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行車的歲月

(2016-02-04 21:39:22) 下一個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自行車曾是富裕家庭的標誌之一,與縫紉機、收音機、手表並稱為當時的‘四大件’。我的一個遠房親戚就曾因偷了幾輛自行車而被判入獄10年,好在他利用這監獄裏的10年學會了木工技藝,出獄後成了木匠。估計那時候的自行車比現在的汽車都要值錢了吧。

那時的自行車樣式都很單一,都是車架帶有粗大橫梁的28寸老式自行車,還有加重自行車,前麵有保險杆,後貨架更粗壯,有雙重支撐杆,能帶更多的重物。26車都比較少見,24車或具有斜梁的自行車,我隻是長大以後才見到。當時自行車的選擇範圍很小,我們當地能見到‘名牌’有 飛鴿、永久、金鹿等幾個牌子。記得好像金鹿自行車是腳閘,腳向前蹬是前行,向後蹬是刹車。而其他自行車是手閘。當年誰要是買了一輛自行車,都是像愛護今天的汽車一樣愛護他們的自行車,我記得一位中學同學的家裏新買了一輛自行車,在使用之前,同學先到商店裏買了一種塑料寬帶將車身全部都纏起來,以免擦傷或劃傷。

今天,對很多人而言,自行車已經成了玩具或鍛煉身體的工具,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總能買到與其身高對應的自行車,學車或騎行都很方便。當年我們根本就見不到兒童自行車,既或是有,也不是大多數的普通家庭能消費得起的。自然,我們小孩子學車都是用那笨重的28自行車。孩子們太小,沒辦法坐到車座上,就騎著橫梁蹬車。更小的孩子連橫梁也騎不上去,就掏襠,就是左腳踏在左側腳登板上,右腿穿過橫梁下麵兩個斜梁之間的空間去蹬右側的腳蹬板,身子始終都在自行車的一側。很顯然由於重心不在中心,掏襠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平衡能力,對學習騎車也增加了難度。

記得自己學車是在一個冬天,在我家門前的農田地壟溝裏,花了幾天時間,先學會了左腳站在左腳踏板上,右腳蹬地滑行,掌握了滑行平衡之後才開始掏襠的。剛開始掌握平衡滑行時,那長距離的滑行帶來的自由和速度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愉悅真的讓人很難忘記。

那個年代,自行車是很多家庭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也是采購、搬運貨物的‘貨車’,買糧、買菜、及其他物品都是靠自行車托回家的。除了‘司機’,也就是騎車者,還可以有‘乘客’,小一點的乘客,小孩子們一般是坐在前麵的橫梁上,大一點的孩子們和大人一般是坐在後貨架上。當然,那後貨架載人的時候便成了後座。有小孩子乘客時,有些家庭會在自行車前麵的橫梁放上一個專門的木製兒童座椅,但更多的時候,孩子們是把雙腿放在車身的一側,直接坐在橫梁上,雙手扶著車把,整個身子被包圍在騎車人是雙臂之間,也相當的安全。那時馬路上可以經常看到一家三口騎著一輛自行車上街或外出串門。大多數的後座乘客,都是在騎車者先騎上 自行車後,在後麵小跑幾步,用手一按後座,撐起身體的重量,屁股馬上跟著就坐到了座位上麵,雙腿放在車身的同一側。但我上車的方式與別人略有不同,我是小跑幾步跟上自行車後,兩手同時按住後座,在胳膊撐起身體的瞬間,利用小跑帶來的慣性,直接騎到後座位上,兩腿放在車身的兩邊。

80年代到成都後,發現成都人騎車帶小孩更有創意,一般是把孩子綁在大人身後,讓孩子站在自行車的後座上。這樣,即使出了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因為孩子綁在大人身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傷害。

雖然因為太‘貴重’,當年自行車不可能是孩子們的玩具,但小孩子們還是可以在自行車上麵找到許多樂趣。記得很小的時候,叔叔經常用自行車帶著我出去玩,坐在自行車前麵的橫梁上,聽著叔叔的口令,不停的按著車鈴。過了一會,叔叔注意到鈴聲沒有了,便說:“再按”“我手疼了,按不動了”聽到我這樣回答,叔叔便說:“好吧,那就不按了,休息一會,過會再按。”有時叔叔還會為我買一個麻花或冰棍兒,在車上邊吃邊玩就更有樂趣了。自己稍大一些,到了淘氣的年齡,跟鄰居大哥哥騎車就騎出了花樣,作為乘客,我不是坐在前麵的橫梁上,也不是後座上,而是坐在他的車把上。

天天騎車,很多人都練就了高超的騎車技術。在成都工作時,工廠的工會曾組織職工騎車比賽,但不是比速度,而是比慢行。有些人可以靠轉動車把和身體把自行車停在原地而不倒,真是絕了。95年在深圳時,一位同事辭職,要從寶安搬到深圳市裏,當時是晚上,已經沒有了公共汽車,我是一手提著她的旅行箱,一手控製著車把,愣是騎車把她帶到了深圳市區。

在成都工作時我發現,自行車不但是出行和載物的工具,而且還是時尚的一部分。對很多時髦的年輕男女而言,擁有一輛漂亮的26或24名牌自行車是他們生活追求的目標之一,不但帶來生活的方便,還可以極大的提升他們在婚戀及社交場合的自信心。很多人隨時都把他們的自行車保養的幹幹淨淨,穿著風衣騎著自行車在大街上,任那風衣飄擺在身後,那份自信和驕傲不是今天的年輕人所能輕易理解的,大概跟今天在大街上開著奔馳寶馬的感覺差不多吧!以至於自行車偷盜案件經常發生。在成都時,我自己的自行車就在宿舍一樓的樓道裏被人偷走了。

一直到上世紀末,自行車都是中國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新世紀以來,汽車開始逐漸普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來,出租車及公共交通的改善,大街上的自行車已經不是很多了。

妻子上次回國探親時,遇到了她的同學。這位同學曾在法院做法官工作,還曾利用到佳木斯出差的機會到我家裏看望妻子,現已改行做了律師,成了超級富豪。酒桌上,他還提起,當年在佳木斯我著騎自行車帶他去火車站情景,既有感慨,又有留戀。今天的中國已非昔日可比,但自行車的年代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尤其是今天如此嚴重的霧霾和堵車,就更讓人懷念當年的自行車。

實際上,北歐的一些國家裏,很多人已經放棄了汽車,轉而求助於自行車。但願在中國,這一天也能早日來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自行車的時代有時更讓人回味!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那時自行車在年輕人中還真是攀比的一項呢。謝謝分享!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島水鳥' 的評論 : 在布裏斯班的時候,每天都是騎車上學,現在很少騎了。
南島水鳥 回複 悄悄話 在南島有騎自行車嗎?如果有,應該是很好的感覺吧?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taoying34' 的評論 : 謝謝閱讀! 實際上,北歐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放棄汽車,騎自行車了。
Dataoying34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勾起多少人的往事回味。可惜回不到過去,但我懷念那騎腳踏車代步的年代。世界那麼淸潔,安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