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宣教雜談

(2010-08-17 09:41:44) 下一個

網上論壇看到有人討論那個上月被塔利班殺害的英國女醫生,大部分人都肯定她為窮人服務的意願和高尚品格,也都同情並可惜她的遭遇。但是對她的動機與使命,則都持否定的態度。大家都認為:來免費治病很好,但是來宣教還是免了吧。其實這是很不合理的論調,若不是因為基督教那種博愛的精神,沒有人會放棄自己絕頂優越的生活,冒生命危險跑到窮鄉僻壤,去為異鄉異族的窮人治病的。我們既然肯定了她的這種愛心,就必須接受她背後那愛的源頭和原動力。也就是說,我們要認識到,她治病的動力是對人類的愛,因為感受到愛對人性的重要,所以要宣揚這種愛。人的身體是必然朽壞的,治好了病治不了命,若不能從精神上使人解脫,肉體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孫中山和魯迅放棄了醫生的榮華富貴,而一生勞苦奔波,也是因為有了這種認識,隻不過用的方法不一樣。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民營福利機構,不論是贈醫施藥,還是收容孤寡,到處都有宣教士的影子。這些機構很多是教會設立的,或者是接受教會支持的,或者由基督徒主持或參與服務,換言之,若沒有主內弟兄姐妹的愛,這個世界是挺悲慘的。愛自己的血肉至親,或者愛那些可愛的人,是人的本能,動物也有這種本能。 隻有當人去愛那些不可愛的,甚至從人的角度來講是可恨的,那才表現出人類有別於動物的情操。

我們從小接受教育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這是不錯的。基督徒對人有愛是因為我們都是上帝的創造,所以In God We Trust。因為對人的愛,而尊重每個人的天賦人權。歐美發達國家的民主政治體係,正是立基於基督教的這種愛。晚清洋務運動引進了大批的堅船利炮,但是對於創造這種科學進步的背後那種民主議政製度,卻敬而遠之;五四青年要民主要科學,但是對於民主政治背後的博愛精神,卻是懵懵懂懂;新中國引進了階級的愛,但是奠基在唯物基礎上的愛,卻是一個大笑話,因為物質和精神是兩個不能混淆的範疇,康得和黑格爾早就有所論述;六四學生呼籲民主,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認識到民主是逆反人類的本性的,人的本性就是自私和貪婪,沒有超自然的大愛注入,民主也不過就是一出鬧劇,民國初年和台灣現在,都是現成的例子。此所以為什麽基督徒要到世界各地宣教,因為隻有徹底改變人的本性,世界才有可能變得更美麗。當然,宣教最主要地目的是拯救人的靈魂,好使人認罪悔改而脫離死亡,進入永生,但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其實,中國人是很應該感謝外國宣教士的,遠的如利瑪竇,南懷仁,湯若望,早已家喻戶曉,就不多說了。義和團在京津晉魯豫一帶殺害了六七百名外國宣教士,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出於對中國人民的憐憫和博愛,而拋棄了本國富足的生活,來到中國服務弱勢族群。近一百年來,外國宣教士主辦的醫院,學校,孤兒院等,為中國人脫離苦難,進入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中國的醫療係統還是以十字架為標誌,可見教會對中國影響之深遠。

                論到晚清的宣教士,恐怕會勾起不少人的民族神經。中國近百年來的苦難,就是由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拉開序幕。各個條約的通商條件都要求清政府解除教禁,允許自由傳教,於是隨著洋人的炮火,宣教士重新進入中國,這當然得不到國人的好感,所以,國人把他們對洋人和洋奴的痛恨,轉嫁到了手無寸鐵的洋教和教民身上。至於說帝國主義拿宣揚基督教做為侵略手段,想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一種誤解。持這種論點的人,因為看到洋人把鴉片傾銷給中國來腐蝕中國人的身體, 所以也以為他們把宗教帶來中國是為了腐蝕中國人的靈魂。當新中國肅反了所有的宗教,我們正好可以看看我們的靈魂汙穢病態到了什麽程度,文革的時候達到巔峰,四十年過去了,現在也沒進化到哪裏。外國人當年以宣教為通商條件,正是為了拯救人的靈魂,宣教士不錯是乘坐通商的洋輪進入中國或者任何其他殖民地,但是他們不是政府的統戰工具,他們絕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家族的供應或本國教友的捐助過日子,並且還要周濟身邊的弱勢族群。當然,確實有一些教士勾結洋商,本地教徒們也有一些敗類,仰仗洋人氣焰,製造所謂的“教案” 欺壓自己同胞,但這些並不宣教的原來目的。 

說到教徒中的敗類,就順便提一提,跟多人看見教會中人的種種劣行, 而對基督教反感,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去教會的人不一定都是基督徒,自稱是教徒的甚至積極來宣教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基督徒。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最簡單就是看看他對人對事有沒有寬容的愛心。真正的基督徒應該是能讓人如沐春風的,是能讓人感到一種由心裏散發的一種平安與喜樂,是帶著對生命對世界的一種泰然的洞察力,是帶有一種對世界的混亂處變不驚的智慧。我能力有限,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