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夜,難得安詳。泡上一杯清茶,敞開心緒,沉浸在交替出現的美麗畫麵中,走進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裏。【A River Runs Through It】?當九月和Meg推薦這部電影給我時,我有些意外,本能中覺得她們不應該對這種鄉村題材有太多共鳴,那個世界對她們是否太過遙遠和陌生?沒有激動人心的特技動作,沒有華麗炫目的斑斕色彩,也沒有緊張刺激的神秘懸念,【大河戀】真實地記述了 Norman 和 Paul 這一對年輕兄弟的人生經曆,以及他們與這條河流的不解之緣。 Yet,at the end of the movie, I was so touched and was in tears. Arrogant and stubborn as I am (as 九月 jokingly claimed), I realized that she probably understands me better than I thought she would ……
我不由自主的跟自己交談,跟他們交談。 影片中的一切竟然是那麽親切,熟悉,我好像在影片中回到了自己的過去。那偏僻的山村,淳樸的生活,簡單的信仰,朋友和家庭就是你生活世界的全部。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心跳,體會他們的心情,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麽。甚至,我知道他們會去幹什麽,後果是什麽。我的父親不是牧師,他是一名鄉村教師,但他和電影裏的父親是一樣的謹慎,木訥,正直,一樣堅信自己工作的價值,微薄的薪水不夠養家糊口。我是家中長子,有兩個弟弟,大弟隻小我不到兩歲。我們兄弟之間也會有分歧,也會打架。不過,即使今天打架,第二天一樣會為對方再跟別人拚命,不需要解釋,不需要道歉。這就是兄弟,這就是男人。對了,我也喜歡釣魚,我也在Norman那個年齡隻身一人到外地上大學。那時,我沒有見過電話,不會用抽水馬桶。 【大河戀】中的 Norman 和 Paul 兄弟倆性格不同,反差很大。作為兄長,Norman 深受父親影響, 他不善言辭,在與陌生人交際時有些害羞自卑。即使麵對自己喜歡的女孩也有些手足無措,雖然內心渴望浪漫感情,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也不敢表露。Paul 從小就比較獨立,比較叛逆。他談吐風趣幽默,樂觀陽光,無論是在社交場合還是家人朋友的聚會,都是大家喜愛的焦點。他善解人意,浪漫體貼,當然是女孩子喜歡的類型。不過,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身上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都很正直,勇敢,倔強。所以,透過Norman的木訥,你可以看到一個負責任值得信賴的男人;透過Paul的放蕩和散漫,你可以看到一個善良和善解人意的男人。如果你是一個女人,怎麽會不喜歡他們?
其實,在 Norman 身上你會看到 Paul 的影子,在Paul 的 身上你也能找到 Norman 的行跡。一個人的性格並非是黑白分明,而是凝聚了多種色彩,隨著角度不同,你看到的色彩也不同。他們最後性格發展和生活態度,是特定環境之下的一種表現。沒有Norman,就沒有 Paul; 沒有Paul, 也就不存在 Norman。離開了 Norman, Paul 就不是 Paul; 失去了 Paul, Norman 還會是原來那個 Norman?有了 Norman 的穩重和沉默,Paul 才可以毫無顧忌的自由浪漫,因為他知道 Norman 會為父母為他承擔責任。沒有 Paul 的快樂陽光,Norman 的克製壓抑也許會超過承受的極限。
你看,在影片中,當 Paul 把小船放入河中準備冒險時,其他同行的夥伴都退怯了,Paul 最後滿懷希望地看著 Norman 。從他的眼神你會看到他對 Norman 的信賴,他知道 Norman 在想什麽,可是也知道 Norman 不會不去。如果 Norman 也拒絕同行,Paul 會怎麽樣?Norman 知道答案,因為他們是兄弟。同樣,Paul 對 Norman 和 Jesse 交往可能也有一些保留,覺得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麵對的問題。可是,他會勸 Norman 嗎?不會。沒有 Norman, Paul 會一個人去冒險;即使 Paul 反對,Norman 也不會改變主意。他們其實很相似,所以他們了解彼此,尊重對方,在一個人需要的時候另一個會伸出一隻手,不是試圖改變對方。
他們在性格上的差異,就像是不同的藝術。不同的藝術風格,一樣的熱愛生活。We are all blessed today, but not always。有時,命運選擇了我們,不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每個人都喜歡 Paul, 也為他的人生結局歎息,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在他快樂陽光的臉上,有沒有人注意到他內心的痛苦掙紮?他帶給所有人快樂,每個人覺得他就是一個簡單沒有想法沒有煩惱痛苦的男孩?如果是那樣,他為什麽要去賭博,要去尋求刺激,以至失去年輕的生命?也許,他隻是不想讓人知道他的內心。你有沒有想過,當 Norman離開家六年去外地求學,是誰替 Norman 承擔了他在家中的責任?我想,如果沒有 Paul,Norman 不一定會選擇去外地上學。當 Norman 離家以後,Paul 試圖承擔 Norman 的責任,生活的重負和突如其來的角色改變,使得他感到壓抑和痛苦。也正是這個時期,Paul 開始留戀賭場,他想麻醉自己,寧願喝下這杯毒酒。
Paul 的改變和由此帶給他內心的痛苦掙紮,在他最後一次與父親和 Norman 釣魚時表現的非常明顯。魚線飛舞,不再有那種自信與藝術般的優雅。躁動不安的他,以往熟悉安詳的溪流似乎像他的生活一樣,突然充滿了不和諧,難以駕馭。雖然他最後奮力搏鬥,釣起了那條大魚,但幾乎被河流淹沒。這個畫麵就是他生命的軌跡和最後歸宿的寫照。
我沒有看過原著,影片對這部分情節留有懸念,因為整個故事是通過 Norman 的記述。不過,Paul 被拋屍河流之後,父親備受打擊,陷入憂傷和深思。他跟 Norman 的對話,獨白,以及最後的布道,都談到我們可能並不真正了解 Paul。這並非是請求寬恕 Paul 的過失,而是有些自責反省,覺得我們未必真正了解 Paul 的內心世界和經曆,我們看到的他不是完全的他。活出人生的精彩,而不是沒有目地的活著,這就是 Paul 的選擇。他熱愛生活,追求人生的完美,不願隨波逐流,卻又無力改變命運。對每個人來說,人生道路是偶然還是選擇的結果?我們永遠不知道答案,不知道自己的選擇究竟會把我們帶向何處。選擇自己的路,但是珍惜生活,珍惜人生。 親人,戀人,夫妻,朋友,我們身邊的人也許都不完美,也不會完全與我們相同,可是,我們一樣愛他們。而我們,也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完美,就不敢去愛。"We can love completely without complete understanding" - 這正是【大河戀】為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它。謝謝你的分享。