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染楓葉秋滿山,月色銀河落九天

心情故事,心情音樂,時尚美麗,健康生活
正文

故事與感想:今生前世之因果相報(1)

(2015-06-07 11:10:04) 下一個


【三國演義】可以是四大名著中影響最為廣泛的。以大漢王朝末期為背景,三國刻畫了亂世中群雄並起爭霸天下,其中的故事人物在民間流傳之廣說是家喻戶曉也不為過。翻開三國,空城計,苦肉計,反間計,美人計,瞞天過海,暗度陳倉,令人眼花繚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水淹七軍,桃園三結義,令人津津樂道。三國是曆史演義,是民間傳說,也是世態眾生生活的刻畫。三國中的人物眾多,但是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給人印象非常深刻。阿瞞的奸詐,孔明的機智,張飛的魯莽,關羽的忠勇,呂布的無常,令你為每個人感慨。坊間有“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之說。




說到命運,特別是今生來世,因果相報,想到了關於三國人物的一個故事。 

關於三國人物的典故,出自“喻世名言”中第三十一卷“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故事中的主人公司馬貌,是東漢一名不得誌的秀才。他自負才華,但出身貧寒,加上不善官場中逢迎,一直鬱鬱不得誌。一日在家中借酒澆愁,寫了一篇針砭時弊,發泄不滿的文章。最後,提筆寫道:

”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土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

也就是說,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何奸人當道,世風日下,而仁人誌士不被重用?人在做,天在看,難道上天看不見?如果我有懲惡揚善的權利,也會比這個做的更好!氣急之下,把自己寫的文字燒了,要跟老天講個理。

司馬秀才的言行,自然觸動天怒,他被拘到閻王殿。不過,此公對著閻王依然不懼,大聲質問:天道為公,應該懲惡揚善,為什麽當今世道不是如此?幹壞事的發財享福,做好人的被人欺壓,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都是你無能!閻王嗬嗬大笑,給他講了很多大道理。不料,司馬秀才依然不服,最後,官司打到天宮玉帝。玉帝最後準奏,著司馬貌代理閻王之職半天,審理案件。

司馬升堂,獄卒呈上四宗積壓已久的難案。這些案件都是漢朝初期跟劉邦和呂氏有關的案件:

一宗屈殺忠臣事。
 
   原告:韓信、彭越、英布
 
   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
 
   原告:丁公。
 
   
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
 
   原告:戚氏。
 
   
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
 
   原告:項羽。
 
   
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司馬秀才傳召原告被告,並傳喚有關證人,一邊聽審,一邊判決:

“韓信,盡忠報國,打下漢朝半壁江山,卻被陷害,含冤而死。托生為曹操,先後為丞相和魏王,享有漢朝一半江山。但是終身不得稱帝,以表明自己從無謀反之意”;

“劉邦,扔投生漢家,為漢獻帝,一生被曹操欺負”;

“呂後,為漢獻帝之後,後被曹操逼死,以報長樂宮陷害韓信之仇”;

“英布,彭越,轉世為孫權和劉備,與韓信分享漢家天下”;

“項羽托生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以報當日被六人逼命之仇”;

其他涉案人員也都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總之,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出處,後世的果都是前世的因。

其中,蕭何有恩於韓信,又參與陷害韓信。在三國中,蕭何托生成楊修。楊修聰明過人,是曹操軍中主薄,享有富貴,但又被曹操嫉妒所殺。

有關楊修的故事很有意思。曹操令人新建一住宅,建好後曹操看了不發一言,在門上寫個一個“活”字。楊修立即派人把門拆了改窄,因為“門”加入“活”,是為“闊”,就是們太寬了。曹操留了一盒點心,寫了“一合酥”,楊修立馬跟手下分吃了,因為曹操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後來,曹操領兵攻打劉備,戰事膠著,進退兩難。手下問當日“口令”,曹操正在吃雞,隨口回答“雞肋”。楊修聽了。立馬叫手下收拾行李,準備走人,因為“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就是說,這仗打下去沒有好處,不值得留戀。曹操借口走漏軍機,殺了楊修。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聰明能幹固然好,但是不要自作聰明,特別是隨便猜測老板心思。

玉帝看了審案宗卷,為司馬秀才的才華折服,準他無罪,讓他投胎轉世為司馬懿。因為怕世人不懂其中原委,看了三國學壞,讓司馬懿的後人欺負曹家後人,正如曹操欺負漢家一樣。這是曹操英雄一世,後代卻又被司馬所欺,江山落入司馬之姓的緣故。

