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作家三毛認為美東緬因州是個理想家園,可惜沒時間全方位體驗究實。適逢一年一度已經開辦了69年的緬因龍蝦節Maine Lobster Festival,我們這等龍蝦控就專程來嚐嚐此州聞名遐邇的龍蝦好了!沿著95號公路北上走過麻塞諸塞州新罕布斯特州...
緬因州路上的風景
廣闊寒冷的東海岸邊多岩石少汙染造就了龍蝦生長的優良環境,這裏的龍蝦產量約占全美的3/4;但為了避免破壞原有自然生態平衡,緬因州並沒有工業化龍蝦養殖業,所以天然和野生是這裏龍蝦鮮嫩肥美的重要原因。
當年歐洲先民初踏此地時,據說龍蝦多到一個大浪衝上來能堆到兩尺高。可新移民們雖然缺衣少食,卻認為這是“海蟑螂”、“窮人的雞”而不屑為食,雇傭階層的移民因為貧窮不得已吃多龍蝦為此甚至鬧出大規模的暴動,居然令政府被迫頒布“每周不得超過3次食用龍蝦”的逆天法令;上世紀40年代,一個龍蝦罐頭僅需11美分,而一個烤豆罐頭卻賣到50美分…… 嘿嘿,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今天的龍蝦早已成為華食美餐,總統招待國賓時的首選。當然崛起的美食大國也會來分一杯羹--《華盛頓郵報》稱,緬因州對中國的龍蝦出口額2010年僅約10萬美元,但2015年這個數字已經逼近2000萬美元!
緬因州龍蝦原產地港口城鎮Rockland 的 Harbor Park龍蝦節所在地。
港灣近景。捕蝦船上備有測尺,短於或長於此規格的龍蝦要全部放回海中--因為撈上的龍蝦要一起蒸熟,尺寸不一致火候沒法兒控製。
(龍蝦節遊行網片)要不然,沒準兒能吃到這樣的真正大龍蝦...
沒趕上宣傳帖上所說的遊行等活動,一場大雨後的龍蝦節現場。
節慶當然少不了遊樂設施及音樂場所。
最吸引人的還是這又新鮮又便宜個頭一般大的美味龍蝦!可是也許運到中國去的太多了吧?當年第一屆龍蝦節時一美元隨便吃的好景已一去不返了:)
這份剛出鍋的龍蝦我吃到明早也吃不完啊:)
雨後初晴港灣天邊的彩虹
實現了宿願之一吃夠緬因大龍蝦,馬上趕去完成另一宿願--去美國最東的國家公園看日落日出。行車中拍下的橋景。
緬因州的阿卡迪亞國家公園Acadia National Park,名聲響亮的是她礁石嶙峋的海岸線和貝殼沙灘,蒼鬱的森林,明鏡般的湖泊,聳立的高山深邃的峽灣...景色非常秀麗,卻地處美國最東的偏遠地區。
來到公園的Cadillac 山頂,正趕上夕陽西下。
靜靜欣賞落日的可不止我們。
暮陽晚暉遠山近水高雲低樹...
夕暉紅滿天,晚雲遮望眼
晚霞餘暉中的巴爾港灣。
沒有時間機會仔細遊玩公園許多著名的景點,重要的是要觀賞此處的日出盛景。雖然看過全國最北阿拉斯加最南西礁島以及西南部幾個峽穀公園的壯美日出,而這兒是全美最東之處--美國公園裏能看到的最早旭日東升!
曙色早霞中從山頂遠眺。一道道灣水為前景增添無限秀美。
見識過日出前金色曙光映照山峰的“金鑲玉”“金頂”等景色,但是第一次見到日光給遠處連綿的群山“鑲金邊”,類似“點天燈”般的奇妙景色。
拉近鏡頭細看群山“金邊”的罕見奇景。
美麗鑲嵌的金邊之上,伴隨著她的四射光芒--拱出來了,新生的朝陽!
情人眼裏出西施,我鏡頭裏的初升之日幹脆變成了花瓣朵朵的太陽花:)
耳邊響起網友“北極湖”的詩句:
“如果第二次活著
我將了望更多日落日出
不屑痛苦與悲傷
一年四季從早到晚
去南極探險去撒哈拉遠足
沒有指南針沒有背包沒有書本
隻是赤腳一步步
行走在天上人間的原野”
我何其有幸,再次飽覽大自然的大景色!
心滿意足,從緬因州取道加拿大魁北克省打道回府。魁北克鄉村河邊景色。
車行中抓拍蒙特利爾城市天際線。
從底特律入境後又見到熟悉的俄亥俄平原鄉村暮色。
夜幕低垂時回到了我們在俄河岸邊的家園。圓滿結束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英格蘭之行。
發小在朋友圈中貼出“夏”詩,隨便和了兩句:
海風吹散了
清照式的閑愁;
濃蔭遮蔽了
思念中的傷口;
雲朵帶走了
傷春下的淺淚;
時令已悄沒兒聲的走進金秋...
(全文完)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