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父親在北大荒的日子(5)- 誘惑

(2010-09-17 08:28:07) 下一個


      在大躍進期間,糧荒極其嚴重,農村中裙帶關係複雜,上至大隊幹部,下至社員,大家沆瀣一氣,時常發生偷糧之事,往往一夜之間,糧倉的土牆被鑿穿,大量的種子被偷走。追查起來,看更的人承認睡著了,又能把他奈何?隻好不了了之。隊長和指導員研究的結果,認為我單身一人,是守糧倉的最佳人選。糧倉旁邊有一座空屋,裏麵生著火爐,好讓看更員躲避風雪。每天晚上,幹部和保管員清點糧倉後上鎖,在獲得默許之下,我在棉手套裏裝點黃豆帶出來,夜裏在火爐上放一把鐵鍬,在上麵炒大豆吃。偶爾揹著三八大蓋出外巡邏,白天可以睡覺,這倒是一份優差。東北的大豆顆粒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營養價值甚多。我天天吃炒大豆,不用任何藥物,浮腫居然在半年左右消失,身體也逐漸恢複。
 

一天晚上,有一個社員向我訴說家裏的存糧都吃完了,媳婦沒奶,小孩餓得直哭,他要我允許他進入糧倉搞點糧食,並叫我到他家裏熱炕頭歇歇,讓他媳婦陪我。。。我盡管非常同情他的生活處境,但這是原則問題啊!我隻有斷然拒絕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人民的生活是多麽的艱苦和悲哀啊,我把當晚準備炒吃的大豆讓他拿回去,個人能做的實在非常有限。 

在那饑荒的年代,村民也有自救的辦法,比如在冬天去打魚。幾個人合夥在結伴冰近一公尺的河床上,用“冰穿”鑿開直徑二、三尺的洞,然後用長杆紮住漁網在河下撈魚。一網上來,總有十多條泥鰍。人多力壯的,一天可以撈個三兩麻袋的魚獲。我也曾試過揹著幹糧、麻袋和長網,行十多裏地去到河邊,在別人廢棄的河洞裏撈魚,間中也有一兩條泥鰍,這樣一天下來,也撈個三五斤。揹回家後也不用洗,直接用火烘著吃,雖然缺油少鹽,但是味道還算鮮美。飽餐一頓後,總算增加一點營養,當是勞累一天的收獲。 

這些點滴,後來成為我教育子女的題材,每當我捧起飯碗,看著這白雪一樣的米飯時,心裏總是警惕自己,要珍惜這寶中之寶,不要忘記過去艱苦的歲月。 

經過五年的勞動鍛煉,1963年春,我被分配到木蘭縣林業局的XX林場下麵一個林業站當站員。這裏離開縣城有九十華裏,隻有三人,工作主要是幫助大小生產隊的幹部們研究生產、宣傳護林防火、組織群眾植樹造林。我每天要自己煮飯,生活比農場還要艱苦。對於這樣的工作分配,自己一直想不通。但這是組織紀律,隻能服從。既然是工作需要,也隻好接受。其實,我的惡夢才剛剛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