當然,故事是故事,小說是小說。作為世俗凡人,我等如何敢說知道因果循環前世今生?但是,我相信人要有敬畏心理,不可欺心做事欺天滅地,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自有報應。對於生命,對於自然,我們知之甚少,懷著謙卑,敬畏的心理做人做事,照看好自己就行了。

華山隨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99huashan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nowFallingOnWater' 的評論 : 雪花好,最近沒有聚會?
99huashan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lyingcamel' 的評論 : 謝謝你!
SnowFallingOnWater 回複 悄悄話 最讚同這句:懷著謙卑,敬畏的心理做人做事,照看好自己就行了。問好華山
flyingcamel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棒!
紅兵 回複 悄悄話 釋迦牟尼佛宿世的因緣
認識佛陀教育網 ◎節錄自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一0二集) 2009/9/13 台灣檔名:12-47-102

昨天我們讀到「能鑒眾緣」,略略的提到釋迦牟尼佛在經裏麵講過十種宿世的因緣。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好好來學一學,這是什麽?用現在話講,這是業因果報。我們從這個地方看,這是在經裏麵,是說釋迦牟尼佛在摩竭提國竹園中,就是竹林精舍,佛在隻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講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經。從這個地方看,釋迦牟尼佛他也很活潑,也不是很固執的。雖然一生他堅持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可是有些長者居士、國王大臣有非常美好的庭院,也很寬大,請他到裏麵,供養他,請他帶著他的學生在這裏麵居住,安居、學習,他也不拒絕。講完之後他就走了,都給我們後人做樣子,他不留戀。再美好的環境,我在這裏講一??部經,講完之後就走了,這個地方還給主人。所以我常講,主人有??所有權,釋迦牟尼佛借用的時候,他有使用權,他隻是借來使用,講完就走了,哪裏有緣到哪裏去,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

講這一段事情的時候在竹林精舍,他給這些學生們講他過去生中的緣,為什麽?這一生中有些報應,這果報從哪裏來的?可是說法也有緣起,這不是佛無問自說,是舍利弗提出這個問題問釋迦牟尼佛。譬如佛在世也遭人毀謗,也遭人侮辱,學生就懷疑,你老人家成佛了,凡夫有這種事情能說得過去,為什麽你也有?這個問得好!這一問把很多人的疑惑都化解,佛說清楚了就化解了。大意都是說過去,過去的時間太長了。凡夫修行成佛不止三大阿僧祇劫,這個諸位同學要曉得,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講的,三大阿僧祇劫是對法身菩薩講的。從什麽時候開始?從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天開始,徹悟之後,他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他是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從這一天起。他還有煩惱嗎?有,煩惱太微薄,我們實在看不出來,這是什麽?無始無明的習氣,無始無明他斷了,習氣沒斷。習氣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斷掉?要三大阿僧祇劫。用什麽方法?沒有方法,隻有時間長,自自然然就沒有了,是這麽個意思,這是我們總得要明了的。所以一般經典上都說凡夫修成佛是無量劫,我們聽到這個也不要害怕,為什麽?從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你能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馬上成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這個樣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樣子,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知識分子,惠能大師示現的是不認識字。這個東西與知識、與識字不識字沒有關係,關係你肯不肯放下。

佛也是隨便講了他自己過去生中造作的惡因,「無數千歲」這句話就是無量劫來,「受無量苦報」。所以人不能造惡,造惡苦不是一生,生生世世。為什麽?惡因在,遇到惡緣它就又起現行,這個事情麻煩可大了。你的惡因在哪裏?惡因在阿賴耶裏,阿賴耶是個倉庫,你所造的一切善惡染淨全在裏麵藏著,它會起作用。到成佛,成了佛還有餘罪,「餘殘未盡」,是什麽?習氣,佛門叫習氣。罪是不造了,完全覺悟不再造了,斷掉了,可是還有習氣,習氣還會惹來果報。我們要問:佛有沒有習氣?佛沒有習氣了。沒有習氣為什麽還要現這個?那是他示現,我們在這裏要懂這個意思。法身菩薩哪還有這種果報?不可能。說實在話,阿羅漢到人間有這個果報可能,為什麽?他習氣沒斷。什麽習氣?執著的習氣,分別執著習氣斷掉,就沒有了。法身菩薩是無始無明習氣,那個沒有關係,那個絕對不會有這些事相,這個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這樣的示現,我們就感恩,他是來教我們的,他是來表演的,不是真的。像演戲,演給我們看,我們要懂這個意思。這是成道了,示現成道,八相成道,還遇到宿世的這些冤家,我們今天講的冤親債主,他來找麻煩。佛告訴舍利弗,舍利弗請法,就以他為代表。他說「汝觀如來,眾惡皆盡,萬善普備」,我們常講的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他已經做到真的百分之百的圓滿,「猶不免此宿緣者,蓋欲示人,凡造惡業,果報難逃,故說是宿緣也」。佛把這個意思說出來,這是示現,告訴你惡業不能造,造了惡業決定逃不掉,《太上感應篇》裏講得好,講得很清楚。

