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中國社會科學發展的最高理論 - 易經理論(易理)
(2015-01-04 12:39:26)
下一個
經常有人爭論什麽是恰當的指導中國社會科學的最高理論,有的說是儒家思想,有的說是毛澤東思想,還有的說是西方的民主東東,這裏想討論一下到底什麽才應該是指導中國社會科學發展的最高理論。
1. 什麽事儒家思想?
一般講儒家思想是指孔子傳下來的古人前賢的經典著作(易經,左傳,論語。。。),和後代學子在此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其他論著(四書五經注訴,程朱理學。。。)。
2. 什麽是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一般是指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反帝返修,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理論(矛盾論,實踐論,為人民服務。。。)。
3. 到底哪個是那個?
如果仔細閱讀毛的著作和古代儒家著作,就會發現毛的語錄都是從儒家思想裏來的,他隻是沒明說罷了。也許是因為當時儒家已經被打翻在地,他不想逆曆史潮流,再提儒家。
比方說,毛的辯證法就是從易經的陰陽理論來的,矛盾論是從易經陰陽轉化的理論來的,為人民服務是從易經天地人,天下為公,民本思想來的。
毛應該是比諸葛亮還精通易經的人,否則,他怎麽能知道共產黨能一統天下,馬克思是他用的幌子,骨子裏是儒家的精髓。毛用他的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易經的精髓告訴共產黨人,教育廣大群眾,他比孔子更懂得如何搞教育。
沒有儒家思想,中國早就像其他古文明一樣亡國滅種了。而沒有毛澤東,會有李澤西,王澤南。。。
毛的書房裏全是線裝書,不是擺設,他博覽群書,但是都是中國的經典古籍。所以可以說毛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以,不能光講毛思想,而否定孔注意,應該發揚光大傳統文化,以毛思想為借鑒,因為毛思想不夠係統全麵,而儒家思想可以包羅萬象。
別看現在的中國如何如何的強大,要不趕緊回歸傳統,重塑民族精神,隻不過是紙老虎,說不定哪天就土崩瓦解。
孔子可以說隻是把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當然他以前不叫儒家而已。老子也是從易經而來,所以儒和道是同源一體的,隻是,道家更偏重於道,儒家更偏重於德。 各家隻是稍微有些偏重不同而已,毛思想也一樣,也是有些片麵的一家。
在文王演周易的時候,歸藏連山應該還在,文王應該是繼承發揚了前人的智慧。 後代的儒生(腐儒)的所作所為,不能怪罪於儒家,儒生不等於儒家,儒生也許懂些許儒家思想,能夠活學活用的人還真不多,因為儒家經典太高深莫測,難學難掌握,不是任何人都能學到家。
所以,中國的問題,不能一味的怪罪儒家,就像許多民主國家沒搞好,也不能歸罪於民主本身一樣。
所以,中國要發揚光大自己的文化,毛已經起了個很好的頭,還得後人更進一步。
如果中國的問題要都怪罪到儒家的頭上的話, 那麽現在的中國政府不也是貪官汙吏橫行於世,也無法做到為人民服務,要不要怪罪於毛思想? 如果答案是否,那麽同樣中國幾百年的屈辱也不應該怪罪於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是她的比較正統的代表。
不要一提回歸傳統,就是複辟,做皇帝,那是兩碼事。
毛思想,也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的,但是,他太過於偏重革命,什麽都用革命的手段,也是一個辦法,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革命的代價是非常非常的大的,革命隻能是萬不得已的辦法,不能什麽事都去革命。
易經裏,隻有一卦講革命,所有其它的卦都是講微調,或者說改良,就是如果走偏了,要想法拉回正道,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
4. 為什麽非得提倡回歸傳統?
因為,傳統是根本,毛思想是枝葉。
毛思想在當年情況下,中國處於內憂外患,是不錯的選擇,那麽到了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還要提倡革命嗎?要革誰的命呢?
現在就是要提倡王道,要去王化天下,當然不是說要複辟君主製,是要用王道政治。
所以說,現在完全用毛思想就又跟不上趟了,就又偏了,毛思想隻能是做為借鑒,而傳統的文化是普世的,全麵的。
傳統文化,是適合世世代代,千秋萬載的,而毛思想是階段性的產物,所以,要以傳統文化為主,毛思想為輔。
比方說,在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的皇帝是個像毛澤東一樣的人,中國會不會被打敗呢?
顯然不會敗,鴉片戰爭也不會敗,中國就不會有近一百年的屈辱。 毛就是用中國的君主政體,也一樣可以打敗入侵者。 或者不是毛澤東,是漢武帝,秦始皇,也許也不會敗吧?
反過來說,要是習近平不反腐敗,就按近三十年的路走下去,共產黨還能統治多久?中國才建國七十來年,已經快到窮途末路吧?
英國是君主立憲的製度,並沒有妨礙它成為日不落帝國,日本的所謂的天皇還在位,也沒有妨礙日本走向現代化。
同樣的思想,主義,不同的人用了就有不同的結果,更何況不是任何人都能堅持一個思想,一個主義。
所以,中國近一百年的屈辱是人禍,而不是那個思想,那個主義的問題。
同樣,毛澤東思想在建立新中國時功不可沒,但是現在要全盤用毛的那一套,沒有像毛那樣的人,也一樣會誤入歧途。
像鄧小平的貓論,也有過一些效果,但是畢竟是貓論,不登大雅之堂的東東。很難說是一個理論。 三個代表什麽的,就更扯了。
相比之下,毛的思想還可以自成一體,但是也有許多偏頗之處,是不適合中國現實情況的。
所以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理論,一個恒久不變的理論,就像微積分是自然科學的理論基礎一樣,中國的這個理論,也要是永遠指導中國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那麽,毛澤東思想可以擔當此重任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它不能。
那麽,什麽可以作為這個理論基礎呢?
可喜的是咱們的古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一個完美無缺的理論,而且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考驗的,那就是易經理論(易理),隻有把易經理論和中國的現實情況想結合,來製定出合情合理的治國良策,那才能解決中國的現實的問題,找到中國的出路。
毛思想,也是易經理論和中國當時的現實相結合的產物,在當年是管用的,但是現在又得用易經的理論和當下的現實相結合,找出適合現階段的道路的指導思想。
理論應該是不變的,但是所用的參數要調整,然後重新計算運動軌跡。就像牛頓定律,公式是不變的,但是每一個運動情況,要有不同的參數。
習近平主席在提倡回歸傳統,也許就是要用前人的理論做指導,重新讓中國走上偉大複興的道路,如果是那樣,就是中華民族的萬幸。
回歸傳統,不是說要重新走老路,而是要用前人的理論找到當下的路標和前進方向,也許是可以叫習近平思想什麽的,可以是結合傳統對毛思想的改進,發展和繼承。
下麵是戴旭教授講中國為什麽輸了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