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中國古長城為首的世界七大新奇跡評選揭曉之時,就下決心要一一看遍。其中位列第五的奇琴伊察瑪雅庫庫爾坎金字塔,今天終於得以一睹豐釆!
瑪雅文明主要遍布中南美的“低地”,墨西哥境內在灣區附近,尤卡坦半島及東南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古印第安文明。她的金字塔雖然不及埃及的高,但數量卻遠遠超過--僅在墨西哥境內就發現10萬多座!由於其金字塔暗含深奧的科學道理,不是漸進的文明,世人一直對其建造者瑪雅人的起源疑惑不解:有人認為是傳說中的“大西洲”沉淪入海之前,一部分人來到美洲和非洲,把體現其智慧的金字塔照搬至兩個大陸;有人認為是埃及人所造;也有人認為外星人才是瑪雅金字塔的真正建造者.......孰是孰非?隻有瑪雅金字塔知曉!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座落在距坎昆140公裏之處,始建於公元514年,直至13世紀她曾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除了9層高30米的呈階梯形的庫庫爾坎金字塔外,主要古跡還包括千柱廣場,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可見此建築物之大;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聖井(石灰岩豎洞)和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稱“蝸台”。在此地豔麗藍天及充滿立體感的潔白朵雲陪襯中,盡管今天有90多度的高溫,她們在驕陽映照下仍然充滿著看不盡的曆史蒼涼。
庫庫爾坎金字塔底座是正方形,四個階梯麵向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周各有91個台階,加上塔頂一台階,加起來正好是365個與年曆中365天對等--瑪雅人推算出地球年為365.2420天,每5000年才誤差一天。與日月金字塔一樣,她不同於埃及頂部尖尖以做陵墓的金字塔,而是上設神廟以供宗教儀式之用。“庫庫爾坎”意即羽蛇神,是該塔供奉的主神。可是聽說近來研究發現瑪雅金字塔有祈雨“音樂”,所以推斷是為祭祀雨神而造。想到導遊提到尤卡坦半島的常旱,想到瑪雅文明突然消亡推測之一是大旱災,這個也許有可能吧?
當時的運動場,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場。其時盛行的運動是比賽誰可將9磅重球踢進牆上之環。想不到的是勝利者將被失敗者榮耀地割頭祭奠羽蛇神!這種場景,可以從球場上的一幅隊長斷頭圖上看到。想來那時人的最大榮譽莫過於能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神祗吧?
這是當地小販攤上詮釋這一運動的木刻
奇琴在瑪雅語中意為為“井口”。這裏說的井就是圖中展示的天然井,具有傳奇色彩的“獻祭之井”, 在神廟附近。瑪雅雨神的信奉者將其視為聖地,大旱之年會以活人獻祭。1895年美駐尤卡坦副領事湯普森購買了奇琴莊園並花費30年對其進行考古挖掘打撈出不少古物。據導遊說,井水下麵40米處地下河水急速穿過,所以雖然知道聖水洞的故事後遊遊洞中水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可是要小心!
謝謝!
哈哈,不由我不笑出聲來!--我也正在思想此事--明天po出的之24將提到此事。歡迎閱後一起討論。非常感謝你的鼓勵,感謝熱情分享你對中美洲文化的興趣及知識。
不容易,真是不可小看。很難想象現今看似傻嗬嗬無欲無求的中美州居民在並不太遠的過去曾經那麽有作為
方塊字,又是一個相似點。
大膽猜測,漢人遠古時從雲南緬甸一帶北遷,在東北亞遇到通古斯較為發達的部族,之後反客為主,占據了龍圖騰。原始龍部族東遁,來帶美洲,征服了先前到達的移民,創建了幾個文明。時間至少在5千年以前,華夏有文字之前。
關於羽蛇神與中國龍的關係,百度中解答:
羽蛇神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豐收,同時也包括毀滅。羽蛇神頭部的造型和我們的龍非常相象,而且,羽蛇神和中國龍崇拜都與祈雨有關。因此,包括墨西哥和我們中國的一些學者在內,世界上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來自中國,中墨兩國古代文明可能有某種聯係。 羽蛇神的名字叫庫庫爾坎,是瑪雅人心目中帶來雨季,與播種、收獲、五穀豐登有關的神隻。事實上,它是一個舶來品,是在托爾特克人統治瑪雅城時帶來的北方神隻。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這種羽蛇神。 羽蛇神在瑪雅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從許多方麵觀察到。古典時期,瑪雅“真人”所持的權杖,一端為精致小形、中間為小人的一條腿化作蛇身、另一端為一蛇頭。到了後古典時期,出現了多種變形,但基本形態完全變了,成為上部羽扇形、中間蛇身下部蛇頭的羽蛇神形象。 羽蛇神的形象還可以在瑪雅遺址中著名的博南帕克畫廳等處看到。要說它的形象,與中國人發明的牛頭鹿角、蛇身魚鱗、虎爪長須,能騰雲駕霧的龍,還著實有幾分相像。起碼在蛇身主體加騰飛之勢(羽蛇的羽毛)的基本組合上,是一致的。此外,瑪雅祭司所持雙頭棍上的蛇頭雕刻,與龍頭也有較大的類以。有人說瑪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時期的中國人帶過去的中國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麽其中所說的瑪雅人,首先應該改成中美洲人。
謝謝鼓勵!心存同樣二問,查詢百度,關於鑿石運輸建造答案如下:
考古學家發現瑪雅人的建築用石材大多來自尤卡坦半島,那裏的石灰岩質地較軟,完全可以用玄武岩製成的石刀切割。這種石灰岩在地麵暴露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逐漸變硬。瑪雅人先把石頭采出,在石頭變硬之前完成切割、雕刻工作。至於石製工具,英國考古學家諾曼·哈蒙德在庫埃羅遺址找到幾件匕首狀石器,其鋒利程度足以刺透臚骨,用這樣的工具切割石灰石或稍硬一點的石材,完全是可能的。考古學家在尤卡坦發現了數個采石場,甚至還找到了切割失誤而被棄用的石塊。切割好的石塊動輒重達二、三十噸,瑪雅人又沒有輪車可供使用,他們是怎樣把這些龐然大物運到數十乃至上百裏外的目的地的呢?考古學家的答案是,瑪雅人砍伐硬木,把它們製成各種長度和粗細的圓木,然後把石塊放上去,滾動著運到目的地。當然,在當時的道路條件下,要用這種方式完成石塊運輸工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是毫無疑問,這種方法雖然費力但是可行。20世紀70年代,墨西哥考古學家在尤卡坦的科巴遺址發現了通向四方的“白色通道”,總長度超過100英裏,路麵寬為10到15英尺,表麵塗有灰墁,堅固而平滑。這個發現對於“滾木運石”之說顯然很有利。
美洲文明沒有金屬(除了不需要冶煉的金子),不知石頭是怎樣鑿得那麽整齊的?很無解
羽蛇,整個美洲好像都崇拜,來源一定很早。大蛇披一身鱗甲不就是龍嗎?跟我們一個源頭嘛
這個井,有人拍過紀錄片,潛下去很大,是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