第一個例子講「孫陀利謗佛」。因,那都是很早很早種下來的,往昔所種的因。佛舉的例子,多半都是在當地,這是自古以來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舉例子、舉比喻,就近取譬喻。為什麽?大家清楚,大家都知道。而現在外國人在深度催眠當中也發現,靈魂投胎生生世世糾纏不清。在中國也有,我是這兩天有個同學給我一個信息,今年發生的事情,二00九年發生的。一個少年殺蛇,中年的時候他斷舌,果報;放縱情欲,禍延後世。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附體,冤親債主附體,附體說出來的。什麽時候結的怨?在元朝時候,距離現在七、八百年,那時候是蒙古人,蒙古的王爺,那個時候害死人,王爺害死宮廷裏麵的藝人,她們在宮廷服務,害死不少這些人。一直到現在怨恨沒消,要來奪他的命,要來報仇。他們周邊都是學佛的同修,給他來化解,最後他也同意到海島金山寺參加法會,得到超度,離開了。所以這個事情麻煩透了。佛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跟這一類的,現在你能看到,你就曉得他不是假的。所以佛有這些示現來給我們看。

孫陀利謗佛,也就是很久遠之前,他說有個「博戲人」,這是我們說街頭賣藝的,雜耍,這個人叫淨眼。淨眼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牟尼佛也做過雜耍。那時候有個淫女名字叫鹿相,淨眼就誘引鹿相,坐一個車子出城在一塊娛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奸殺,強奸之後就把她殺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前世。殺了之後,就把她屍體埋在園林裏,那個園林裏有一尊辟支佛在修行。這個案子發生了,就連累辟支佛,人家以為是辟支佛把她殺掉的。可是淨眼還算不錯,他看到辟支佛受這個冤枉、冤屈,他良心發現,他生起悲心,我們現在講他就自首。自首之後,這個罪很重,還是被國王殺掉了。這是過去世的一段業因。然後佛就說,淨眼就是他,就是釋迦牟尼佛,鹿相就是現在的孫陀利,這冤親債主。那時候他奸殺鹿相,所以生生世世是無數千歲受苦無量。隻要你的冤親債主沒有真正放過你,說不跟你再計較了,就很麻煩。縱然這一次說放過你,不定什麽時候想起來又恨你,這個麻煩大,所以他就生生世世糾纏不清。什麽時候他真放過你?給諸位說,他要超度往生極樂世界,真放過你了,以後不再糾纏你。如果還在六道輪回,我想這個帳就清不了,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我們想想,這種因果報應太可怕了,釋迦牟尼佛前世有,我們現在也有,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很多。要想逃出這個關口,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冤親債主他往生極樂世界,另外一種是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沒事。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將來到這個六道來度眾生,那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又會碰頭。碰到時候怎麽樣?碰到時候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過去造的業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可以表演一下,然後度他。這是肯定的,佛不度無緣之人,能幫助他成就佛道。

第二段講「奢彌跋」,也是謗佛。這次的謗佛,佛講的故事是這樣的,佛說「過去遠劫」,很久遠了,「有婆羅門,名為延如達,常教五百童子」,延如達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五百童子就是現在的五百羅漢,你看生生世世的緣分。他說還有一個梵天婆羅門的婦女,名字叫淨音,這是梵天婆羅門,我們現在講他的夫人,「為延如達作檀越」,這用現在話是做齋主,現在我們台灣習慣叫護法,她來護持延如達,「飲食衣服悉皆供養」。釋迦牟尼佛也做過婆羅門。後來有一尊辟支佛入城乞食,??這個淨音,就是梵天婆羅門夫人看到辟支佛,就請辟支佛,供養他,供養辟支佛,「自是以後,乃日具美食而供養之」,供養辟支佛很豐厚。延如達就感覺得這個護法「薄己厚彼」,供養辟支佛供養得豐厚,對自己就微薄,就起了嫉妒心。「複令童子謗此道士」,這個道士就是辟支佛,說他「無有淨行,與淨音通」,私通。你看造這樣的罪過。辟支佛遭遇這個毀謗,「後辟支佛現神變入滅」,入滅就是圓寂,他現神通之後圓寂了。大眾才知道延如達嫉妒,妄語傷害別人。佛就講,那時候的延如達「則我身是」,那時候的淨音就是現在的奢彌跋,五百童子就是現在的五百羅漢。他說是我當時起了嫉妒心,「受諸苦報」,苦報是果,嫉妒心是因。「今雖得佛」,現在成佛了,「由此餘殃,故受奢彌跋之謗」,毀謗。

