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在西方長大 --- 18. 情移英格蘭

(2016-03-01 02:31:17) 下一個

剛到英國不到一個月,經朋友介紹,妻子就找到了一份永久的正式工作,在埃塞克斯大學的學生宿舍做清潔。周一到周四,工作時間是從上午9點到下午2點,而周五則是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中午有半小時的午飯休息時間,工錢好像是每小時5英鎊左右。這樣,既不影響家務和家庭生活,還可以增加收入,也免去了她終日裏對著秋冬季的綿綿陰雨而產生的不快。現在她的英語應付生活和工作已經不是問題,與同事們交流、開玩笑也應對自如了。

在工作之餘,妻子還時常到大學的圖書館瀏覽報紙、期刊、或者借閱一些圖書,充實自己。

埃塞克斯大學圖書館的電梯與國內的不同,這裏的電梯沒有門,工作時間永遠沒有停止,兩個電梯的無門籠子在兩個電梯通道之間一上一下不停的轉動,上下電梯必須要在籠子轉到你的麵前的時候跳上去或跳下來。剛開始使用這種電梯的時候,妻子有點害怕,習慣之後還覺得有點好玩了。

妻子與她的同事們相處都比較和諧,其中與琳達、蘇、愛蓮相處尤為融洽。妻子也經常從這三位女同事那裏學到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土著’英語,如‘Pop to the loo’,‘easy peasy lemon squeezy’,‘pain in the arse’等等。

蘇原來是巴克萊銀行的高級職員,收入較高,但壓力較大,故而辭職,轉而來到大學做清潔。當地人這種能上能下、淡定而灑脫的生活態度也讓妻子感慨,這對那種很多隻能上不能下的中國人是不可理解的。和我一樣,妻子在國內時也是高校教師,剛開始做清潔時還有失落感,和蘇交往後,這種失落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和與坦然。

妻子也偶爾和同事們一起去飯店、酒吧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和娛樂,雖然酒吧裏的噪聲影響她的英語聽力和交流,卻使她和同事們的交往更加緊密,互相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憂愁和幸福。

蘇的女兒是劍橋大學的大學生,既漂亮又聰明,還是學校劃船運動隊的隊員,但不知為什麽,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忽然得了憂鬱症,不能繼續學習,沒辦法,最後休學,在家裏休養治療。用蘇的話來說,女兒的大腦“is switched off”。

除了同事,妻子還和許多學生宿舍的學生們成了朋友,請他們到家裏吃飯、聊天。通過房東,我們還認識了一些當地的華人家庭,與他們共同出遊、聚餐、玩撲克。與兒子的感覺類似,妻子也覺得生活越來越有趣,對那綿綿陰雨也習以為常了。

2003年的四月份,我到法國的聖馬洛參加學術會議,並順道去聖米歇爾山參觀遊覽,一個星期後回來時發現,妻子與詹姆斯的奶奶又成了好朋友,原來奶奶耳朵出了問題,需要每天換藥,妻子自願擔當起了護士的責任。妻子就是這樣熱情、外向、樂觀、開朗、大方,具有O型血質的一切特征,在熱心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獲友誼和快樂,她的生活永遠不會寂寞,總能在各種條件下尋得生活的充實和樂趣。

一個春光明媚的周六上午,我們來到科恩河邊散步,見河岸上有很多人,如同過節一般。原來維文後在與河對岸的村莊在河的兩邊進行拔河比賽,這可是真正的拔河了。好像參加的人數不受限製,但因為繩子的長度有限,所以實際上,能夠參加的人數還是不能太多。兩邊的人都在大聲的喊著、叫著,為自己一邊加油助威,妻子不知道英文‘加油’怎麽說,便大聲的用漢語喊:“加油”,旁邊的人雖然不懂她喊的是什麽,也聽不清她在喊什麽,因為她一個人的聲音已經被淹沒在其他人的助威聲中,但可以猜到她一定是在為這一方鼓勁。實際上,人們也不需要聽清什麽,當時的氣氛是,聲音就是力量!妻子同大家一樣,激動、興奮!

真正使妻子喜歡上英國的原因是這裏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妻子的本科和研究生所學都是曆史,但在國內的課堂裏學到的都隻是書本上的骨架知識,到了英國,她有一種來到了生活中的曆史博物館的感覺。無論是參觀倫敦塔、溫莎城堡、劍橋大學、維文後村莊的古房屋,還是遊覽羅馬人留下的科爾切斯特城堡以及倫敦的大英帝國博物館,她都仔細閱讀景區中的每一個說明和注解,使她的曆史知識變得有血有肉,更加豐富。

很多華人剛到英國時,感到整個國家到處都很破舊,就連倫敦也沒有多少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其實,英國的魅力就存在於這種‘破舊’之中。走在倫敦街頭,你會發現,雖然沒有太多美國或中國式的帶有強烈炫耀感的現代派高層建築,但街道兩旁的房屋,很多都散發著濃厚的藝術氣質和厚重的曆史氣息。更不要說那些皇家宮殿與皇家園林、掛著大笨鍾的國會大廈、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教堂、倫敦塔橋、等等,無一不透著帝國時代的莊重與威嚴,向世人展示著這片土地上幾個世紀以來的繁榮與強大。

而這種強烈的曆史文化氣氛並不會因為走出城市、進入鄉村而消失。相反,它會越來越濃烈,因為它已經深深的植入到鄉村的土壤中,伴隨著泥土的芬芳而散發在空氣中。在英國的鄉村,你能明顯的感覺到17世紀、18世紀、19世紀與當代社會的共同存在。它能喚醒留在你基因深處幾個世紀前的記憶,重溫你的前世,讓你感到熟悉和親切。當你行走在鄉村狹窄的鄉土路上,有時你會分不清是在現實中還是童話世界。那鄉村裏獨有的小房子和長滿鮮花和綠草的前後院子以及院子裏的各種樹木,分明就是一幅浪漫的油畫,就是一首抒情的小詩,它不會讓你感到它的狹小,卻讓你產生去生活其中的強烈願望,因為那裏有你能明顯感覺到的平靜與溫馨。

更令人感慨的是英國人的生活態度,他們在祖先留下來的鄉村房屋裏簡樸而安詳的生活著,淡定、隨緣,並不追求很多華人強烈追求的豪宅、名車與名牌,卻願與自然為伴,追求心靈的平安。

妻子現在是越來越真正的喜歡英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謝謝!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在跟讀,寫得真好!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島水鳥' 的評論 : 就是,在喜歡的地方生活,才更有生活的樂趣。
南島水鳥 回複 悄悄話 英格蘭很耐看,為你妻子能移情於英國而高興!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無論是澳洲、英國或新西蘭,這裏的人們生活的更加自然,沒有中國式的浮誇和炫耀,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對於什麽是幸福的生活(人生)西方人的理解比當下的國人要更睿智!
對何為曆史,文明也一樣!
可歎我泱泱中華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