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我們全家開車一小時到本州北部的山裏頭,作了一趟掘金之旅。不說不知道,我們州還掀起過全美國第一次掘金熱潮呢,比舊金山的掘金熱還早幾十年。後來藏金量逐漸減少,采礦成本上升,加上舊金山發現金礦而且金源豐富,於是淘金者都另謀高就去了,這裏就漸漸式微,終於在十九世紀初完全關閉。為了防止私人掘金,所有的礦洞裏都注滿了水,表示徹底廢棄。當上世紀七十年代金價高企的時候,曾經有開發商想把這些金礦搞活,但是等到泵出了地下水,鋪陳了現代化配套門麵,金價又滑落了,於是就索性開放成了旅遊景點。我們在本州住了十幾年,還是剛剛聽鄰居說起這個故事,慚愧。
到了地方先驗明正身,的確是明碼實價的國家曆史文物保護點,不是黑店。
浩浩蕩蕩的美國第N 代掘金尋夢大軍,恭喜發財來了。
就這一桶沙子,裏麵埋了不少寶石( Gemstone ),十五刀一桶。
淘金是個細致活,手拿金盤左右輕微晃動,目的是把沉重的金沙晃到盤底。
然後泡水,靠水的回流力量把表麵浮沙衝走,泡水力度不能太猛,不然水流量太大就連金沙都衝走了。如此這般重複又重複的幹,晃動–衝水–再晃動–再衝水,一盤金沙要 15 到 20 分鍾才能淘完。
淘到差不多就要師傅出馬了,人家幹這行當的架勢就是不凡,隨手晃動泡水,三下五除二,就把剩下的金沙都消滅了。
這一盤金沙六刀,淘出來三小片金沙,得用超級放大鏡才能看得見。
看看金沙裝在小試管裏頭的情況(用了三倍的放大鏡近攝)。其實這些金沙都是人工放進沙盤裏的,每一片都被捶打得比紙還薄,如果想淘金又不想那麽辛苦,直接去附設的禮品店裏買一管都裝滿了的黃金,黃澄澄金燦燦的,光鮮亮麗得多,也就賣 5 刀。怪不得美國金礦都要關門,就這種淘金速度,想發財還不如去餐館打工。
淘完金,就要下去礦洞體驗生活了。這裏的軌道是用來運行礦車,把帶有金沙的石頭運到洞外碾碎細淘。當時的礦車都是電動的,就像遊樂場裏的碰碰車一樣,每個礦車都有一根長杆連接到隧道頂部的高壓電線。那根高壓電線就靠頂部的一個個鐵鉤固定位置,一路連接到隧道之外。那時候電力還是個新鮮事物,人們普遍防範意識不足,常常有礦工不小心碰高壓電線到而死亡,據說平均每星期一例觸電事件。
據說一百五十多年前在這個石壁上,一天之內掘出 40 多磅的黃金,是當時的世界紀錄。但是這個礦洞卻在那之後的五十年破產了,真是世事常變、興衰無常。
藏金量豐富的金石岩在沉澱的時候,和石英走得很近,所以采礦工程師隻要跟蹤石英的脈絡就能順藤摸瓜地找到金礦。
掘金用的都是當時最頂尖的科學技術,這個礦洞也不例外,這兩個是用油壓來打洞的工具,兩個人操作,在石壁旁邊和頂部打出一個個圓洞,用來塞炸藥。這倆工具有個外號叫“ Widow Maker ”,因為石壁頂部打洞常常造成石塊塌陷壓死工人,而且石道內塵石飛揚,生活環境極端惡劣,工人多有患肺病而犧牲的。雖然工作這麽苛刻,但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礦工的工資一般比其他工種高一倍。
還有一種礦工的工資比一般的礦工又高一倍,這種礦工叫“安全技工”,專門負責保證其他礦工的生命安全 ---- 用他們自己的生命。話說礦洞裏麵要靠炸藥爆破來采礦和拓展,有時候有些圓洞裏的炸藥不炸,這就用到這些“安全技工”來把這些炸藥勾出來,拿到洞外引爆以確保礦洞的安全。這些安全技工一天就幹這一趟事,就去拿工資下班了。回到城裏吃喝玩樂,實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聽完這麽沉重的往事,看點溫馨的吧,礦洞裏的蝙蝠,雙宿雙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