釋迦佛這是慈悲到了極處,這十樁事情都是說自己在過去因地修行犯的過失。這個前麵兩樁,前麵是奸殺,這個地方是嫉妒、毀謗,造的業很深很重。而且這種現象從前有,現在更多。辟支佛是聖人,比阿羅漢還高,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辟支佛連見思煩惱習氣都斷了,這是聖人。他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你毀謗他,你陷害他,他那個地方結不結罪?給諸位說,不結罪,他會原諒你,不但原諒你,他還會誦經念佛回向給你。為什麽?他有慈悲心,知道你造的這個罪業將來要墮地獄,知道你地獄苦,所以常常以功德回向給你,減輕你的苦難。人家用這個心對待你,你不知道。你的罪從哪裏結的?這些聖人在世間,他是度化眾生的,你把他害了,你看他死了,現神變之後他就入滅,許多眾生的法緣被你斷掉,這個罪重。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能不能害他?不能,你害他是害自己,你把很多有緣的人的法緣斷掉了。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斷人身命罪小,你把人殺了,這個罪不重,斷人慧命的罪非常重。你看得人身的人多少?得人身,能聞佛法、能長養慧命的人有多少?不成比例。所以聞法的機緣是無比的殊勝,你怎麽忍心把一切眾生跟辟支佛聞法的緣分斷掉,這個罪就是阿鼻地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弘法利生的功德不可思議。世出世法裏頭,第一功德是什麽?就是弘法利生。這個地方,有阿羅漢、有辟支佛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不遭難。為什麽?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個地方有正法。你毀謗陷害,你傷害不了人,這個修行人你傷害不了,你傷害的是把正法滅掉,把一切眾生的善緣斷掉,結罪在這個地方,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講第三樁事情是「佛患頭痛」。這事情是怎麽回事情?釋迦牟尼佛頭痛。佛說了,「過去遠世」,時間久遠,「羅閱隻城」,都是講的印度地方,荒年,「穀貴人饑」,我們就曉得現在人講叫糧食危機,沒得吃。「掘百草根以續微命」,你就曉得人遭這個劫難。它附近,就是這個城的東麵,「有吱越村」,也住了不少人,村東麵有很多魚池,這些村人帶著家屬都住在池塘附近,捕魚為食。捕魚的人取魚,魚在岸上跳動,「我為小兒」,??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是個小孩。「以杖打彼魚頭」,小孩打著玩的,看到魚跳來跳去。他說魚池裏麵那時候有兩種魚,一個叫麩魚,一個叫多舌。魚跟魚也講話,我們不知道,它們在埋怨。它說「我等不犯人」,我沒有得罪這些人,可是現在這些人要害我們。你看看這些魚發願,「我等後世當報」,這就是什麽?我一定要報這個仇。那時候村莊裏麵的人,就是現在的釋迦族,那時候敲魚頭的小孩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麩魚,大概是魚裏頭的領導人,它也有領導,就是「流離王」,多舌魚就是「婆羅門惡舌」。「爾時魚跳,我以小杖打彼魚頭,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流離王伐釋種時」,釋迦牟尼佛這一族被流離王滅掉了,你看釋迦牟尼佛沒法子救,看到自己這個小國家被流離王滅掉。我們從人情上來說,佛知道前因後果,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說是以人情來講,釋迦牟尼佛能不能救這個國家?他雖然沒有能力,當時印度,這經典上記載的,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他影響力這麽大。如果要是請求十六大國王組織一支聯軍去救他的國家,能不能做到?能做得到,他為什麽不做?救不了,你救了,來世報的時候更可怕,懂得因果報應。當時流離王這一族,就是魚池裏那些魚,你把池水放幹淨,把一個池塘的魚一網打盡,你滅了它的族。這些魚今天投胎到人身,他來報仇,當時他那個怨恨心,發的誓願要報複,這一生應驗。流離王滅釋迦族,這個事情告訴他的學生,學生懷疑,說是冤冤相報。目犍連尊者有神通,他用他的缽救了五百釋迦族,救了五百人,送到天上,避免這個災難。世尊告訴目犍連,他說你去看看缽。結果目犍連尊者去看看缽裏頭,缽裏麵全是血水,融化成血水。世尊講,定業,沒有法子。如果能救,目犍連神通能救,釋迦牟尼佛神通還不如目犍連嗎?不能救,業因果報,怎麽救法!當時釋迦牟尼佛是小孩,敲這個魚頭,流離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他頭痛。他頭痛的原因,他有他的果報,各人有各人的果報,他那時候拿個小棍子去敲頭。這些事情告訴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能不謹慎嗎?不可以,不可以不謹慎。

