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海水半是沙漠”的摩洛哥其實水火間斜貫全境的雄偉高山也格外值得驢友關注。這座北非最高大的阿特拉斯山係屏障不僅景觀壯美奇特,更是摩洛哥“母親山”,居住其中的柏柏爾人選擇深山峽穀傳統生活方式,建造出享譽世界的築壘村,寫下人類史上美麗的一頁詩篇…
以巨大身軀屏蔽了撒哈拉沙漠風沙
阿特拉斯山脈下西北部田園風光
皇城梅克內斯附近大片農田
已見初級農具機械化的形影
公路旁所見鄉鎮中安居樂業的
中學生運草鄉民毛驢馱水的男孩
還有清麗脫俗的鄉間山水野花美景
東南部馬拉喀什郊外阿特拉斯山腳下
紅房碧樹菜園油綠炊煙嫋嫋
進山路上首見柏柏爾人的赤紅色山莊
這些北非幾千年來的部落原住民
入侵者稱其為野蠻人Barbaros
後演變為“柏柏爾人”
但驕傲的他們自稱為Amazigh
“自由的人”或“高貴的人”
層巒疊嶂峰高穀深的大阿特拉斯群峰
其中12個海拔達到了4000米
名稱源於柏柏爾語中Adrar或Adras
就是山村人們口中山脈之意
遠望群山蔥鬱近看穀底錦繡良田
?與譽滿全球秘魯神聖穀多有相似
山間公路穿山越嶺盤旋蜿蜒
常見懸崖邊大調頭驚險連連
不知是礦物還是化石山間舊倉庫
時常邂逅荒涼貧瘠中突現一片良田
高高的山口上樹木漸無蹤影
?成簇的叢叢山花卻格外嬌豔
取材附近山石泥土依山而建
房屋牆壁用石塊和泥土烘幹夯築
柏柏爾人“築壘村”越來越多
像大山裏的精靈守護著母親山
柏柏爾人曆史上是能征善戰的民族
穆瓦希德王朝鼎盛時曾攻占馬拉喀什
並打到伊比利亞半島占領多半西班牙
如今他們逐漸同化於阿拉伯宗教與文化
也有不少人選擇遁世尋隱於山區沙漠
保留傳統生活方式以半畜半農為生
山間的路邊邂逅一幅全景放羊圖
正是麥收時節山中鐮割的婦女老人
應該是政府資建的山區學校美觀大方
孩子們正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
欣慰聽說近來摩國政府
已將柏柏爾語正式列為官方語言之一
越來越多帶有清真寺打穀場的
柏柏爾人赤紅色村莊在山穀出現
坐落在岩石上用當地泥土築建
風格奇特名為“卡斯巴斯"
清真寺宣禮塔不同於阿拉伯圓拱型
細高的四方塔聳立於村莊高處
長焦鏡頭拉近細看
村民正在脫坯製作“卡斯巴斯”建材
據說這條通往撒哈拉的驛道上
中世紀時曾有千座“卡斯巴斯”守護
如今至少仍有300多處留存使用
棕櫚樹旁相對豪華的柏柏爾人喪葬之處
山崖間隱藏洞穴是柏柏爾人前生住所
山間公路車窗外偶遇的男女老人孩子
也可略見百姓鄉人的百態人生
馬拉喀什出發山中峽穀穿行不過幾小時
終於見識到中世紀柏柏爾人建築極致
阿伊特.本.哈度Ait-Ben-Haddou築壘村
“摩洛哥最美的村莊”
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八世紀
村莊依山層層堆疊而建
城堡般村莊全部用清一色紅土壘築
河邊建有城牆四周箭塔輔助防禦
其中曆史最久遠建築是山頂集體糧倉
(還有傳說是“四十大盜”藏寶處:)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資助維護
與眾不同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
我們因此決定脫團拍攝她的晨昏之魅
白天沿著石階登上莊頂俯瞰無人舊堡
遠望新村酒店餐館林立煙火蒸騰
(團友攝)
隻見到村口穿吉拉伯長袍看門老人一家
小孫女兒格外可愛嬌媚
還有一位弄蛇人在村口賣藝;
?所有居民都已移居新村
往日喧鬧商攤也暫時缺席而格外靜寂
綠樹掩映的築壘村在夕陽照耀下
遠看象埃及大金字塔一樣壯觀震撼
日落在村口橋邊新村
為半枯小河鵝卵石河灘罩上紫色夢幻
遺世獨立的城堡在落日餘暉下
高傲低調沉靜無言地講述著
柏柏爾人的前生故事
緋紅的黎明朝霞為築壘村披上彩妝
清澈平靜的河水是築壘村早妝鏡麵
早早起身勤勞謀生的柏柏爾老人
朝霞陪伴騎驢緩緩走過鵝卵石河灘
20多部好萊塢大片在此拍攝成名世界
不知大片成就了她還是她成就了大片?
臨別忍不住回首一拍再拍
定格心頭這人類史上一頁不凡詩篇
繼續山穀中的公路行程驚見
不知是誰在褚紅的禿山荒嶺中
點燃火焰般的紅土居所
而在穀底鋪滿對比強烈的綠洲良田?
又是誰滿懷不凡的美感詩情
在一望無際的深山峽穀底
鋪滿濃密無邊的棕櫚樹地毯?
走出峽穀就是製作各種大片的影視城
?現代人工複製的各式“築壘村”
造化弄出奇峻托加峽穀Todgha Gorges
約10米寬的峽穀兩邊
高達160米高光滑紅岩牆成攀岩勝地
峽底溪水潺潺是托加河發源地
告別阿特拉斯山脈駛向沙漠
視線開始出現河湖水源的海市蜃樓
終於見到一處象“坎兒井”的水井
穿路尋水的毛驢和待飲的羊群…
而我的心早已飛往將遇的世界最大沙漠
興奮,期待,遐想…
節選詩人張智威詩作《告別亞特拉斯的雲朵》
亞特拉斯 啊…那兒的雪峰 有堅實的胸膛
那兒的河畔 柏柏爾少年和少女 牧羊 或洗衣裳
那兒的山穀 多棕櫚 甜棗 多 蝴蝶飛翔
雲朵飛越峽穀深深一如歐亞藍山雀飛越北非春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