麵揮之不去的,盡是亞伯拉罕把獨生兒子送上祭壇的故事。我常常在揣摩亞伯拉罕當時的心理交戰,當他帶著以撒,走了三天一步一步走向祭壇,他的心真的那麽坦然嗎?當他堆積柴火準備獻祭的時候,他難道一點都沒有忐忑不安嗎?從現代無神論者來看,這是徹頭徹尾的迷信加愚昧,但是從他卻生出了今天二十多億屬靈的後裔。到底誰更有智慧?不輕易相信的,還是不輕易懷疑的?

所幸我們目前還不需要押上小詩的生命去賭一回,但是早晚會有那麽一天的,上帝為小詩打開的窗口很短,但願我們到那個時候有智慧去“信”,並且有智慧去“不疑”,更不要事後追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