第四個「佛患骨節煩疼」。人身上的疾病,確實有因緣的。我們過去學佛,知道古大德給我們講疾病三種原因,第一種飲食起居不當得了病,這種病是屬於生理的,醫藥可以幫助你。第二種病是冤親債主,就是佛經上講的這些例子,冤親債主,你沒有辦法躲避,醫生束手無策,治不了你的病。這個要跟冤親債主調解,他同意,離開你了,你的病就好了。這種病很多,現在好像特別多,中國、外國到處都有,附身的、靈媒傳遞信息的,很多。為什麽現在多,從前少?從前社會人心正,人有正氣,邪不勝正。現在很多,就說明人心不正,人心邪了,他就能滲透進來。我們真正學佛的人,冤親債主不容易附身,為什麽?他有護法神,而且你心地正大光明,他不敢沾你的邊。如果我們心裏有邪念,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癡慢,很容易進來,這不能不知道。第三種是宿業,自己造的罪業造得很重,這既不是冤親債主,也不是生理上的,是業,業習,還有過去生中造的業,佛舉的例子是過去生造的。

這一節裏麵講的就很值得我們啟發,佛說「往昔羅閱隻城,有長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醫子曰,為我治愈,大與卿財」。這意思都不難懂,有個大富長者的兒子得了病,病得很苦,他就叫城中有一個大醫子,有個很好的大夫,來求他。這個大醫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找他來治病。他說你把我病治好,我給你很厚的報酬,要大與卿財,我來酬謝你。結果病治好了,病治好之後,他就不給他錢,就食言,不給他錢。沒多久的時候他又得病,這個醫生又給他治,治好之後,他又不給錢。到第三次,三次他都沒有實踐他的諾言。這個醫生也不好,這個醫生就是釋迦牟尼佛前世,他還是貪財,他說這個大富長者子欺騙他,三次了都沒有兌現。他說這一次生病再來找我的時候,我就不給他治了,我給他一點毒藥把他害死。真的,他起了這個念頭之後,確實把這個人害死了,這是有意。

醫生在中國,我想在古印度也不例外,社會上有兩種人最值得人尊敬,一個是教書的先生,另外一個就是醫生。為什麽他值得別人尊敬?這兩種人都是救人的,教書是救人慧命,醫生是救人身命。要不要報酬?不要。所以教書先生要收學費,那不把人笑壞了,哪有這種道理!從前我們中國家族,政府沒有辦學校,都是家族,有家學。要知道民國跟過去最大的差別就是教育,中國幾千年來,教育是家庭負這個責任,不是政府;民國年間,政府才設學校,從前沒有,都是私塾。私塾是每個家族他們自己辦的,就跟一個家族的子弟學校一樣,家長聘請好的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供養是隨意的,這個家族富有,供養就會多一些,這個家庭清寒,供養會少一點。教書的老師絕不在乎供養,他隻要自己簡簡單單的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絕不給你講求報酬。學校裏麵還有附讀的,就是不是這個家族的學生,鄰近的鄰居可以讀書的時候,老師也收。收這些學生,逢年過節家長送一點束修,就是送一點禮物給老師。還有家境非常清寒,生活過不去的,有時候老師還要補貼學生,他太可憐了,還幫助他一點家用。這是從前的老師,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醫生也是如此,醫生請來馬上就治病,不講醫藥費的。病治好之後,你家庭富有,包個大紅包供養醫生;如果家裏麵清寒的,供養就少一點,醫生不在乎這個;沒有錢的,醫生還要贈送醫藥。所以這兩種人在社會上普遍受到人尊敬,這救人的。從事這兩種行業的人決定沒有名利心,有名利心的人,這個行業他幹不了。可是現在不行,現在這個社會這兩行賺錢。你看老師,學校裏麵待遇微薄,他在學校教書不認真,他開補習班,讓學生統統進他的補習班,交學費,這個收入比學校收入還要高。醫生現在也是如此,病人在那裏,先告訴你,你要多少醫藥費,不拿來,不拿來就不管,這在從前沒有。社會風氣走到這一步,完全走向功利,人命、慧命根本就不提,一切向錢看,這社會上怎麽能沒有災難?災難從哪裏來的我們要知道。

