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意大利記遊(2):在梵蒂岡感受宗教藝術的震撼

(2016-04-18 08:47:05) 下一個

 

羅馬之所以別名“永恒之城”,部分原因正如但丁所言“基督是羅馬的”--她的城中之城梵蒂岡國麵積雖隻有我們故宮的3/5,卻是全球近十億天主教徒的精神王國靈魂寄托。在羅馬僅有的浮生三日半,我們身不由已被她的魅力強烈吸引曾三次造訪,體驗到宗教曆史文化藝術多方麵的震撼。同意15世紀的哲人所言,“這裏不是一片土地,而是一片天”。

(網片)

梵蒂岡城座落在羅馬七丘之一的梵蒂岡山丘,著名的台伯河右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在漸落的夕陽中首先走近聖彼得廣場。

廣場呈橢圓形,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巴洛克藝術大師貝爾尼尼在17世紀的11年裏設計建造。四排共284根石圓柱頂部矗立著96尊由貝爾尼尼學生製作宗教史上的善男信女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個多世紀以來,這裏毎年多次成為浩大的露天聖堂。

廣場中心的方尖碑。方尖碑源於古埃及信仰人能“死而複生”認為太陽是“生命之源”,而這兩大信仰的象征性標誌建築物就是金字塔和方尖碑。廣場這座碑便是公元37年據說是羅馬皇帝卡裏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廣場而運到羅馬,於16世紀時由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

廣場另端是世界最大的聖彼得大教堂,她是在耶穌首位門徒彼得墓地上所修建而成。17世紀才由眾多當時頂尖的建築大師們包括米開朗基羅貝爾尼尼最後建成。下圖是其外簷頂部13個雕像,中間的是基督耶穌,兩旁的是他的12個門徒。當時和先生一起亂猜了一通這十二位的名姓。

耶穌將天國的鑰匙交給第一門徒彼得。他於公元64至67年間來到羅馬,在此地殉道。所以兩把鑰匙被塑在大教堂最頂端。

周日早晨見到前來朝聖聆訓的人們

等著現任教宗從窗口出現。大部分人們隻能從現場直播的大電視中觀聆。

因為聖日教堂關閉,走離梵蒂岡城朝聖人群。

來到距聖彼得廣場600米遠的天使堡上遠觀周日大教堂。

第二次來訪,經過排隊安檢,開始進入這座世界上最大令人震撼的教堂了。這是進門通廊,從1870年以來的重要宗教儀式均在此舉行,能同時接納60000名教眾。

提前做過功課,知道這裏的鎮堂三寶。

一是米開朗基羅24歲時雕塑作品《聖殤》。耶穌遇難後,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悲痛但又不能違背上帝的意旨,哀傷與順從的交融在作品中刻畫得十分傳神,深刻的體現了一種人性與神性的情感交錯。

二是貝爾尼尼在26歲開始設計雕製的教皇大祭台及青銅華蓋,曆時9年才完成。具有非凡藝術價值的是祭台上麵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華麗的螺旋形銅柱支撐,柱體雕飾著纏繞的葡萄枝,枝葉間雕刻著許多小天使,頂端一個巨大的銅鑄華蓋,美麗的守護天使在四麵翱翔,華蓋前麵的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隻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

三是聖彼得寶座,是貝爾尼尼於1966年設計雕製的鍍金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禦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除了彌足珍貴的這三件藝術品之外,教堂中的雕塑或壁畫大都與曆代教皇紀念性的神像有關,他們的棺槨也存放其中。各種珍奇宗教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在教堂內及後來博物館中的大部照片都由手機拍攝,後手機被盜所有照片也盡皆丟失,實為一憾。

 這是教堂內米開朗基德製作的大穹頂,是整個教堂的點睛之筆。細部裝飾將16個條幅樣圖畫由頂部伸展下來,每幅圖畫表現一名神靈,形象多變,又有一種恬靜而奢靡的感覺。四周天窗的采光將裝飾照亮,從下向上仰視,格外大氣華麗。

教堂內有曆代大部分教皇的墓龕、雕像和陵寢,十分精美。下圖是教皇利奧八世的墓龕,祭壇由雕塑家皮耶羅於1866年完成。最上麵是基督耶穌,下邊跪著的是雙手合十的八世教皇,左右分別站著的則是聖彼得和聖保羅,四個人物呈菱形分布,這種形式在聖彼得大教堂中顯得非常特別。

在聖彼得銅像附近的第一壁龕裏是手持長矛的羅馬士兵聖龍吉諾。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龍吉諾是羅馬總督派去的行刑兵,用長矛刺透了耶穌的胸肋。以後他悔過自新皈依了基督教。雕塑反映了他的懊悔表情。這也是貝爾尼尼雕塑作品。

時間實在流逝的太快了。雖然渴望爬上穹頂來一張廣場俯瞰照片,可是知道梵蒂岡博物館的豐富珍貴耗時,還是一咬牙趕緊轉移,連教堂邊的花園也顧不上細看拍照。

沒想到博物館的隊排得這樣長!至少得等三五個小時!趕緊找到一家旅行社,多花一倍的票價走團隊路線帶我們進入這座與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齊名的博物館。這裏有2000 多間展覽室,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宗教遺物以及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精華,大都是無價之寶。我們象沙丁魚擠在罐頭裏一樣被人群推擠逐間“參觀”,時間與路線都無法自主。但是眼前卻是亮了又亮,掛毯室,地圖室,拉斐爾作品室......

(網片)

最讓我目瞪口呆忘記時空激情飛揚靈魂出竅的是最後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她是教皇的私用經堂,麵積不大但裏麵全是宗教藝術的無價之寶。在美國猶太社區生活了半輩子,對聖經舊約新約都有一定程度了解。如下圖所示,此室內牆壁一麵為舊約中摩西一生的故事,另一麵則是新約耶穌一生的故事,張張大師所為,細膩生動,光這兩麵牆上的畫就已令人讚歎不已百看不厭了,抬頭看看天花板眼睛就更離不開了!對了,那就是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絕美的壁畫《創世紀》(The Creation of Adam)和《末日審判》(The Last Judgment)。

(網片)

這組圖中最著名的一幅,當屬《上帝創造亞當》了。亞當慵懶地斜臥在山坡上,他成熟健美的體格,充滿年輕人的力與柔和。胸部、手臂和大腿的肌肉散發著健康的氣息和大理石般的光澤。亞當左手舉向上帝,並投之以悲愁的目光。上帝飛馳而來,他注視著自己的創造物,眼中既有和善又有悲哀。這種聖者的悲愁與普通人的悲壯,是米開朗基羅作品的特點。

天花板中最中間的一幅(網片)

臨離開意大利的最後一個傍晚,複活節前夜。廣場可以自由走動,教堂卻已關閉。

隻好二上天使堡。這裏其實是公元139年建成羅馬皇帝哈德良(阿德裏亞諾)的陵寢。隻是由於羅馬多次受到外族人侵襲,而這個建築堅固易守,後來就多被用做防禦性堡壘了。它與梵蒂岡之間有一條暗道相通,遇到危險時,教皇可通過這一通道從梵蒂岡潛入這座堡壘。

天使堡下街頭的惡作劇。

從天使橋對岸看天使堡。

再次遠觀夕陽中的梵蒂岡,夕陽中的羅馬。

天使橋頭晚霞燦爛

台伯河上夜幕初下

謝謝觀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