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嗎?
最近一期的《
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了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學副教授Stephen Brooks 和William Wohlforth的文章“曾經的和未來的超級大國: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嗎?”文章問道:25年後,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將會終結嗎?許多人認為沒錯,中國正在快速崛起,迎頭趕上,在不久的將來將超越美國。從許多方麵來衡量,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並將超過美國,盡管它的發展有放緩的跡象。由於錢多、富得流油,中國到處撒錢結交朋友,嚇阻敵人,並加快軍力現代化建設,對周邊領土的主張和聲索行為越來越大膽。對許多人來說,中國能否成為越級大國不是個問題,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奧巴馬和習近平出席2016年3月16日在美國召開的核峰會
但是,這是一廂情願的,亦或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思維。經濟成長不再象過去一樣能直接轉化為軍事強權,也就是說,大國更難崛起,已經崛起的大國更難衰落。中國作為唯一潛在的超級大國要想真正做到與美國平起平坐,還需麵對許多棘手的挑戰,因為它在科技領域落後太多。盡管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已經從頂峰衰退,但是它的軍事霸權無人能撼動,為了維護自由的國際秩序而遍布全球的盟友體係不會變(除非華盛頓昏了頭把它們給拋棄了)。因此,不要指望國際政治霸權會發生轉移,在今後數十年內,美國仍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一強獨霸的局麵有助於美國遠離傳統的大國間的戰爭風險。它將賦於華盛頓更多選擇以應對非傳統的威脅如恐怖主義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但是,當出現相互製約的優先權時,它也會增加領導和武力選擇上的重負,尤其是在財政越來越吃緊的情況下。正如《蜘蛛俠》電影裏所演繹的“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要想扮演好領袖角色,華盛頓必須展示成熟的外交技巧,這恰恰是我們一直欠缺的地方。
文章指出,僅僅憑全球第一的GDP總量無法讓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更何況中國還麵臨許許多多挑戰如經濟放緩、環境汙染、無處不在的貪汙腐敗、充滿風險的金融巿場、不健全的社安網絡、急速老齡化的人口以及動蕩的中產階級。中國與美國相比,其劣勢是其缺乏高科技,50%以上的出口產品是屬於“來料加工”。世界銀行的結算數據表明,僅僅2013年美國從知識產權和專利使用費上獲得的收益是1,280億美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四倍,而中國隻有少得可憐的10億美元。2012年,美國的專利數量是14000個,是中國的七倍。再看占據前1%的科技和工程專業論文被引用次數,美國占世界總數的50%,是中國的八倍。還有諾貝爾獎,自1990年以來,美國在物理、化學和醫學領域獲得114次諾貝爾獎,中國隻有2次。
GDP是上世紀中葉提出的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統計方法,它主要用於統計製造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它片麵地誇大了中國的經濟實力,沒有考慮到中國經濟采用的斷絕子孫式的發展方式對環境、生態和健康造成的破壞。最近聯合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統計方法,被稱為“廣義財富”(inclusive wealth)。它從三方麵來衡量一國的經濟實力:一是製造業資本(道路、高樓、機器和設備),二是人力資本(技能、教育和健康),三是自然資本(地下資源、生態環境和大氣)。把這三方麵合並統計,美國的廣義財富是144萬億美元,是中國的32萬億美元廣義財富的4.5倍。
GDP和廣義財富的統計方法各有優缺點,GDP發映的是一國的創收能力,廣義財富反映了一個國的收支平衡狀況和戰略儲備水平,在戰時它反映了一國能夠動員的戰略能力。兩者結合使用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無論從哪個方麵來比較美中經濟實力,很顯然,在將資源轉化為軍事實力的能力上,美國更勝一籌。曆史上,潛在的超級大國與已經崛起的超級大國相比,它們在科技領域相差無幾。舉例來說,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科技領域美國並不比英國落後多少,在戰爭期間德國的科技也不比同盟國落後,在冷戰期間,前蘇聯的科技也不比美國落後多少。這意味著,當挑戰由經濟而引起時,很快就會形成對占據壟斷地位的美國霸權的軍事挑戰。由於中國相對落後的科技實力,雖然它在經濟上仍持續增長,但是它無法輕易從軍事上追趕上來,成為一個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對手,相反,現時中國僅僅隻能算是一個地區強權。
如果中國僅僅想成為一個地區強權,那麽中美在經濟和科技上麵的差別將是無關緊要的。令美國成為世界霸權的是其全球範圍內的行動能力,獲得此能力的門檻相當高。要想進入這個門檻,首先要具備“公地控製”(command of commons)能力,即對任何指定的國際空域、海域和宇宙空間的控製能力,以及管理這些公地必須具備的基礎設施。“公地控製”係統由14個不同的子係統組成,美國在其中任何一個係統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來說,要想在任何一個子係統領域追上美國都將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更不用說在所有領域。
中國的國防工業仍處在嬰兒期。中國除了在彈道導彈領域比較先進外,在其它方麵如先進的常規武器裝備、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反潛作戰能力等方麵落後美國很多。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從大蕭條中走出來,轉變為一個狂熱的戰爭機器,德國從一戰後被解除武裝的戰敗者成為一個征服歐洲的巨人,蘇聯從戰爭和革命中恢複元氣成為一個難以對付的陸上強權,在接著的十年內,美國飛速發展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現今,幾乎無人會預言,世界還會發生又一次世界大戰,甚至又一次冷戰,但是,許多觀察家認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將立刻變得很危險如果它將經濟實力轉化軍事能力。
但是,如今與你爺爺所處的時代完全不同。我們也許還在爭論,從強權到超級大國的道路上中國是否不久將到達第一個重要的裏程碑:獲得必要的經濟實力。但是,巨大的經濟實力單方麵不會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超級大國,也不會讓它跨越第二個門檻,獲得必要的科技實力。下一步,中國麵臨的挑戰是如何將表麵的實力轉變為向全球投射力量的係統能力,並學會如何使用它。其中每一步都將是既耗時又是充滿困難的。所以,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將徘徊在強權和超級大國之間。你也許可以把它稱之為“潛在的超級大國”。受益於其經濟成長,中國已經具備爆發力,但是在它取得超級大國地位所必須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之前,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中國士兵正在巡邏永暑礁
美國絕對的軍事優勢和正在衰落的經濟霸權將考驗美國應對挑戰的能力。通過運用區域拒止戰略,美國將嚇阻中國的戰略野心,保護其盟友。
中國想取代美國,目前看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