佛患骨節疼,這個病,就是過去生中他是個醫生,行醫多次給人治病,人家是答應有報酬,最後都沒有,怨恨在心,少慈悲心,見死不救,還要加用藥物害死這個病人。最後佛說出這個因果的事情,「時醫子者,則我身是」,那個時候的醫生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生病的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兜。那個時候我用藥害死他,「以是因緣,受諸苦報」。現在成佛,所以他常常有骨節疼,而提婆達兜是天天找他的麻煩。他跟提婆達兜的緣很深,但是都不是善緣,都是惡緣。真的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成了佛,你看又變成一家人,他們的關係是堂兄弟。他也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專門幹破壞佛陀的事情,這經典裏麵記載得很多。這些示現實在講也都是教訓我們,真正學佛,決定不可以跟人,不可以跟畜生結怨。佛經上有講,但是此地沒有講。不但跟一些動物不能傷害,植物也不可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戒經》,出家人學習的。因為過去出家人都住在山林,搭個小茅蓬自己住,小茅蓬自己蓋,在山上就地取材,砍幾棵樹,搭個架子,把茅草蓋上去,就能夠居住。佛說了,樹木有一個人高,高度跟一個人一樣高,就有樹神。你要去砍這棵樹,看中它,你要想用它,佛在經上講,三天之前要去祭祀它,要去誦經回向,通知他三天之後我要砍這棵樹,搭小蓬來修行,請樹神搬家。如果你不這麽做,你就得罪這些樹神,他也會找你麻煩。我們在澳洲建立淨宗學院,附近有一棟房子我們買下來,這個房子很破爛,我們把它拆掉重新再蓋。那個門口,這個樹就擋路,好像我們砍掉四棵,讓卡車運材料可以進來。我們是三天之前這樣做了,結果樹神托夢給我們裏麵的出家人,叫他傳話給我們,三天時間不夠,希望以後你們要通知他,是一個星期之前。我們想想很對,澳洲人動作很緩慢,在中國好像三天是可以,他們說三天不夠,要一個星期之前通知,很有道理。真有樹神,佛講得沒錯。所以就是連花草樹木我們都要尊重它,都不可以傷害它,何況是動物,更不可以得罪人,人與人相處是大學問。

底下一段講,佛又患背痛,釋迦牟尼佛一生也很多病。什麽原因背痛?貪財、瞋恚的果報。也是在羅閱隻國,過去生中,久遠劫前,「節日聚會」,就是逢年過節,挺熱鬧。這個熱鬧場合當中有相撲,兩個人在表演,一個是刹帝利,一個是婆羅門。刹帝利這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婆羅門就是提婆達兜。提婆達兜就告訴刹帝利,商量,他知道刹帝利很厲害,相撲就是摔跤,日本的摔跤,兩個人比賽。他說你讓我一點,讓我贏,我給錢給你,「卿莫撲我,當與卿財」,賄賂,我給錢給你。所以刹帝利就不盡力,婆羅門就贏了,贏了之後就受國王的賞賜。可是過後這個婆羅門食言,沒有給他錢,「不報所許」,沒有給他。「到後節會」,大概是過了一年,又有這樣的大會,他們又在表演相撲。這個婆羅門又求他,「得賞如上」,過後之後又不給他。我們就曉得,這個刹帝利當然心裏就不服,我每次讓你,你告訴我你要拿多少錢給我,可是過後你又食言,你又不肯給。「如是至三」,到第三次,兩個人又碰到。這一次表演,這個刹帝利心裏就念到,這個人前麵兩次都欺騙我,我今天在摔跤的時候我要把他打死,發了這個心。真的在這次就把他打死了。這是貪財、瞋恚殺人。這次摔跤,刹帝利贏了,過去幾次他都是假的,輸給他的。國王一看到他非常歡喜,「賜金錢十萬」,賞他。佛說那時候的刹帝利即是我,婆羅門就是提婆達兜。他說我在那個時候「貪財瞋恚,撲殺力士」,力士就是提婆達兜前世,「以是罪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成佛了,「由此殘緣,故受背痛之報」。這原因就是當時在相撲,摔跤的時候,他是讓他的脊椎骨受重傷而死,這是背。所以,這一生所感的果報背痛,說出這些原因,什麽樣的因,什麽樣的果報。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在造作的時候他沒想到,果報現前他害怕了,害怕也沒有辦法,你沒有辦法躲避的。菩薩知道業因果報,所以他起心動念的時候他就想到,想到將來如果有不善的苦報,他就不敢做。果報現前,菩薩是甘心情願承受,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麽?自作自受,怎麽可以怨天尤人?無論是共業、是別業,沒有例外的,統統都有前因。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受了一點冤屈,不服,總不免怨天尤人,老天對不起我;學佛的人,佛菩薩沒有加持我、沒有照顧我,怨天尤人。這種心態隻有招來更嚴重的苦報,不能化解。如果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遇到災難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好好的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哪裏有過失,那肯定是過去生中的業報。總要虛心、要懺悔,要斷惡修善,這樣我們不善的果報才會化解,縱然不能化解,它會減輕,這肯定的,這是消災免難正確的方法,我們不能不知道。學佛的同學,希望多多去學習經典,經典裏麵這些教訓非常之多。

