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說說當年跑龍套的那點事

(2010-12-15 06:05:37) 下一個

          昨天去朋友太太的博客捧場,看到一篇文章很有趣,說的是朋友的小兒子很有表演天份,嫂夫人又被星探勾起了當星媽的美夢,於是找了個有信譽的經理公司,正式開展了兒子的星光之旅。這一路走來其實苦多於樂,無休止的試鏡對孩子和大人都是折磨,有的時候要開一兩個小時的車就為了幾分鍾的試鏡,還不擔保有結果。嫂子說,當星媽固然很累,但是看著兒子那滿足勁兒,想著又能夠讓孩子多一些磨練,多少苦和累也都認了。 

          讀著她的文章,我想起自己在大學的時候也有過一段跑龍套的經曆,雖然沒有什麽光彩耀目的故事,但是偶然回味起來也挺好玩的。 

          大三那年,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小廣告,大意是某知名電影明星經理公司擴充營業,需要培養大量有潛力的演員,以應付日益繁忙的電影和廣告的需求。坦白講,當時還真沒有什麽做明星的美夢,隻是覺得“娛樂圈”挺多姿多彩的又饒有神秘感,有機會打打擦邊球去玩玩也好,於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到經理公司登門應聘。擴充營業之後的經理公司一共有兩個人,一個經理,一個攝影師。經理人循例讓我做了一些動作、表情、念了一些對白,倒也沒有刻意刁難,大概是看我一身仙風道骨,沒什麽心情來跟我潛規則;也可能真的是用人之際,什麽酸瓜歪棗都有殺錯不放過。 

          填完表格,我就是這個經理公司大有潛力的明日之星了,經理覺得我要拍攝一套藝術照,外加一個藝術錄像,以供電影製片們鑒賞膜拜,我想這當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爽快的掏了2000元,搔首弄姿地讓攝影師擺弄。這讓人擺弄著,我還真學了幾個藝術造型(“普斯”),跟芙蓉JJ有得一拚。等拍好了影集和錄像,接下來就是和所有明天的昨天的今天的大明星一樣,回家等通告了。 

          回家想想,挺有點患得患失,怕被人暗算了。但是看那經理公司坐落在新建的商業大廈,門簾光鮮,起碼不是皮包公司;攝影棚內一切燈光腳架俱全,即使是租的也得花不少本錢;經理人沒有特別的討好遊說,隻是一切公事公辦的態度,起碼不是有求於我,這就不像一般的江湖騙子。最重要的,自己手上就拿著那本青春倩影集,看上去挺專業的,把咱照得挺小白臉的,大不了這不還能撈個傳家之寶不是?這麽想,心裏就舒坦了。父母對於這類非原則性問題一向大而化之,所以在他們那裏沒有壓力,也沒有鼓勵。 

          忘記等了多少年月,通告終於來了,是去某大學為某部電影當群眾演員,某大學在我們家附近,中學時候常去那裏食堂晃悠,期望跟哪個教授混個臉熟,高考時候可以得點好處,幾年過去了,教授一個沒碰著,某大學裏裏外外幾角旮旯倒是門清。那天拿著通告早早趕到地點,看見一夥人已經在那兒搭布景搭架台擺弄家夥,於是找到片場助理核對身份,跟著就被帶到一堆群眾那裏紮堆去了。群眾演員穿的道具服裝是大學畢業時候的學士袍,一件件還算幹淨,往身上一罩,大了小了都無所謂。女主角演的不是大學生,穿的衣服就比較講究,衣不稱身時背後用許多別針臨時縫上對付著。 

          這部電影講啥我還不大清楚,女一號還是個挺有名氣的明星,男一號是誰就忘了。我參加的這場戲講的是男一號大學畢業要跟女一號分手,女一號趕來學校,在畢業典禮的“大庭廣眾”上苦苦挽留男一號。我們廣大的七八個群眾都是男一號的同學,在畢業禮照全家福的時候我就站在男一號的正後排,在鏡頭的右上角,應該算是男二號了吧,居然還有一句對白,就是當女一號跑進來撕聲力歇地哭求男一號的時候,我要對她指指點點並小聲跟旁邊的“同學”嘀咕一句,嘀咕題材不限,純粹自由發揮。在這麽近的距離底下看著女一號那曾經遙不可及的美麗臉蛋,我有點感到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而且在厚厚的粉底遮蓋之下,那臉蛋因為憤怒而扭曲,耳邊回蕩著她的尖叫,讓我以後幾天都咽不下飯。結果這電影到底我還是沒去看,盡管裏麵有兩秒鍾我的正麵免冠小特寫。 

          群眾演員這口飯其實不容易吃,一場戲順順利利拍下來也得幾個小時,一開場就得去報到,有時候主角演員遲到,全場就得等著;有時候布景遇到麻煩,全場又得等著,等還可以忍受,但是莫名其妙的幹等就讓人難熬了。幹等幾個小時然後拿個幾百塊,餐館打工也不過如是,起碼在時間上還不至於那麽拖累人。 

          相比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當廣告裏的群眾演員,雖然沒有什麽大明星,但是人少容易張羅,可是通告的時間有時候也挺刁鑽的。有一次通告是到一個夜店拍手表的廣告,因為要等夜店打烊,所以所有人員在淩晨三點才能開工。在那十幾秒鍾的廣告裏,有一個鏡頭是講一對男女,在夜店裏喁喁細語、淺盞低唱,夜店打烊了還舍不得離開。我就是演那個打烊的夜店夥計,動作要求打著哈欠去關燈。攝影機在夜店的外麵,透過落地玻璃拍攝那對憑窗而坐的男女,為了增加浪漫氣氛,窗戶上撒上水珠表示外麵下著大雨。我在夜店的櫃台裏麵打哈欠,隔著幾張吧台和一片玻璃加上玻璃上的水珠,拍攝出來也就跟畫麵上一個蒼蠅的陰影差不多。清晨完工了回家補睡一覺,這一天也就報銷了。 

          這個廣告倒是時常看到,但是自己在裏麵不顯山不露水的,看著也就沒什麽感覺。後來陸續拍了幾個廣告和電影,也不外乎路人甲,同學乙。想要應聘更有戲份的角色,就得去試鏡,那才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熬煉。經常奔波勞頓幾個小時搭進去,一點回響都沒有。慢慢就感覺到幹這一行是挺浪費生命的,掙的錢還不如當家教來得多。同時大學的課程也緊了,我在學校各個係裏的學生會裏還兼著不少的差事,群眾演員這個飯碗就慢慢擱下了。反正把投進去的本錢都撈回來了,還附帶一本私房藝術照,咱也沒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