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融入主流社會

(2015-11-06 22:21:14) 下一個

經常聽移民海外的朋友們說要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自己的理解就是融入當地社會。但當閑暇下來細細品味時,又感到有些困惑了。如果單單是融入當地社會,何必強加‘主流’這個定語呢?什麽才是主流社會呢?怎樣才叫融入主流社會呢?

主流社會

很顯然,主流社會不等同於上流社會,更不是精英社會,富人和政治家們隻占這個社會人口比例的很小一部分,恐怕不足百分之一。能說小比例人口代表這個社會的主流嗎?顯然不能。能不能以宗教信仰區分主流與非主流哪?澳洲最大的宗教群體是羅馬天主教會,聲稱信徒有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但真正的信徒恐怕要遠遠低於這個數字。其它各種基督教也有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東方人看來天主教和各種基督教好像很相近,但在澳洲,這些教會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讓四份之一的人口代表一個國家顯然也不公平。在澳洲有很多人喜歡橄欖球、板球、網球、高爾夫、賽馬等體育運動,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主流社會是不是都吃西餐呢?實際上,中餐、印度餐、泰餐在西方社會也很受歡迎。那麽到底什麽是主流社會?

實際上,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美國等移民國家是多元文化社會,也是平等社會,並不存在什麽主流社會。所以,所謂的融入主流社會在筆者看來是個偽命題。

融入當地社會

如此看來這篇文章的討論可以限製在融入當地社會了。那麽應該怎樣融入當地社會呢?根據上邊的討論,移民到西方社會,你不一定非要吃西餐,打高爾夫球。實際上,西方社會有尊重個性的傳統,你完全可以保持你原有的生活習慣,當地人也不會苛求你去按他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有幾點事項還是應該注意的。這幾項事項說起來很簡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1.  學習當地的語言

實際上,當地的語言是唯一可以稱之為主流的東西。與當地人溝通交流是融入當地社會最基本的要求。

現在的墨爾本和悉尼的某些地區看起來更像是亞洲城市,超市裏和大街上碰到的都是亞洲麵孔,碰到個老外倒是個小概率事件,就像在北京上海一樣。很多銀行、醫院、甚至律師事務所和其他服務機構為爭取中國客戶,都雇有會說漢語的工作人員。很多商店都是中文牌匾。到這些地方生存,就是不會說英語也能應付過去。當地的房價也被炒得直線上升,因為很多不差錢的新移民需要到這種地方才能生存,這裏已經成了華人聚居區。但能生存和融入當地社會還是有區別的,在居民小區的生存隻能是說是適應了小氣候,談不上融入當地社會。原因很簡單,你不可能限製自己,這一輩子隻生活在一個小區範圍之內。小區之外,天地很大,走出去,你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

經常看到國內新移民,一句英語也不會說,在這裏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卻生活的百無聊賴。終日裏無所事事,把打高爾夫當做日常活動,認為這是上層社會的高雅運動,以為通過打高爾夫就可以融入上流社會。過了幾個月就發現,這裏的生活簡直是難以忍受、枯燥、無聊、寂寞,便又開始回憶和留戀國內的呼風喚雨和花天酒地。這樣的人怎能融入當地社會哪?

2.  尊重當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

2013年,一位中國土豪花了1858萬澳元的價錢將一棟墨爾本的百年豪宅納入囊中,但在2015年10月,卻將這棟市場價格已經超過2千多萬澳元帶有遊泳池及網球場的地標性豪宅夷為平地。同時被夷為平地的還有百年豪宅的建築風格、整個街區的百年曆史文化象征、前任居民在豪宅裏的故事、街坊鄰裏和當地居民對這棟豪宅溫馨的記憶,這是個令人心碎的過程。據說這裏將被用來開發高檔公寓。原來土豪看中的不是豪宅,而是這塊占地超1英畝,也就是4千多平米的土地。試想,在安徽宏村拆掉原有的房屋,建上西式洋樓,宏村還能被稱為宏村嗎?難怪當地居民憤怒的抗議。在西方,你家的房屋是小區的一部分,任何改建不但要從自家去考慮,也應把小區的因素考慮進去。也就是要講究小區整體的和諧。很明顯,土豪們還沒有這樣的概念。讓人不由的感歎,有些土豪們可以富甲一方,但卻終究去不掉一個‘土’字。

如果說把中國的拆字掛在墨爾本的豪宅是為了開發,勉強還算個借口的話,一些貪官紅二代在悉尼的行為就更是土得讓人費解。這位紅二代花了3240萬澳元在悉尼買了一棟俯瞰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百年無敵海景豪宅,卻也是拆掉,重新建成一棟5層高的私人住宅,而重建的費用是另外的450萬澳元。這些人除了錢之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了。原豪宅的曆史文化價值和原有的建築藝術、新建豪宅是否擋住別人家的視線、是否影響小區的和諧、鄰居們的感受、是否被看成另類統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如果不喜歡澳洲的房屋樣式,何必跑到這裏來買房?又何必到這裏來生活?雖然是中國頂級的紅二代,卻也逃不出個‘土’字。