下麵有個很重要的,第六段「佛被木槍刺腳緣」。這個業因是什麽?是戰爭、殺敵,冤冤相報,戰爭不是好事情。釋迦牟尼佛處理流離王滅釋迦族,那個處理方法是智慧,不結怨。如果用戰爭,用抵抗、戰爭,這個事情麻煩,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你看他用的方法是勸導釋迦族逃亡,知道他們的軍隊要來了,逃亡。釋迦族真的逃出來一些,逃到哪裏去?逃到後藏,西藏的後藏。這個事情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說他們這一族這一部分人逃到後藏之後,以後在後藏就落戶,就沒有再回去。所以釋迦佛的遺族,他那一族的人有一部分在我們中國後藏。這個處理正確。為什麽流離王要出兵來打?那是過去世,過去這個魚,講得很??清楚。釋迦族的人滅了它一族,現在人家來報仇,所以不能抵抗,要逃避。絕不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智慧,懦弱無能,不是。人家把三世因果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給我們處置的方法,絕不再結怨。

這個緣,我們看他這一段的文有很好的啟示。他說「佛於羅閱隻竹園精舍,入城乞食,??忽有木槍」,這個槍是木字邊的,我們看到這個跟現在的武器不一樣,從前是木棍,上麵加一個矛頭,稱矛,也稱槍,這是古時候戰爭時候所用的武器。去城裏乞食,忽然這個木槍就在前麵,也沒有人拿住,就遇到它攔住路,不讓他走。佛自己清楚,這是過去生中的宿緣,「我當受之」,沒有辦法避開。佛托缽不是一個人,總有幾個弟子跟著他一起,他的僧團也相當可觀,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這麽大的隊伍,四處去乞食都分成小隊,也很整齊,所以社會大眾很尊敬,這個團體有秩序,他不亂來的,有規矩。乞食也是一堂功課,齋主供養的菜飯這是財布施,出家人接受之後,一定要為齋主說法,不說法也為他祝福,這是法布施。沒有說是托了就走,這不可以,那是沒有禮貌。所以我們在《楞嚴經》上注意能看到,《楞嚴經》發起的因緣也是入舍衛大城乞食。吃完之後,佛沒有說法就走了,這很例外的事情。所以這些齋主們供養佛之後,就跟著佛,佛走到哪裏就跟到哪裏,為什麽?聽他說法。實際上,佛是知道阿難尊者出了問題,回去救他,這就說出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

一看到,突然幾支槍擺在麵前,大家感到害怕,這怎麽回事情?佛曉得過去,「現償宿緣」,這是示現,要酬償過去生中造的業,「使眾人見,不敢造惡」。佛就利用這個機會,這也是教化,他「踴身虛空,去地一仞」。佛就飛上去,雖然飛得不高,可是這個木槍奇怪,佛升高它也升高,跟著佛。「乃至七由旬」,七由旬相當高,大概差不多像現在飛機的高度差不多。一由旬,小由旬都四十裏,比飛機飛得還高,那個槍也隨之。「佛於空中化一青石,厚闊十二由旬」,佛站在這個石頭上麵,那個槍穿過石頭,又出現在佛前。佛再變化為「水火風,各厚闊十二由旬,佛立其上,槍亦穿過,佛複上四王天宮」,佛到四王天,「次第乃至梵天」,梵天是大梵天,「槍亦次第而上,至於佛前」,這個麻煩大了,佛逃不掉。「所過諸天,與說宿緣」,佛是借這個來說法,來告訴大家。「佛複從梵天下」,回到羅閱隻城,那個槍也跟下來。「國人隨從看此因緣,佛恐眾人見償此緣,皆當悶死,故語眾人,各自還歸」。因為佛看到大家看到了都恐懼,佛怎麽會遭這種難?有什麽方法來代替?又叫這些比丘們各人回到自己房裏去,就是他們的寮房。「佛便心念,當償宿緣,遂疊大衣,敷座而坐,即展右足,木槍即從足趺徹過」,逃不掉,就接受了。這是木槍刺腳。