因為這些土豪或紅二代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如果澳洲當地市政府拒絕他們改建的申請,他們就會上訴至法院,而當地市政府經常是沒錢打官司,這些土豪也就往往能最終得逞。

還有些人,置鄰家開放的前院於不顧,非要把國內大家那種深宅大院的感覺搬到國外,每天進出要下車開門關門,麻煩自己不算,還要在小區內製造出個不倫不類。

融入當地的生活,最起碼的一點是應該有一個和諧的鄰裏關係。連最基本的鄰裏都融入不進,怎能談上融入當地社會。

3.  尊重當地的法規和法律

澳洲和新西蘭都是海產品或水產品大國,海參、鮑魚、螃蟹等海產品都可以捕撈。但為保護海產品的可持續性生長,兩國對每天可以捕撈的大小和數量都是有限製的。比如,瑪瑞河裏盛產瑪瑞鱈魚,這種魚可以輕鬆的長到1米8,近2米的長度。為保護此種魚類的再生繁殖,澳洲政府有嚴格的規定,釣魚者隻能拿走55至75厘米長度的瑪瑞鱈魚,而且每人每天最多隻能拿走兩條。但總有一些外來移民不顧法律規定,超尺寸、超量捕撈,讓當地人產生反感,這樣怎能讓當地人接納你為他們中的一員?你又怎能融入他們的生活哪?

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澳洲和很多其他國家催生了一個新的特殊行業 - 代溝。這樣就把國內的問題帶到了國外。這個新行業在澳洲產生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當地人買不到嬰兒奶粉。超市沒辦法便用中文寫上每次限購四罐的說明,但有些聰明的華人便連續到超市去了四次,結果是被超市抓了個現行。

還有一位中國移民買了一小型農場。在澳洲農場能夠放養的牛羊數量根據農場的大小也是有嚴格限製的,而這位新農場主卻不顧這個限製,超限量放養牛羊等動物。結果就是所有動物被市政府宰殺埋掉,農場被強行拍賣,而這位新移民也失去了再做農場主的資格。

這些令人不屑的行徑怎能融入當地社會哪?

4.  放平心態

有很多新移民在國內時,非富既貴。有些人好像甚至已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吃飯穿衣都需要別人照顧。到了國外忽然發現,雖然自己還揣著人上人的感覺,但國內那種羨慕的目光不見了,國內經常遇到的吹捧也沒有了,當然國內時的前呼後擁更是隻能在夢中回味了。這時,很多人會有失落感,其實大可不必。道理很簡單,在澳洲,你過你的生活,我過我的日子。這裏沒有國內那種攀比和虛榮,大家過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追求著簡單生活的快樂。新移民到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放平心態,意識到西方很多國家是平等社會。隻要你給人以尊重,你就會收到尊重。你就可以融入當地社會,而體麵的生活。

這樣看,融入當地社會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杏林小葉' 的評論 : 謝謝小葉,就是,不卑不亢隨性的生活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杏林小葉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好文章,必須點讚!“融入主流社會”確實是個偽命題。
中國是個一元文化社會。我們出了國,在多元文化的環境裏生活,要努力擺脫舊的思維慣性,不卑不亢。
難為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傑旺' 的評論 : 說得好!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頤和園' 的評論 : 我也喜歡。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一名網親寫的一句充滿自信與傲嬌的話:“我就是主流!” 我喜歡!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well said.
傑旺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是主流社會?美國的主流社會就是多元文化!就是你的自信心!
依稀可見的夢 回複 悄悄話 隻要你給人以尊重,你就會收到尊重,這句寫的深刻。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天白雲915LQB' 的評論 : 謝謝!我對您的文章也很感興趣!
國際浪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之秋' 的評論 : 您的大作我也讀過了,寫的非常好!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
之秋 回複 悄悄話 "2013年,一位中國土豪花了1858萬澳元的價錢將一棟墨爾本的百年豪宅納入囊中,但在2015年10月,卻將這棟市場價格已經超過2千多萬澳元帶有遊泳池及網球場的地標性豪宅夷為平地。據說這裏將被用來開發高檔公寓。原來土豪看中的不是豪宅,而是這塊占地超1英畝,也就是4千多平米的土地。試想,在安徽宏村拆掉原有的房屋,建上西式洋樓,宏村還能被稱為宏村嗎?難怪當地居民憤怒的抗議。在西方,你家的房屋是小區的一部分,任何改建不但要從自家去考慮,也應把小區的因素考慮進去。也就是要講究整體的和諧。很明顯,土豪們還沒有這樣的概念。讓人不由的感歎,有些土豪們可以富甲一方,但卻終究去不掉一個‘土’字。" 寫得真好,比俺寫得深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