舍利弗這些弟子到佛的所在「禮拜慰問」,佛為他說這個原因。他說「往昔」,??這都是過去生中,「兩部主賈客」,就是做生意的,「入海取寶」,從事於海洋的貿易。「後遇水漲爭船,第二部主與第一部主格戰」,為了爭船就發生戰爭。「第二部主以矛刺第一部主腳,徹過,即便命終,佛告舍利弗,第二部主者」就是釋迦牟尼佛前身,第一部主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兜。他說「我時刺彼腳,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故受木槍刺腳」。這一段因緣裏麵講的是戰爭,這個兩部主為了爭船發生戰爭,戰爭裏麵殺害對方,殺敵,冤冤相報。這裏麵雖然沒有看到提婆達兜,提婆達兜沒出現,木槍出現了,這就是我們前麵講的三種病因的第三種,宿業。宿業,宿世的罪業。可見得當時戰爭殺人那個心是非常之惡,非致人於死地不可,沒有一絲毫同情憐憫心,以最殘酷的手段來對付,這就變成業報。

從佛這個果報使我想起,這也是屬於戰爭的,很麻煩。我在學佛之初,剛剛接觸佛法,認識朱鏡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那時候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九歲。他是學科學的,官也做得不小,抗戰勝利之後,他是浙江人,他做浙江財政廳長。三十八年到台灣來,我們有緣有個朋友介紹,我那時剛剛學佛,他說他這邊有個老居士,我介紹給你,跟他認識。老人非常慈悲,把我們看成小孩,他那時候六十九,我才二十六,祖父輩的人,常常講故事給我聽,全是他自己親身遭遇的。他說在滿清的末年,他們家鄉,他那個時候十幾歲,他告訴我大概是十五、六歲,家鄉出了個怪事情,距離他,他們都住鄉下,鄰近的一個村莊,不遠。有個舉人,這家人還不錯,中舉了,他是個獨生子,所以就沒有出去做官,在家裏麵還是耕田,照顧父母。他也結了婚,還有一個小孩。有一天中午睡覺做了個夢,這個夢很奇怪,而且非常清楚,不是個普通的夢。他夢到什麽?夢到有個人拿一張請帖,就像邀請函一樣,牽了一匹馬,敲他的門。他去開門,都在夢中,開門。開門的時候一看,對方的人告訴他,他說這封信你看看是不是給你的?他說是,是我的名字沒錯。他說我們大將軍請你過去商量一個問題。他就說不大對,他說我一生雖然中舉,從來沒有跟做官的人往來過,我沒有這樣的朋友。那個人說既然名字相同,你就去一趟。他也是沒法子好推辭,他說這個馬就是給你準備的。就讓他騎上馬,騎上馬之後,他就感覺得這個馬不是在地麵上走,是在空中飛。一會兒到了一個地方,下了馬,那個地方是個很大的大殿,看到許多人在交頭接耳,好像在談什麽重要的事情。他就問那些人打聽,大將軍是誰?人家告訴他,嶽飛。他一聽說嶽飛,心裏就感覺很難過,他說嶽飛是宋朝人,那我不就已經死了嗎?他說不行,我不能死,家裏父母沒有人照顧,妻子還有小孩這怎麽辦?

過了一會兒,嶽飛升座,召集大家。他就告訴嶽飛說我不能死。嶽飛說沒有關係,我們現在商量討伐金兵。你看還是打仗,滿清的前身就是金兵。他告訴這個舉人,他說我們軍隊出發的時候還有半年,你可以先回去。他是聘請他來當秘書,從事於文書工作的。他說我送你回去,你回家料理後事。他讀書人,對於嶽飛非常崇敬,心裏想想,死了以後能夠跟嶽飛也是很不容易得的,所以他就滿口答應。嶽飛就派原來接他的人送他回去。回去之後,他就告訴他的父母。父母說這是作夢。他說不是夢,是真的。到約好的時期,嶽飛派人來真的把他接走。老居士告訴我,半年之後就辛亥革命推翻滿清,他說推翻滿清,半年前嶽飛已經去討伐,就是陰陽兩麵都開始,人間沒有動,鬼就先動了。他說嶽飛現在還在鬼道,什麽原因?就是他分別執著沒放下,念念不忘討伐金兵,就這麽個原因。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戰爭也會惹下禍根,麻煩!釋迦牟尼佛前世,這是戰爭,遭這個果報。這是我們舉這幾個例子,害人的事情決定不能有,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99huashan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agaga' 的評論 : 就是安慰安慰自己,少生點氣,自己過得開心一些,也是值得的,是不是?
99huashan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
gagaga 回複 悄悄話 "當然,故事是故事,小說是小說。作為世俗凡人,我等如何敢說知道因果循環前世今生?但是,我相信人要有敬畏心理,不可欺心做事欺天滅地,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自有報應。對於生命,對於自然,我們知之甚少,懷著謙卑,敬畏的心理做人做事,照看好自己就行了。"
----極為讚成!有時也是生氣,其實不值得,上天有眼,自己好好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讚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